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杰作品
[视频]台湾艺术家黄世杰:把垃圾变成艺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zMTI2NjIw.html
用塑料袋模拟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
电影《美国丽人》中有一段臭名昭著的场景:偷拍狂瑞奇(Ricky)说,他曾拍到过的最美丽的东西,是一个在风中舞蹈的塑料袋。装置艺术家、TED2014研究员,黄世杰(Shih Chieh Huang)用的就是这个逻辑,但向前进化了n个层次。他仔细分析了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东西(如塑料袋、旧玩具、电脑配件),把它们重新改造成超现实的、能够发光的“活”生物。
黄世杰告诉创想计划,他的创作起源于一个问题:“如果塑料袋子长大了会怎么样?”看到他的作品,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他的仿真装置看起像是介于垃圾场和大洋底面的东西,有仿真章鱼和琵琶鱼一边膨胀一边跳舞,好像活的一样。大洋、单细胞生物和陆地蠕虫的进化过程深深地启发了他的创作。为了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发光体,黄世杰甚至完成了一项“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研究员职位。
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命形式的兴趣最终使他创造了一个大规模的照明的环境:里面充满了喘息着的塑料袋和电子生物,这会让雅克·科斯托(Jacques Cousteau)纪录片《沉默的世界》导演)激动地失去理智。我们简直迫不及待要看他在TED温哥华做的演讲了。
他对貌似“垃圾”的东西进行的再创造吸引了创想计划,我们聊了聊他对使用抽水马桶稳压器(马桶水箱内漂浮着的塑料东西)的兴趣,以及动态的垃圾为何能够如此美丽。
创想计划(以下简称创):如果面对完全的外行,你会怎么描述你的创作?
黄世杰(以下简称黄):一种用日常材料做成的诱人的发光生物,设计灵感来自科学和生物学。
创:在一次采访当中,你说你的工作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塑料袋长大后会怎么样?”你能详细说说吗?我觉得这想法很奇妙,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你创作灵感的来源?
黄:“塑料袋长大后会怎么样”这个想法,是在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发展阶段以及海洋或陆地蠕虫的进化过程时诞生的。有一天为了寻找一个网站的委托项目的场所,我在一个雕塑公园的小树林里散步,我看到那儿有一堆行人丢下的垃圾袋。我突然想到在一个垃圾袋里装上一个电脑散热扇,再放一个定时器,这样当人们路过的时候会看到有一个垃圾袋在呼吸(充气和放气),就好象一堆变异的垃圾袋在树林里获得了生命。这是我后来做的许多生物的起点。
简单呼吸的袋子就像一个单细胞生物,我就开始想,它长大以后会怎么样?会变得更加复杂吗?会长出水瓶吗?会发光吗?会变亮吗?袋子之间会不会相互交流?会不会相互引诱?怎么进行呢?
创:你小时候会不会用找来的一些什么东西做手工?哪个项目第一次反映了你今天做的这种类型的作品?在装置中你用过的最奇怪的东西是什么?
黄:小的时候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拆东西,然后试着他们重新组装起来。我很好奇这些东西都是怎么工作的。有时候,我会把我哥哥的玩具拆开,趁他回家之间再装起来,但总有一些地方装不好,我不知道应该就这样算了,还是修理一下。
长大以后我又做了很多随机的东西,但我不太记得我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我只记得我刚移居到美国的时候做的各种项目——就是许多额外的学分项目:因为我的考试和读书报告都很糟糕,所以我这样来弥补各门课程的分数。我没有很多材料等用来当资源,所以我总是利用房子周围的东西:包遥控车的马改造成一个科学课用的活动原子结构、样子时髦的软盘,英语课上用的移动鲸鱼(跟课文《白鲸》有关),还有很多别的...
我的项目中用到的一个很奇特的东西是马桶水调节器(马桶水箱内的漂浮着的塑料东西)。我长大一些以后,我妈妈总是叫我修理各种东西,所以在我想调节水的方法的时候,它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我用它作为一个用来激活水泵的传感器,从而往一个装置里压入发光液体(就是荧光笔的墨水加水)。
创:我听说你曾说过,每一件作品的样子都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随着你的制作,外观会不断变化。这是不是说你在创作开始前并没有一个蓝图?做最后做成的装置和你当初的想法一样吗?
黄:是的,每件作品的外观确实在根据它的功能性需求变化,但在开始前和进行中我还是会画一些粗略的草图和工程图。最终结果跟草图往往一点儿也不像,但草图能帮我视觉化一些电路和接线/布局。有时草图画出的只是创作理念背后的一些幻想和灵感。
草图还能帮我预见一些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不过,即使有图纸,创作过程中还是会发生许多技术难题。工作完成后,我也会画图。因为这些东西往往还会和其他许多东西一起组成一个更大的装置,需要做一些调整的规划,尤其是我和其他人合作完成这个装置的时候。草图可以帮助他们想象最终结果的样子。
创:能否说说你的作品中用到的技术?除了传感器和风扇,你还用什么样的技术?
黄:出了传感器和风扇,控制系统的“大脑”是Basic Stamp2 (带有小型Basic解释器的微型控制器),还有最近用的DMX控制系统(通常用于舞台/灯光控制)。DMX控制系统的通道更多,其程序可以存储在微型SD卡上,大小灵活。
有这个系统,我就不用非得通过按键来编辑动作/功能的次序,我也可以通过专用的无线信号,用iPhone、iPad或其他移动设备及时控制(需要下载App)。这样如何我就可以更灵活的控制一件作品,或者让它同其他生物配合。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跟更大规模的装置结合起来。
创:很多人说,你的作品让他们想到了深海生物。这种海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
黄:我在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做了一个艺术研究,与研究海洋发光有机体和海洋生物学家一起工作过。许多生活在在无光的深海里生命形式给了我很多灵感,海洋中那些没有光线能够到达的地方,叫暮光之域。这个区域很酷,有许多奇怪的东西!
但我需要澄清的是,我不是要重新创建这些海洋生物。我学到一点让我特别感兴趣是,许多发光生物并没有长“新的”发光器官。发光器官通常是由已经存在的器官进化过来的,如背鳍被发光细菌感染产生突变(例如灯笼鱼)。用现有的东西合并做出一些新的神奇东西来,这种想法很奇妙。
创:你的装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仿真世界,而TED演讲比较注重口头表述,你会怎么描述的作品?你会用照片、视频吗?还是你会把装置的一部分带到在舞台上?
黄:我的工作是基于视觉的,的确不容易用文字描述。我在TED演讲上展示工作过程的视频、纪录片,也带了一件装置到舞台上,以便让观众能对我的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创:如果没有空间或资金的限制,你会造一个什么样的装置?
黄:我想许多生物会加速进化,它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扩展。一个没有疆界的环境,一个多样的社区,其中有各种生物在进化,它们会有更发达的大脑,能够感知环境、声音、自己的身体,也会具有交配功能。他们会相互影响、适应、并与人体在精神和肉体融合互动。
创:接下来有还什么计划中的项目?
黄:我目前正在准备一个“创意之都”赞助的大型项目。 这个星期有几个群展刚开始,另外下周还有一个展览会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展出。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