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武汉︱第五届美术文献展:生生—自然、人和技术的生产

武汉︱第五届美术文献展:生生—自然、人和技术的生产

2020-11-19 10:54:57.295 来源: 湖北美术馆 作者:湖北美术馆

第五届美术文献展:生生—自然、人和技术的生产

主办: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时间:2020 年 11 月 20 日 -2021 年 3 月 7 日 

地点: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主策展人:付晓东

策展小组:夏梓、黄静岚、符坚、刘鸿萧、林妍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方力钧、胡永芬、胡莺、鲁虹、皮道坚、孙振华、魏光庆、杨小彦、殷双喜、曾梵志 

展览总监:冀少峰、刘明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吴垠、胡莺 

展览执行:何淑君  简杰 

展览设计:乔杰、汪鋆、田野

公共教育:雷雅婷、宋灿 

展览宣传:夏梓、符坚、曾静、车逸豪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

Organizers: Hubei Museum of Art,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Duration: 20th November, 2020 - 7th March, 2021 

Location: Hubei Museum of Art,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Chief Curator: Fu Xiaodong

Curators: Xia Zi, Huang Jinglan, Fu Jian, Liu Hongxiao, Lin Yan

Academic Committee (in alphabetical order): Fang Lijun, Hu Yongfen, Hu Ying, Lu Hong,  Pi Daojian, Sun Zhenhua, Wei Guangqing, Yang Xiaoyan, Yin Shuangxi, Zeng Fanzhi

Exhibition Directors: Ji Shaofeng, Liu Ming 

Art Director: Fu Zhongwang 

Administrative Directors: Liu Liying,Wu Yin,Hu Ying 

Exhibition Execution: He Shujun, Jian Jie 

Exhibition Design: Qiao Jie, Wang Jun, Tian Ye 

Public Programmes: Lei Yating, Song Can 

Media Publicity: Xia Zi, Fu Jian, Zeng Jing, Che Yihao 

Exhibition Coordinator: Huang Li,Wang Jiawen


安尼施·卡普尔(英国)/Anish Kapoor(U.K.)、成瑞娴(美国)/Emily Cheng(U.S.A.)、郭凤怡/Guo Fengyi、黄宇兴/Huang Yuxing、梁硕/Liang Shuo、梁绍基/Liang Shaoji、马修·巴尼(美国)/Matthew Barney(U.S.A.)、任戎(德国)/Ren Rong(Germany)、王光乐/Wang Guangle、王令杰+郝经芳//Wang Lingjie+Hao Jingfang、王欣/Wang Xin、徐小鼎/Xu Xiaoding、闫晓静(加拿大)/Yan Xiaojing(Canada)


3.webp.jpg

毕建业/Bi Jianye、曹雨西/Cao Yuxi、邓洧/Deng Wei、邓悦君/Deng Yuejun、段正渠/Duan Zhengqu、耿旖旎/Geng Yini、黄太熙(美国)/Taehee Whang(U.S.A.)、付佳妮+史昊鹏/Fu Jiani+Shi Haopeng、康剑飞/Kang Jianfei、李象群/Li Xiangqun、林海钟/Lin Haizhong、刘丹/Liu Dan、欧阳苏龙/Ouyang Sulong、秦琦/Qin Qi、司建伟/Si Jianwei、隋建国/Sui Jianguo、王梵僧/Wang Fanseng、王璜生//Wang Huangsheng、一了/Yi Liao、展望/Zhan Wang、张湘溪/Zhang Xiangxi、周春芽/Zhou Chunya


4.webp.jpg

迟世林/Chi Shilin、第八日——艺术家访问科学家实验室/The 8th Day - Artist visits scientist laboratory、耿建翌/Geng Jianyi、龚剑/Gong Jian、胡介鸣/Hu Jieming、黄小鹏(黄边站和第五工作室)/Huang Xiaopeng(HB Station and the 5th Studio)、贾蔼力/Jia Aili、李继开/Li Jikai、廖文峰/Liao Wenfeng、毛晨雨/Mao Chenyu、孟思特/Meng Site、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Studio Art Brut of Nanjing Community、仇晓飞/Qiu Xiaofei、史金淞/Shi Jinsong


