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 “创意产业”符合中国国情吗
  • 吕澎︱看重艺术的无限力量——关于2021成都双年展的几句话
  • “可爱”不再——东京艺术生态浅析
  • 藏红花对话夏彦国:乌托邦不再,新宋庄仅仅是个居所
  • “碧山计划”与乡村的复兴
  • 北京艺术区的“保卫战”
  • 发达国家的文化管理政策
  • 曹喜蛙:范迪安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利与弊
  • 1000+项目︱左靖×陈国栋:茅贡计划(2015-2018)
  • 2018眉山乡野艺术节启幕,重塑天府新区文化生态理想
  • 徐坦:广州真的不养当代艺术吗?
  • 2015年度“青年艺术100”参展艺术家名单全公布
  • 彭德︱西安当代艺术概述
  • 宋庄艺术家班学俭房屋被毁 艺术家生存再陷危机
  • 用“中国的眼光”书写美术理论——邹跃进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 通州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观察
  • 伊比利亚澄清“黑帮”关系 望明年艺术项目不受影响
  • 怎么看中央美院?
  •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邹跃进去世
  • 张海涛︱在地性激活锦溪古镇的艺术节——经典与当代、东西方文化的链接
  • Artfacts全球排名前100(在世)艺术家名单︱第41至第57名
  • 多元、边缘与个人——上海现代艺术生态景观概述
  • 广东当代艺术及生态现象扫描
  • 杭州当代艺术十年
  • 杭州调查
  • 黄桷坪艺术生态报告
  • 近十年来云南、贵州当代艺术一瞥
  • 王璜生访谈:广东当代艺术生态
  • 王林访谈——深港当代艺术发展
  • 西南当代艺术述论
  • 影响艺术发展的10位顶级策展人
  • 崔灿灿谈90后艺术家的巨变
  • 川渝当代艺术现场考察报告
  • 艺术全球化时代艺术竞争力艺术商品艺术产业
  • 浅观上海当代艺术生态
  • 时间与现场中的自觉性——南京当代艺术考察手记
  • 沉痛掉念常宗贤老师
  • 藏酷:最后一个乌托邦
  • 当代俄罗斯画家的生存状态
  • 798艺术区调查:一个文化产业改革的“基层范本”
  •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高度
  • 职业倦怠和低薪导致博物馆人才流失严重
  • “碧山计划”为什么突然死了?
  • 独立艺术空间2017
  • 纽约是如何成为新的世界艺术中心的
  • 杭春晓、刘鼎、史金淞对谈双年展机制
  • 艺术教育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教育 > 未来艺术设计概论—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与太空艺术(一)

    未来艺术设计概论—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与太空艺术(一)

    2023-10-09 19:08:57.267 来源: 央美城院研究生部 作者:张海涛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开设《未来艺术设计概论》课程

    未来艺术设计概论

    ——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与太空艺术

    讲课导师:张海涛(策展人、评论家、硕导、主编)


    课程简介

    此次《未来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第一章节与大家分享未来艺术的类型:数字、物理、生物、人工生命领域。试图从媒介、技术、语言、符号、观念、应用、展览展示这五个要素探讨未来艺术的价值,与人工智能艺术(包括GPT 现象)、生物、元宇宙艺术、太空艺术的关系,认知未来科技艺术最新的发展的趋势,预设未来将给我们带来的新伦理、时空、思维的变革。

    126.jpg


    第二章节梳理科技媒体艺术的艺术脉络与简史,通过了解历史才能逃离历史的束缚,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创新即需求,艺术设计除了需要重视产业效应与社会应用性的粘性、痛点,此课程将传媒、设计和艺术各领域生态进行跨界一起改变传统设计的价值观念。

    第三章节《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概论》偏重设计应用,概括设计的类型、对设计的影响和趋势、技术原理与伦理、现实应用的意义、简史。

    第四章节以实践训练为主,《近未来——策展实践范式》《未来科技艺术:元宇宙、机器人艺术的展览方案讨论》、《未来艺术视频案例分析》锻炼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通过未来科技艺术预设未来,试探由未来科学世的价值观对现实的影响,从而警示当代设计做出有效的决策。艺术与设计的终极境界是一致的,互动的;艺术设计与创作需要反思未来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矛盾与共生性。通过这个课程让同学们认知未来艺术价值判断和生态发展的趋势,并让引导同学们如何通过策展理念进行头脑风暴训练,从而落实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透过科技新媒体艺术展开创作与表现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未来艺术课程内容的关键词:

    人工智能:人机合一、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伦理关系、ChatGPT、职业取代;

    数字虚拟:脑机接口、读心术、数字人永生、元宇宙经济与身份系统、加密艺术;

    物理转换:太空艺术、外星移民计划、时光机器、量子力学、双缝干涉实验。

    生化科技:湿媒体、寿命革命(永生)、克隆伦理、设计与再造生命。



    课堂现场



    导师简介

    151.jpg

    张海涛(Zhang Haitao),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未来艺术学者、艺术档案网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课题组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特聘教授(硕导)、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美院高级讲学专家。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已策划百余场学术展览与论坛。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2009—2017年先后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荔空间策展人、NO!SPACE艺术总监。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大赛评委,2019年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影像艺术节终评评委,2008-2017年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负责人、选片人,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首届文旅中国元宇宙创新大赛评委,海峡两岸DS数字艺术奖评委,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评委。2012年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

    曾策划:2022我的元宇宙,BOE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常设展;2021 分身:我宇宙、2021反思未来:人形机器人艺术计划;2020未来艺术学;2020机器·人·艺术·时代;2019艺术合肥“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2017“人机合一”艺术展;艺术郑州·2016当代艺术展;2015北京798艺术节:新民间转换;第十六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2014西安“媒体城市”国际艺术展;100X100=900国际录像艺术展;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EXiN2012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展;第一届“人造风景”798多媒体艺术节;2010影像档案展;2009第五届宋庄艺术节“未来索引”;2008第三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当代嗅觉艺术展—嗅觉·感觉;2004—2006当代权充艺术展Ⅰ、Ⅱ、Ⅲ等展览。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艺术教育 > 未来艺术设计概论—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与太空艺术(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