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太空文化」宣言

「太空文化」宣言

2022-11-05 13:07:40.622 来源: 万尤引力 作者:


“全球共同面对疫情的这一年里,经济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许多产业甚至停滞。然而,一系列有关太空技术、赛博空间、当下与未来、文化与科技等等的社会事件、文化现象和相关讨论,似乎越来越密集地不断闪现于人类生活中。

这些事件、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话题与当下现实生活有着怎样的关涉?”


几年前,一段梦境,如同天启,照入现实的研究视野,就精准而深刻地揭示着一种文化进路——太空文化。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期间,策展人、文化研究者王尤以梦为马创立“万尤引力”,试图通过这个开放的机构,唤起我们对太空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事实上这恰恰是一个不断“内倾”的过程。

“太空文化”如草蛇灰线,隐藏于这些繁杂的热点事件、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之下:标示出未来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链接着过去世代中最瑰奇的想象、最深刻的洞见、与最遥远的希冀。

在太空文化的研究框架下,过去,未来,现在;时间、空间;人类社会、精神文化、外部事物;都显现出一种独特、深刻而富有魅力的叙事逻辑。


什么是“太空文化”?


为什么是“太空”而不是宇宙?

与天文学有什么区别?

“宇宙”(Universe)一词显得过于庞大,涉及到时间与空间、全部生命和全部历史的究极之处,其边际渺无涯际。

“天文学”(Astronomy)有其较狭的限定,从单一视角,将太空当作客观观察对象;就如“航天”,更侧重于太空技术层面,把太空作为一种被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对象。

“太空文化”(Outer Space),立足于“空间”(Space)概念,从理解“空间”出发,研究的是作为“外层-空间”所涉及的一切社会、文化、历史、技术、思想……即是: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去洞悉人与“外层-空间”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


一种“复调”文化


跨学科视野

就研究领域来说,太空艺术本身就具备跨学科研究的属性:

人文学科赋予它最深沉、最美好和最神秘的厚度:

宗教、神话学、诗学、美学、艺术、语言学……

社会科学不断拓展着它的内容与边界: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科学哲学、传播学……

自然科学绘下它的最为瑰丽的图景:

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 


理论方法

太空作为“空间”的“外层”指向,“空间”文化的本身多重涵义和指涉,为之带来了多种可能的理论视界:

词源意义上,古希腊哲学中的三种空间经验——处所、虚空、广延;

社会意义上,日常空间、科学空间、政治神学空间中的来回往复;

其他还有——福科异质空间;德勒兹的平滑空间;以及第三空间;赛博空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