5.webp.jpg

比尔·沃恩(加拿大)/Bill Vorn(Canada)、春华·凯瑟琳·董(加拿大)/Chun Hua Catherine Dong(Canada)、陈晓云/Chen Xiaoyun、陈欣+黄钰文/Chen Xin+Huang Yuwen、费俊/Fei Jun、郭锐文/Raven Kwok、李姝睿/Li Shurui、林舒/Lin Shu、鲁大东/Lu Dadong、能尖日/Neng Jianri、时子媛/Shi Ziyuan、王品添/Wang Pintian、杨帆/Yang Fan、杨鑫/Yang Xin、张智峰/Zhang Zhifeng、张周捷/Zhang Zhoujie、郑达/Zheng Da、后人类影像放映单元(蔡宇潇、雷磊、梁文华、彭浩旻、田晓磊、袁中天、张文心、张羽洋)/Post-human Films(Cai Yuxiao, Lei Lei, Liang Wenhua, Peng Haomin,Tian Xiaolei, Yuan Zhongtian, Zhang Wenxin, Zhang Yuyang)


6.webp.jpg

郭桢(美国)/Guo Zhen (U.S.A.)、黄静远/Huang Jingyuan、胡晓媛/Hu Xiaoyuan、靳卫红/Jin Weihong、乔治·德·契里柯(意大利)/Giorgio de Chirico(Italy)、吕胜中/Lv Shengzhong、申亮/Shen Liang、杨子敏/Yang Zimin、喻红/Yu Hong


7.webp.jpg

文/付晓东

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幸存者。如何面对不确定的灾难,如何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和占取方式与技术、制度和自然的紧张关系,是攸关我们文明和物种延续的刻不急缓的问题。

“生生”展试图在2020年的湖北武汉开启关于自然和技术的造物方式、艺术的功能,以及如何理解自然之母心智的讨论。展览试图把自然本身与其他下属的存在理解为跟人一样存在的意识主体,抑或,反过来把人的主体意识把握为某种自然的策划自身的数据算法。在复杂系统中,一切因素和相关性以湍流般的难以凭人力运筹预测的方式演化、涌现和变异。

建立在这种观察视角之上——

◐ “生生”试图讨论中国传统的宇宙本体论、自然发生论和天人道德一体论的世界观框架,思考如何重启天道和人技、自然与文化混融互生的关系;

◐ 也试图从生命政治的角度,以劳动、教育、技艺和生命形式等议题,来尝试探讨人的主体完善的实验机制;

◐ 最后,还将从技术创生之“物”的本体层面,反思人类文明所自我赋予的神话。

《系辞》,“生生之谓易”,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叠字“生生”,是动词“生成”和名词“生成物”的组合。

中国的“生生论”作为独特的宇宙本体论和道德一体论的框架,作为建构新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自他——物我”、“天——人”、“自然——文化”具有同构关系的统一体的认识论的建构的基石。“生生”包含着万事万物阴阳相生的气化生成论,宇宙是自然发生的、自我生成的动态平衡的系统。天地的乾代表开创,坤代表终成,天地交感,自然生化,运行不息,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的各种分类属性如同人内在身体一样,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人的生命与宇宙具有相同的构造,内在与外在具有互相作用的方式。古人超越了物质性的形式,看到了整体性和联系性。渺小的个体与宏观的宇宙都以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形成一种互相激荡,互相反转又互相关联的拓扑式的同构结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反对的是天人对立,美洲印第安广泛存在着“泛灵本体论”,一般是指灵魂和精神之类的东西,在人和万物的躯体之中自由流动,图腾论和类比论,展开了人与非人的存在之间替代性的认识模式。

东西方都有着关于整体论的联应(correspondence)世界观:把宇宙看成一个宏伟的和谐有机整体,其中所有部分都彼此联应,无需中介环节或因果链。中国文化的“感应”概念可以引出跨文化和混杂文化语境下的,反思现代性的多元认识论,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进行不同知识型的探索和再生。

“生生”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性生产的过程,关于人的生产和生命形式的塑造,生命政治亦是不可绕开的话题。

当劳动成为被资本压迫和规定性的工作,人则被异化为为资本赚取利润的工具人。人只有通过参与自主性、独特的劳动——创造性的实践——艺术实践,才是获得人的主体解放和自觉的一种可能性方式。人通过认识自身,认识人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改变人被资本系统和权力结构异化的状态,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使劳动成为创作,通过自主性的劳动获得人的解放。

