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林奇:“绘画式”的电影导演
  • 赵亮:独立而优雅地纪录
  • 798——“Out of the Box”先锋影像展
  • 影像与建筑——关于李巨川录像作品
  • 1988-2011中国影像艺术相关事纪年表
  • 12.27︱电影女祭司玛雅·黛伦的神性与诗意
  • (天野チヒロ/三才ブックス)的《放送禁止映像大全》
  • “色即是空”,日本当代摄影审美情趣
  • “色即是空”,日本当代摄影审美情趣(二)
  • 记忆与身体——关于刘铮的《国人》
  • 史蒂夫·麦克奎恩《饥饿》英国独立电影节获奖
  • 辛迪雪曼访谈—我如何拍摄“无名电影”系列
  • 去法国看Photoquai摄影双年展
  • 里面外、外面里II —— 西方影像艺术最新趋势
  • 杨小彦︱摄影进入中国的讨论困境
  • 摄影180年在中国的四个时间片段
  • 2020德国当代摄影双年展:图像的生命与爱
  • 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片单元入选影片介绍
  • 巫鸿︱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
  • 电影活动:香港独立电影在北京
  • 动漫美学百相[林大艺术中心]
  • 我为什么要研究摄影展览的历史︱《照片秀》缘起
  • IDF 2018︱第二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圆满落幕
  • 2018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获奖名单
  • 赵半狄电影《让熊猫飞》挑战《功夫熊猫》
  • 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BIFF 2016)入围、获奖影片暨颁奖现场
  • 鲍昆:现在纪实摄影缺乏专题性,普遍为街拍!
  • 与印度纪录片发行人迦琪·森的对话
  • 李振华:关于影像艺术——录像艺术的起源、分类
  • 亚当·马扎尔《城市生活》
  •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
  • 董冰峰:电影的孤独
  • 亚洲视野:AMNUA国际影像论坛暨特别展映
  • 第十三届中国独立影像展评审委员会
  • IAF2021动画双年展开幕
  • 对话鲍昆︱“纪实摄影的前世今生”
  • 第二届VAFA国际录像节成功开幕
  • 贡萨洛·比利亚尔摄影
  • 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各奖项揭晓
  • 2014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
  • 第六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为摄影调温
  • 胡介鸣: 一分钟的一百年
  • 首届Wolgin奖得主录像艺术家Ryan Trecartin
  • 我爱过日本摄影的黄金时代
  • [现场]ON SPACE十秒影像展“像博尔特一样快”
  • 未来媒体艺术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张海涛︱未来世下一站焦点:逃离屏幕的人形机器人艺术——智能软件转向智能机器人的奇点时代

    张海涛︱未来世下一站焦点:逃离屏幕的人形机器人艺术——智能软件转向智能机器人的奇点时代

    2023-10-19 12:29:56.512 来源: 本站 作者:

    未来世下一站焦点:逃离屏幕的人形机器人艺术

    ——智能软件转向智能机器人的奇点时代

    文︱张海涛


    目录

    综述

    一、人机新的伦理关系争论

    人形双足机器人相对于GPT的优势

    未来世无法阻止人类与AI大战

    未来世与科学世的关系

    未来科学世的多领域痛点

    马斯克、奥特曼的乌托邦社会最终由机器人实现

    自主表达:AI元宇宙社区人类禁止入内

    人类与机器人、动物艺术区别之处

    ChatGPT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

    不迎接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会被淘汰

    人机合一的脑机接口的超能力

    近期人工智能出现多项新的技术突破

    乐观派观念与悲观派观念

    二、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边界

    人工智能对于艺术创作与人生价值给出的思考

    艺术创作本体与主体的观念转向

    人工智能作品版权之争

    人工智能的想象能力

    人工智能能否拥有情感

    机器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艺术的盲区

    三、人机智能的技术节点

    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的节点在哪?

    感知与学习:物联网

    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

    人机不同历史时期的认知革命

    人机界限:反思与自律的意识

    人工智能哲学探讨的技术终极问题:反思控制私欲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阶段演化


    1.jpg


    简介

    2023年以计算机软件智能为爆点的ChatGPT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世界范围的惊喜与恐慌,GPT似乎具有了智能意识、情感、人性化和反思、想象能力,在综合能力上逐渐接近强人工智能,其意义不言而喻。GPT可以帮助人类快捷的解决很多生存难题,突破危险的高难度技术;然而也会为人类的各个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比如伦理、教育、经济、文化、职业等领域都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个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的改变,所以很多科学家开始试图封杀和暂停这个突如其来的思潮,其实封杀这一技术很难控制,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控制他们,我们只能运用人工智能来管理他们,因此从屏幕中出走的软件GPT会是下一站奇点。GPT捆绑的双足机器人走出固定的屏幕,具有直接感知世界的多重感官和行为,可能与人类一起管理AI或人机合一,当然也可能发生人机战争,新的挑战即将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奇点时代、独立意识、计算机智能、双足机器人、逃离屏幕、新的伦理、人机合一与人机战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主义、未来世与科学世、机器反思意识、机器人艺术


    综述

    2023年成为人工智能ChatGPT的爆发年,作为计算机智能GPT能够与人类智能毫无障碍的对话,为人类解决很多工作问题,比如考试、翻译、创作、面试、编程等文案工作。GPT4、GPT5的快速进化更新可以与网络上的应用插件捆绑,在对话中直接消费、定制产品(比如订餐、订票、订车等);而且AI学习的知识储备数据已经接入2021年后的互联网,让人工智能无所不知。GPT的出现让人机创作的版权和人类生存权、职业身份、社会结构、文化发展等等问题发生重大的变革,人机关系变得极端复杂化,让人类对于有史以来的很多工作变得“徒劳”而且产生了质疑,似乎变得没有意义,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价值观的冲击。作为GPT不但开始颠覆科学家的认知,还让所有人类不得不了解它,它似乎具有意识、情感标准、想象能力、反思能力甚至人性化的套路,引起了全世界的大讨论。马斯克等千名科技巨头以及美国高等大学、部分国家(意大利、加拿大)开始封杀GDP,倡议暂停其研发的进度,认为GPT比核弹还危险。欧盟也发布了对 AI监管的草案,然而人工智能的强大,未来有更大潜力的领域就是GPT与实体机器人的捆绑,从屏幕中出走,未来GPT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或灵魂的驱动力,他的身体行为让GPT有了手脚和五种感官,可以逃离出固定的计算机模型,还有一个更为爆点的焦点,就是将人工智能升级为人形机器人,这样它就像人类一样,只要解决躯体能量问题,就能够成为与人类无差异的强人工智能,很多人类重复性知识储备或单向度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形机器人所取代。人类还无法知道怎么来控制人工智能,也无法知道什么公司在秘密研发,不同于核武器的是国家力量的研究。 

    .......................

    .................

    ..........



    全文详见:

    张海涛︱未来世下一站焦点:逃离屏幕的人形机器人艺术——智能软件转向智能机器人的奇点时代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