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直播︱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NO·3— 在AI冲击下,不可视艺术的智能拓展
  • 新媒体艺术既是脱控,也是掌控
  • 媒体领域中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的交互关系
  • 艺术家将CRT屏幕转变成由光笔控制的视听合成器
  • 在装置“白日梦”的蓝色光线中进入另一个空间
  • 比利时互联网艺术家德克·佩斯曼:Internet.art=New Media
  •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 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
  • 沙龙︱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AI艺术的衡量标准究竟在哪儿?
  • 2019国际生物艺术大展“生长”
  • 讲座︱可编辑的未来: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法律和艺术维度
  • [视频]TED:Natasha Tsakos的多媒体戏剧之旅
  • 张海涛︱未来太空艺术:超人、机器人、外星人——超人类后人本主义
  •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正式挂牌成立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I)
  • [展讯]2014·艺术季:新媒介·方案艺术实践
  • 10月盘点全球新媒体艺术
  • “延时”
  • 听见一座城市的身世:英国近期声音艺术发展
  • 骇入AI:人工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
  • “2021 FMAA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评审结果公布
  • “出口 EXIT”沉浸式艺术展
  • 近期关于NFT艺术的不完全整理
  • 游乐场—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
  • 德国新媒体艺术给城市挑刺
  • 媒介只是工具
  • 「太空文化」宣言
  • “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跨媒体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
  • 《画刊》特稿︱媒介创造与本体穿越:中国机器人艺术
  • [视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开课:综合生物学(1-39集)
  • 自律与思辨——2013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 元宇宙简史︱未来学家版
  • 数码消费时代的异像——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动画(解说词)
  • 江波多媒体互动装置作品:天哪,你去聊吧 God, Go Ahead with Chatting
  • 发光桌子DelighTable
  • 《九间堂》互动新媒体作品 “Neunzeilige Villa”New Media Work
  • 女人和影子
  • 艺术媒介没有高下只有新旧
  • 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新媒体”
  • 新媒体艺术是艺术融入技术,还是两者都融入商业化?
  • 邱誌勇:假动作-媒体艺术与新世代
  • 《2010-2011年度当代艺术市场报告》之新媒体与艺术市场
  • 酷玩冯梦波:2012,和新媒体说再见
  • NFT简报︱“无聊猿”创始人长什么样?
  • 未来媒体艺术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论坛︱模糊的边界:多向度的人机艺术

    论坛︱模糊的边界:多向度的人机艺术

    2020-07-31 21:14:09.626 来源: 华美术馆 作者:


    早在1967年,理查·布罗提根(Richard Brautigan) 便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一切都被慈爱的机器注视着(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当中,描绘了一个赛博格的生态乌托邦。在那里的电子草坪上,他期盼哺乳动物和电脑自由和谐地编程,人们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回到自己的同类——兄弟姐妹们身边。

    信息技术变革的渗透,让我们一边制造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新型民主”,设计了各种基于对自然系统和人类情感的模拟对象,期待与机器共生,走向消弭了恐怖谷心理的“美丽新世界”;一边也开始陷入由控制论导向的无形的赛博战,被少数人掌握和滥用技术的担忧所支配,在疯狂进阶的人机交互场景和机器学习中摸索合作和伦理的地带。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即使机器能够高超地模拟人类、学习人类,但它也因为理性灵魂的缺乏和心物之间的鸿沟无法与人类等同;学者侯世达(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及其团队通过编写可以自己思考的程序来探索人类的思维机制;神经科学家朱利奥·托诺尼 (Giulio Tononi)提出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当你凝视一束花的时候,不可能独立于花的芳香而单独意识到花的颜色,因为大脑已经对这些感觉数据进行了集成;机械工程师霍德·利普森(Hod Lipson)藉由机器人的“自我模拟”系统,制定可以被测量、被量化的途径来逆推意识的诞生……各种跨领域的对于人类思考和行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却也引发了一种普遍怀疑:假如大脑出于某些原则性的原因无法理解自身的运作逻辑,又如何在电脑上复制其智能和意识?艺术家们也在通过自由开放和超越理性的创作,以综合媒介的表达来试图接近人类意识和生命本质,在非线性的模糊边界上探讨复杂性系统的思想及人机艺术的情境和可能性。