在此次文献展中将会呈现以教育为形式的艺术项目,呈现教育做为介入性的作品,讨论教育的目的、形式、过程、评价体系展开多种方式的尝试,

◐ 以“社会雕塑”的方式,反思权威等级中心制学院教育,而是通过教育的形式使更广泛的人群进行互相启发、连接与碰撞,建立知识和兴趣共同体的思想上的亲缘关系。

◐ 以工夫论的方式进行修身,通过自我选择塑造自身,通过创造性的实践获得社会的认同,使人的自主性和可能性获得解放。

亚里士多德认为技艺的制造是对自然的补充和模仿,同样也可以在理解了技术之后反推自然的逻辑,用制造的模式来理解自然物的生成。

希腊文的自然(φύσις)就是“生长”(φύω)的动词,原意也是自然的生长。在技艺之中,我们也试图寻找创生的原因在于自身之中,而不是自身之外,技艺具有一种更高意义的制造,自己生产自己,如同天地创生一般。

在后人类世的克苏鲁纪中,人与非人同样共处在同一个世界之中,技术物成为生产和创造的主体,成为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必然要素。

◐ 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要在物种之间换位思考,人有必要把其他物种,包括AI、自然和其他非人,看作一个同样有其内在规律和视界的主体。

◐ 把自然和其他存在理解为一个主体,即如拉图尔所说的“盖娅主义”(大地母亲),以及哈拉维所说的“克苏鲁纪”(超人类、外人类、非人类,以及腐殖质人类的内在互动)。人成为附着于盖亚的次要主体。

在多种学科混合应用的当代,人越来越成为被技术规定化了的工具,喜好、情绪、习惯,都成了被大数据化了一切行为可被预测和控制的商品。偶然性则成为意外打断和终结这个程序算法的闭合循环的意外之笔。基于基因改造的生命科学、计算机编程规则和AI深度学习的技术等,也会概率性的出现了不可控的,偶然的和突变的创造性意外,涌现和变异,如同创造性的艺术。

“生生”亦是把人造物作为一种创造性主体,通过技术物的主体的设定方式来反思人类本身和世界的生成关系,技术与自然天道,新物质主义与非人,亦成为了一种同构性的关系。

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急功近利,以多元认识论看待其他主体,在总体性的生灭流变与繁衍共生中,不断的互相感应,碰撞偶然,即生生不息。


8.jpg

湖北美术馆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因疫情防控需要,中午12:00—13:00为场馆消杀时间,请广大观众注意预约出行时间。


交通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公交:乘坐公交14路、402路、411路、

552路、578路、701路、709路、810路

至东湖路省博物馆站下,

步行350米可到达。


地铁:乘4号线至东亭站下,沿黄鹂路步行至美术馆即可。

电话:027-86796062/027-86796067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个案 > 上海︱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上海︱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2022-12-05 18:39:30.377 来源: TEA Community 作者:TEA 编辑部


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未来性︱突破性︱ 跨领域

122.jpg

TEA 新媒体社区发起光点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已经迈入第五年,每年推出的活动板块具前瞻视野,深受赞誉,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2022是很特别的一年,光点新媒体艺术节组委会期望通过 TEA 新媒体社区的力量,将丰富的创意发酵,透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转化呈现在观者面前,并邀请众人一同沉浸在 AI Medusa 的梦幻奇景! 

AI Medusa 是对多媒体生态发展深具潜力的原创艺术计划,欢迎更多有想法朋友们加入光点的行列,体验和跨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创协作,一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工作坊

03.jpg

“雷达”正如 AI Medusa 有石化功能的眼睛,捕捉到人类踪影后,石化成数字数据被上传在她的意识程序中,“投影”投射着她的意识程序,而“雷达”和“投影”的物理面积重合,让观众得以撩拨她的意识。本次工作坊联合【爱普生中国】在上海落地。使用工业级雷达扫描捕捉观众触摸点,影响和改变投影仪带来的视觉环境,即带领参与者了解如何打造【沉浸式雷达互动展厅】。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龙华东路325号

博荟广场A座,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时间

2022.12.10 – 2022.12.11

10 : 00 – 17 : 00

对话

0000.jpg

受邀团队介绍:

Moment Factory

加拿大团队 Moment Factory 在成立的20多年中,为将公众聚集,一直在开创新的娱乐模式,向世界提供新奇体验。在全球顶级演出盛会、先锋国际艺术节、学校组织中科研部门、以及城市中的商业角落,他们一直在激发集体的惊喜感以及连接性。作为推广新媒体艺术全球战略的一环。


