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未来媒体艺术 艺术档案
  • 艺术教育
  • 艺术财经
  • 女性艺术
  • 艺术哲学
  • 老栗书房
  • 美术馆
  • 影像档案
  • 主编档案
  • > 未来媒体艺术 > 国内NFT发展仅限于数字藏品吗?

    国内NFT发展仅限于数字藏品吗?

    2022-09-28 14:17:58.153 来源: NFT中文社区 作者:iNFTnews

    35.jpg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YuanShan@iNFTnews.com

    从2021年2月开始,国外NFT开始爆炸式增长,每周交易量超过200万美元,截至到5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型NFT项目的总市值增长高达2000%,热度甚至超过DeFi。

    比较知名的事件是数字藏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934万美元的价值在佳士得拍卖。这幅作品由数字艺术家Beeple从2007年开始每天作图一张,最终把5000张图片拼接成一个316 MB的JPG文件,并将其制作为NFT。


    19.jpg

    图源:奔跑财经


    在国内,NFT作为一种数字资产,以其崭新的、独特的价值承载方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国内企业在NFT的入水尝试也表明其价值正逐渐被认可。如支付宝推出的8000件敦煌飞天支付宝付款码皮肤NFT在基于蚂蚁金服的二手电商平台“闲鱼”上架,最高时的售价高达70万元/件(约10.77万美元),甚至最高被炒到了150万元。


    26.jpg

    敦煌美术研究所幸运飞天NFT


    支付宝在2021年9月16日发行的亚运会历史上首款数字藏品——“2022年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发行总量21000个,售价39元,然而在阿里拍卖市场上价格被抬高到300万元,在关闭拍卖后,价格依旧上涨。

    据Valuates Reports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到2028 年,NFT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5.536亿美元增长至73.908亿美元,2022-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回看当下国内市场,NFT在数字藏品领域蓬勃发展,会只限于此吗?


    品牌+NFT=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NFT除了作为数字藏品被应用在一级交易市场外,目前观察到的是NFT和品牌商结合,创造NFT和实体经济捆绑的一种新消费模式,NFT作为新的品牌经济增长点,被附加在当下的经济消费场景当中。


    运动品牌+NFT

    以运动商品为例,作为运动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Z时代十分关注创新科技和新潮流,NFT和虚拟技术带来的全新的体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基于NFT技术可以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是属于所有者的,而不是属于某家公司。运动品牌商在实体商品附加一个虚拟的NFT,就可以作为新的消费点,而且这个和实物对应的NFT可以作为未来共同进入元宇宙的资产。

    相关报导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开辟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门票+NFT

    以门票为例,定位在科技交流的网易未来大会在2020年11月18日开启,与以往不同的是,大会为每位参与的观众“打造了一张全球唯一、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区块链NFT门票”。

    作为大会入场的指定凭证,门票还增加了区块链像素画艺术,意味着这张门票会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区块链艺术珍品。同时,凭借NFT永久存储、永不丢失的天然属性,NFT门票本身形成了收藏价值。

    若“网易未来大会”有第30届、40届时,这些“NFT艺术门票”又形成了一定价值的“资产”。


    宠物品牌+NFT

    以宠物品牌结合NFT营销为例,随着市场变化,宠物商家一直在不断调整。

    海尔衣联网旗下的宠易多宠认为NFT对于传统企业转型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推出了基于宠物行业的数字藏品。

    宠易多分别就小猫、小狗的宠物形象设立了两个NFT,审美上贴近年轻人。当用户购买实际商品时,同时也获得了一个NFT。

    对于客户来说,不管他是选择收藏还是赠送,都是他赋予NFT的意义;对于宠易多来说,当NFT作为纽带联系着用户与商户之后,不管是在线销售、用户反馈还是更多的营销活动,都可以寄托在NFT上。

    海尔衣联网品牌总监赵淑静说:“我们还能根据用户持有的NFT数量、形象等特质,给予用户更具针对性的优质体验,与后续的营销活动深度结合。”


