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艺术财经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财经 > 25万用户!移师线上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反响如何?

    25万用户!移师线上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反响如何?

    2020-04-09 10:42:07.936 来源: 美術手帖online 作者:编辑部

     ▲图片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大田秀则画廊展出的草间弥生《LIFE SHINES ON》(2019)


    受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取消的影响而提前上线的巴塞尔线上展厅,在3月25日迎来了闭幕。在首届的线上展厅中,共有235家画廊参加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用户访问。2019年的巴塞尔香港展会在5天内共吸引了8万8000余人到访,本次线上展厅的访客人数增加了近3倍。

    在本次的线上展厅,展出了超过2000件作品,作品估价总额超过2亿7000万美元(约合19亿2000万人民币)。在各国限制国际旅行的情况下,参展画廊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发掘新的藏家,并与现有客户保持联系。巴塞尔展会全球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在一份声明中回顾道:“对于许多中小型画廊来说,我们的平台提供了与全球新的潜在客户取得联系的机会。”
    “来自亚洲国家的画廊反馈非常强烈,”负责巴塞尔香港展会的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线上展厅不会取代画廊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期待的面对面对话与交流,然而在对许多画廊来说都非常困难的时期,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藏家保持联系和建立新关系的平台。”

    ▲图片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卓纳画廊展出的杰夫・昆斯《Gazing Balls(Botticelli Primavera)》(2017-20)

    在这一线上平台中,每间画廊最多可同时展出10件作品。和现实中的艺博会一样,展会期间画廊可以更换展出的作品。

    卓纳画廊推出的“论绘画:线上巴塞尔艺术展”是迄今为止该画廊在线上举办的作品总价最高的展览,展出了价值约1600万美元(约合1亿1400万人民币)的作品。在18日的VIP预览日上,画廊售出了玛玛・安德森(Mamma  Andersson)、卢卡斯・阿鲁达(Lucas  Arruda)、⻢琳・杜⻢斯(Marlene  Dumas)、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诺亚・戴维斯(Noah  Davis)和刘野的6幅绘画作品。其中,杜⻢斯的《Like Don Quixote》(2002)和图伊曼斯的《Tree》(2019)分别以260万美元(约合1850万人民币)和200万美元(约合1420万人民币)的高价售出。

    31.jpg

    ▲图片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豪瑟沃斯画廊展出的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CONTINUOUSENTANGLEMENT》(2001)

    豪瑟沃斯在VIP首日上以14万至60万美元(约合100万至43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了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和皮皮洛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的3件作品。此外,在画廊自主运营的线上平台上,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埃德・克拉克(Ed Clark)和冈瑟・弗格(Günter Förg)等艺术家的8件作品以5万至30万美元(约合35万至21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

    “坦白说,鉴于目前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做得非常不错。我们没有进行预售,上周也只有进行几次垂询,”豪瑟沃斯总裁伊万・沃斯(Iwan Wirth)表示。“看到我们自己与巴塞尔艺术展的平台都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亚洲的参与,让我对我们的高价值作品充满信心。”

    ▲图片来自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贝浩登画廊展出的丹尼尔・阿尔轩《Patch 3》(2018)

    贝浩登在本次线上平台中带来了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艾默格林和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贝瑞・麦吉(Barry McGee)、村上隆等艺术家的作品。“自预览以来已确认的销售大部分是来自与我们有很好关系的现有客户,这些艺术品从未在我们的空间中展出,”画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道。“虽然线上展厅没有带来直接或即时的销售,但我们与通过该平台和我们取得联系的人进行了对话。……总体而言,这是我们首次在没有实体展位的艺博会中数字参展,这也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经验。在制定有关画廊的数字化战略和产品的长期发展计划时,我们将会考虑到这一点。”

    相比巨型画廊销售的强劲表现,尽管中小画廊的反应比较平静,但也对线上展厅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意义给予了肯定。久保田真帆画廊的负责人久保田真帆表示:“通过巴塞尔艺术展的线上展厅,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和欧洲藏家的咨询,对于能够通过该平台售出作品我们也感到非常激动。”

    在北京、台北和台南设有空间的索卡艺术中心创始人萧富元表示:“当我们期待与亲朋好友以及藏家见面时,巴塞尔艺术展的线上展厅是在这个特殊时刻欣赏和收藏艺术品的另一种方式。在该平台上,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社交媒体与艺术爱好者们建立了新的联系。”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形下,据悉巴塞尔正在认真考虑将6月的巴塞尔展会延期至秋天。关于其线上平台,巴塞尔表示在未来几个月内还将进一步投资和开发。正如一位巴塞尔的参展画廊工作人员所说:“目前对画廊来说是一个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画廊和艺博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克时艰。”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