对话发起者:

Digital FUN 

& TEA Community

来自中国上海的 Digital FUN 和 TEA Community 团队专注于多元化的创意设计,互动技术的应用研发以及为进入数字艺术和设计领域的爱好者们提供专业和高品质的知识内容。作为 Moment Factory 中国技术支持团队和全球战略推广社区,三方一起深度合作交流促成了此次国际性对话。


55.jpg

时间

2022.12.15

21 : 00 – 22 : 00


999.jpg

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我们以人工智能美杜莎的概念建构一个虚拟世界。我们将她作为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媒介,也是艺术家们关于数字美学和新媒体技术的延伸探索。

《 AI Medusa 人工智能美杜莎 》隐身于数据海洋之中,在真实和虚拟的裂隙之间自由穿梭,无论是实体空间、数字屏幕、移动端装置的或延展实境等空间当中,当场域不断破次元的融合、分裂,人工智能美杜莎通过科技交互、艺术表达、游戏体验和参与者共构一个的临时关系。现代人习惯将思想和情感寄托于黑盒子背后,沉浸在无形的数据海洋空间,互联网、摄像头和机器,对数量庞大的人类进行精神控制,她的目光,无处不在监控的人类,窥探之眼不断的纪录、学习、模仿人类生活。人类只要与她对视一瞬,就会被精神石化。

她是巨大的精神遗产,沈溺于数据海洋中的人类,该如何继续保持清醒?臣服、对抗,或者任凭肉身,在人工智能美杜莎的意识里肆意游戏?大胆设想,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直至某天可以通过意识传输,反过来将人类控制,成为一个有情感的生命体,深入现实,科技带来的也可能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未来。

入侵区域

ROOM 1  科技艺术 

ROOM 2  自然共生

入侵时间

2022.12.20 – 2023.3.20 


67.jpg

光点新媒体艺术节组委会发起 AI Medusa 登陆美罗城计划,邀请国内、外交互多媒体领域的艺术家朋友们参与其中,当艺术能量撞击、交融和汇聚,参与者在扩张与融会中,分享专业视野,探索无限可能。

AI Medusa 打破既定展览形式,和艺术家们共同营造永续发展的元宇宙,顺应疫情所带来的变化,通过创造在时间流转中成为关键活水,也为光点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拓展了下一阶段的实践动能。

登陆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裸眼 3D 球幕

登陆时间

2022.12.20 – 2023.3.20

17 : 00 – 22 : 00

登陆网址

敬请期待


04.jp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上海︱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上海︱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2022-12-05 18:39:30.377 来源: TEA Community 作者:TEA 编辑部


光点2022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未来性︱突破性︱ 跨领域

122.jpg

TEA 新媒体社区发起光点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已经迈入第五年,每年推出的活动板块具前瞻视野,深受赞誉,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2022是很特别的一年,光点新媒体艺术节组委会期望通过 TEA 新媒体社区的力量,将丰富的创意发酵,透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转化呈现在观者面前,并邀请众人一同沉浸在 AI Medusa 的梦幻奇景! 

AI Medusa 是对多媒体生态发展深具潜力的原创艺术计划,欢迎更多有想法朋友们加入光点的行列,体验和跨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创协作,一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工作坊

03.jpg

“雷达”正如 AI Medusa 有石化功能的眼睛,捕捉到人类踪影后,石化成数字数据被上传在她的意识程序中,“投影”投射着她的意识程序,而“雷达”和“投影”的物理面积重合,让观众得以撩拨她的意识。本次工作坊联合【爱普生中国】在上海落地。使用工业级雷达扫描捕捉观众触摸点,影响和改变投影仪带来的视觉环境,即带领参与者了解如何打造【沉浸式雷达互动展厅】。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龙华东路325号

博荟广场A座,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时间

2022.12.10 – 2022.12.11

zhanxunfabu-c- 北京︱2023 首届.. 12191.html">  下一篇: 无锡︱“我的元宇宙”.. 北京︱2023 首届.. 上一篇:  下一篇:  下一篇: 无锡︱“我的元宇宙”.. 无锡︱“我的元宇宙” 上一篇: 北京︱2023 首届..  下一篇: 无锡︱“我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