    总 结

    NFT技术本身具备唯一性、可溯源、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性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与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生交融。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高校将NFT应用于校园和课堂中,如将毕业证书制作成NFT,在收藏的同时,可以永久存放,且独一无二。

    斯坦福大学是最早拥抱NFT的高校,于2021年便开始尝试给完成指定该校区块链课程的学生发放NFT。

    此外,游戏、艺术品、域名、保险、收藏品、虚拟资产、现实资产、身份等领域均有NFT涉及。

    从长远而言,NFT作为现实资产映射虚拟资产的媒介容器,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将持续引爆数字化资产与数字化营销需求。

    作者认为,在“万物皆可NFT”的未来现实世界,各类物品都将是潜在的NFT对象,这也意味着当品牌和NFT结合时,一个庞大规模的产业即将到来。

    NFT在国内除了发展出数字藏品、品牌和NFT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客观上带动文化艺术行业的繁荣,此外还有哪些可能亟待开发的领域,值得持续观察。


    (注:NFT中文社区原创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BBC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1 - 6集)

    BBC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1 - 6集)

    2020-03-09 15:53:57.524 来源: 腾讯、搜狐、豆瓣 作者:

    摄影艺术百年史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导演: 大卫·伯恩

    编剧: BBC

    主演: 大卫·伯恩/曼·雷/Berenice Abbott/Alexander Rodchenko/August Sander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07-10-23(英国)

    集数: 6

    单集片长: 59分钟

    又名: 摄影演绎/摄影演义

    内容简介

    摄影术诞生170年来,它使我们愉悦,为我们服务,令我们感动,偶尔也会让我们失望,但是它通过揭示世界表象背后的神秘的陌生让我们兴奋。那就是摄影真正的魅力。 

    跟随BBC Four的六集系列片《摄影演义》,我们一起领略什么使得那些摄影作品如此特殊,让我们无法忘记。


    第1集 瞬间永恒

    原名: FIXING THE SHADOWS

    视频︱瞬间永恒

    第一集主要追寻摄影最早的实验与发明,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以及柯达批量生产面世后引发的大众摄影浪潮,包括“私语摄影”人为的设计与力量。


    第2集 大师群像

    原名: DOCUMENTS FOR ARTISTS

    视频︱大师群像

    一次大战后摄影成为当时的核心媒体,匈牙利艺术家暨摄影师那基曾说:「不了解摄影的人未来将成为文盲。」本系列第二集将深入检视数字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大师:罗德钦科、桑德、曼雷、阿杰、艾文斯与布兰特。另外还有帕尔、贝克夫妇与布斯的贡献。


    第3集 天时地利?

    原名: RIGHT PLACE, RIGHT TIME?

    视频︱快门下的抉择 

    天时地利,决定性的一刻,深入…对大众而言,以上都是摄影的迷人之处,这个媒介让人们目睹历史的缔造。本系列第三集将介绍在二次大战与战后,摄影师是如何面对种种戏剧化与悲惨的事件,例如诺曼底登陆、犹太大屠杀与广岛原子弹。


    第4集 纸上电影

    原名: PAPER MOVIES

    视频︱纸上电影

    50年代末之后的30年间,是摄影发展旅程上真正的黄金时期,本系列第四集将带领观众重温这趟旅程,看看这段时期最伟大的纸上电影,罗伯法兰克在50年代驾车游遍美国,威廉克莱在纽约人行道上单打独斗,此外节目中也将检视彩色年代的来临。


    第5集 天涯若比邻

    原名: WE ARE FAMILY

    视频︱天涯若比邻 

    征服街头道路之后,摄影师转而注意最后的前线,那就是家、自我与私密生活,本系列第五集探讨的是摄影师拍摄的人像照片与自拍照片,看看他们如何用照片诠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股风潮在70与80年代的变迁。


    第6集 数字冲击

    原名: Snap Judgements 

    视频︱数字冲击

    本系列最后一集提出的问题是对现代人而言,照片究竟代表什么,还要探讨无所不能的数字后制技术为摄影带来何种冲击,然而部分复古的技术,却让摄影回到了十九世纪。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