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艺术财经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财经 > 趋势分析:全球高价当代艺术还有继续下调趋势

    趋势分析:全球高价当代艺术还有继续下调趋势

    2009-03-11 03:39:38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从伦敦拍卖结果看高价当代艺术走向

       当代艺术在过于几年里一直处于高投机、高增长状态。作为经济危机下波动最大的艺术板块2009年2月伦敦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为期一周的拍卖是检测其市场应变能力的最好试金石。经历过2006年、2007年及2008上半年的破纪录高潮后,连最有名的当代艺术家也在危机来临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势头。

       据Artprice的艺术市场信心指数(AMCI)显示:60%的投票人预期,未来3个月里,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依然会继续下滑。最先开拍的苏富比上拍了27件当代艺术作品,其后的佳士得、菲利普斯分别上拍了31、53件。上拍作品的估价被略微做了下调,以使买家继续为诸如马克·罗斯科、阿尼尔·卡普尔、培根、杰夫·昆斯这样的高价艺术品买单。 
     

      杰夫·昆斯,这个当代艺术舞台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其作品也在为期一周的拍卖中经历了反差。一方面,他有两件作品超过了百万英镑:雕塑作品《堆叠》于2月5日在苏富比拍得250万英镑,绘画作品《猴子》于2月11日在佳士得拍得120万英镑。 另一方面,2月12日的菲利普斯拍卖中,他的拍卖图录封面作品《包裹—五行》,却遭遇流拍,拍卖过程中甚至没有买家肯举牌应价。这件作品在2009年2月12日上拍之前曾于2004年5月拍得21.4万英镑。如此看来,菲利普斯拍卖公司对其所作的估价,相当于认定此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价值增长了10倍之多。

       就在前一天,佳士得也遭受了巨大的失望,它没有出拍出培根1954年创作的上好作品《蓝衣人VI》。这件作品已被私藏了38年,描绘的是与培根有着不稳定关系的彼得·莱西的紧张不安情绪。此作的最低估价为400万美元,但还是流拍了。自2008年10月拍卖受挫以来,培根就再没有过任何拍卖成交记录: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之间所有上拍的四件作品均未能成交。2007年,培根的受欢迎程度高涨, 2007年结束时他的作品价格指数已经上涨了120 %。2008年,其年度销售额为2.45亿美元,仅次于毕加索(3.19亿美元)。尽管2008年上半年行情看好,但在年底,其作品的价格指数已经下跌了56 %。 

      马克·罗斯科也经历了培根作品同样的命运。 2月11日,他1968年创作的作品的《绿、蓝、绿蓝》,估价低估到250万英镑,还是遭遇了流拍。近期,这件作品曾于2007年11月13日在纽约以260万英镑成交。此作的首次公开拍卖是1996年在伦敦佳士得,以21万英镑成交。十年时间里,这幅画作的价值已经增长了10倍。这次上拍虽然估价低于上次成交价,但还是难逃流拍结局。另一件流拍的作品是阿尼什·卡普尔2004年创作的铝制雕塑作品,估价50—70万英镑,在佳士得流拍。 然而,一件同样的,体积偏小、创作年代偏早一些的作品,几天前在苏富比拍卖中却以84万英镑得以成交。

         在全球不景气的大形势下,2月份的开局拍卖中没有产生新纪录一点也不奇怪,可以说,得以避免全局性失利已算幸运。 佳士得的流拍率尽管只有21 %,但52 %作品的成交价均低于最低估价。苏富比此次拍卖中的良好表现体现在,27件上拍作品25件得以成交,并有三件作品过百万英镑,除了杰夫·昆斯外,最好的成交记录来自卢西奥·方塔纳的《黄金与太阳一样漂亮》,以390万英镑成交,此外,格哈德·里希特的《特罗斯多夫》以185万英镑成交。其中,卢西奥·方塔纳的这件上拍作品拍前的最低估价为500万英镑,虽然是全场最高价作品,即使加上佣金,441万英镑的最终成交价仍远远低于最低估价。佳士得拍卖中杰夫·昆斯的《猴子》以120万英镑成交,虽然是全场最高成交价作品,却也远低于140万英镑的最低估价。此外,威廉·德库宁《唱歌的女人》在佳士得以70万英镑成交, 阿尔伯特·布里1956年创作的《Combustione Plastica 》以70万英镑成交,比最低估价低了10万英镑。经历了这一轮的拍卖,高价当代艺术还是有进一步价格下调的趋势…。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