    本次论坛邀请华·美术馆即将开幕的“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的策展人和5位参展艺术家分享各自多向度的创作脉络,以及他们基于深度人机实践上的未来艺术学探幽。


    模糊的边界:

    多向度的人机艺术

    论坛流程


    主 讲 人 简 介 

    (嘉宾按姓氏排序)

    ▲ 01小组

    陈荣彬 梁链喜

    01小组自2010年成立以来以虚拟艺术为研究为方向,参加包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等众多国内外装置、影像展。作品运用网络进行创作,探讨在科技的发展下未来人类发展问题,以及关注当下数字互联网时代中的生活百态。



    ▲ 林万山

    出生于1993年,现工作生活于杭州,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作品涵盖装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体作品。长期致力于利用综合媒介手段,进行新的尝试与创作,作品呈现多元化、实验性等特征,宗教、空间、时间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直是他的作品长期探讨的命题。


    ▲ 王成良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交通设计专业,交互艺术设计课程教师。同时授课于设计学院平面视觉传达、数字多媒体、时尚服装、产品、首饰设计等专业的物理交互艺术设计课程。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12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个人研究项目以生物遗传变异理论(设计生长)与数字化电子交互系统为背景架构基础, 推导出以下两个主要研究学科方向:1. 诱导设计-深入探寻和分析预判未来交互设计的发展的前瞻走向;2. 接口设计-从专业格局自身内部的释放,转向对双向和多方向边界消融的交互突变。实现具备战略性设计的未来社会接口设计和诱导设计自结合的全方位自组织模式。


    4.jpg

    ▲ 许毅博

    媒体装置艺术家。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负责艺术与科技教学工作。2017年获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8年攻读京畿大学国际艺术博士。他探讨当代艺术语境下科技媒介的跨学科实验。他的作品关注“透明社会”中个人隐私与信息掌控阶层的制衡问题,同时对后人类系统中人与机器的本体论边界进行探讨,以寻求稳定模式来制定人们进入未来所遵循的规则。

    曾参与多个重要展览包括:2017年个展“自愈功能”(纽约特纳美术馆,纽约,美国)、2019年Hangar Triangle Network国际艺术家会议(里斯本,葡萄牙)、2019年“共同的神话”安仁双年展(成都)、2019年“时间开始了”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等


    ▲ 张海涛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档案网主编、天津美术学院硕导。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已策划百余场学术展览与论坛。2009—2017年先后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荔空间策展人。2019年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影像艺术节终评评委;2008-2017年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人;2015-2019年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曾策划:2019艺术合肥“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2019“人机合一”人机艺术计划Ⅱ;“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艺术郑州·2016当代艺术展;2015北京798艺术节:新民间转换;第十六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2014西安“媒体城市”国际艺术展;EXiN2012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展;2009第五届宋庄艺术节“未来索引”等展览。


    ▲ 郑达

    媒体艺术家,“低科技艺术实验室”创立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CPI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映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先后完成“多种物”系列互动装置作品,该系列包括《多物种C的起源》《多物种E》《多物种H》三件作品。曾参与多个重要展览包括:2014年个展“入侵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6年“后机器:想像HOLOS”(K11美术馆,武汉)、2018年“上传者——后人类的副本”(湖北美术馆,武汉)等。



    机器·人·艺术·时代(海报 - 竖版)静态图.jpg


    机器·人·艺术·时代

    THE EPOCH OF ROBO-SAPIENS ART

    预展时间:2020年8月8日-9月25日

    开展时间:2020年8月8日下午16:30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6日-11月15日

    学术主持:冯 峰 

    策 展 人:张海涛

    展览统筹:谢安宇

    策划助理:孟祥远

    参展艺术家:

    01小组(陈荣彬、梁链喜)、迟世林、邓碧文、费俊、高峰、林万山、吕连涛、孟松林、邱宇、苏永健、王成良、吴梦诗、徐戈、夏国、许毅博、许仲敏、郑达、郑宏昌、周全胜、朱伊湄、张增增、张振、左暘


    详见: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华·美术馆︱机器·人·艺术·时代


    640.webp.jp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