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24 06:46] 艺术与科技简史︱拉兹洛·莫霍利·纳吉:从电话图像到光与空间的调节器
- [2020-12-11 10:23] 鲁明军︱美国《十月》杂志的诞生(上)
- [2020-11-12 03:02] 张海涛︱后现代、当代、未来艺术思潮的历史逻辑与特征
- [2020-08-28 03:56] [新书]吕澎著《中国当代艺术史》
- [2020-06-01 11:50] 张海涛︱摄影与艺术媒介的互动关系史(1826-2000)
- [2020-05-15 12:10] 以策展为驱动︱从《当态度成为形式》到《大地魔术师》
- [2020-05-12 07:11] 如何用数学来证明艺术家可以没有个性?
- [2020-05-06 05:09] 汪民安︱杜尚、劳森伯格和“八五新潮”美术运动
- [2020-04-23 07:39] 一场安静的变革——1965年以来的英国雕塑
- [2020-03-08 03:27] 吕澎三种美术论集出版
- [2020-03-07 05:48] [新书]邱志杰著《实验主义者》《失败者》《无知者》同时出版
- [2020-03-03 04:33] 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
- [2020-02-24 08:58] 本雅明·布赫洛︱艺术的社会史
- [2020-01-20 10:16] 数码时代︱90年代声音艺术史
- [2020-01-20 10:07] 80年代声音艺术史
- [2019-12-24 05:24] 70年代声音艺术史
- [2019-12-24 02:03] 星星1979:这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圈的往事,更是一个时代的标记物
- [2019-08-19 11:49] 展览︱徐志伟镜头下的中国当代艺术1992-2002
- [2019-08-14 09:59] [新书]《自我意识的艺术:文化研究作为权力的批判》
- [2019-07-30 11:33] 约翰·凯奇︱关于马赛尔·杜尚的26个陈述
- [2019-07-30 07:51] 1769-2011年 艺术宣言
- [2019-07-10 04:23] 亚洲“觉醒”的30年,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看亚洲社会变革中的艺术
- [2019-07-09 06:08] 海因里希著《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 [2019-05-27 03:15] 邹跃进著作《观念与艺术》诠释“精神的生产力”
- [2019-05-17 11:09] 张海涛︱西方生物艺术简史(1933-2018)—新伦理艺术运动
- [2019-05-02 03:39] 2019年《美术史与观念史》征稿启事(附:1-20册目录)
- [2019-04-14 09:14] [新书]《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与意涵》
- [2019-02-18 10:50] 南方个案︱大尾象的“没有空间”和跨二元主义抵抗
- [2019-02-14 05:27] 《理解媒介》校译与辨析︱上
- [2019-01-18 05:26] 卅年:田畑幸人和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 1989-2018
大史记
热门推荐
- 张海涛︱西方生物艺术简史(1933-2018)—新伦理艺术运动
- 张海涛︱中国九十年代当代艺术思潮与生态简史1989-1999
- 邵亦杨︱身体·政治——西方当代身体艺术谱系
- 1769-2011年 艺术宣言
- 展览︱徐志伟镜头下的中国当代艺术1992-2002
- 后媒体时代的表演是在什么样的时代框架下出现的?
- 索尔·勒维特论观念艺术
- 张海涛︱人工智能学与AI艺术观念简史——AI、哲学、艺术的历史逻辑
- 星星1979:这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圈的往事,更是一个时代的标记物
- 观念艺术的发展(1917-2014)
- 70年代声音艺术史
- 装置艺术思想小史(九)︱新机器:新空间的时间与价值分裂
- 60 70年代 西方现代艺术
- 砸碎显象管:有关录像艺术的简史
- 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