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柏林]身体诗学——当代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关于轨迹的小组讨论

[柏林]身体诗学——当代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关于轨迹的小组讨论

2014-11-11 14:28:47 来源: www.savvy-contemporary.com 作者:COMINGUP

周斌,行为艺术,《虫迹》2010
Zhou Bin, Trail of the Inspect(2010)

UPCOMING 预告

2014年11月,德国柏林

现在时态系列的VI:

身体诗学
——当代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关于轨迹的小组讨论

11月22日,星期六,下午5点
发言:周斌,安雅·戈特(ANJA GOETTE),佩特拉(PETRA PÖLZL)
策展人:CHIARA CARTUCCIA & 佩特拉(PETRA PÖLZL)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行为艺术作为前卫和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在过去三十几年里,关于身体·生活主题的艺术探索,以及其他基于时间的艺术实践,吸引了西方艺术世界的关注,启动了国际上关于当代视觉艺术与中国文化讨论的极大兴趣。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特别是行为艺术,欧洲的主要机构在过去的几年中组织了许多活动。不过,这些关注往往并不具体了解和对应艺术家真正具有特殊创造性的手法。无论是在中国和国外,以现在进行时的框架,对身体诗学进行小组讨论,是在有针对性的开启关于在中国当前语境中行为艺术的创作的意义的谈话,关于中国行为艺术目前在国际艺术场景中的位置和未来前景,以及行为艺术的最新创作成果的性状表征和与中国历史的渊源。为探讨这一目标,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国的创作活跃的著名行为艺术家和行为艺术理论研究者周斌,与文化学者安雅·戈特(Anja Goette)以及专门做中国行为艺术研究的佩特拉(PöLZL)一起探讨这些话题。讲座将是一个流动和开放的结构:我们将从播放周斌的行为艺术作品视频为起点,进行演讲者和听众的开放对话。

关于演讲者:

周斌(Zhou Bin):
1970年生於中国西安,1990年毕业於西安美术学院,1994至1997年先后在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和宋庄进行油画创作,1997年移居成都后,放弃油画媒介,开始行为、装置、摄影和录像的艺术创作。2002年始,专注于行为艺术的创作与研究。
周斌是一位创作勤奋、艺术态度明确的艺术家,自1997年至今,他已创作了近百件行为艺术作品和大量的录像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但体现出周斌对于所处周遭现实处境的思考,也呈现出他对艺术本体语言层面的研究和推进。04年之后,周斌开始广泛参与国际间的行为现场艺术活动,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尼、巴基斯坦、荷兰、英国、美国、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进行艺术创作、驻留研究。
周斌既是一位勤于创作实践的艺术家,也是行为艺术理论的研究者。周斌认为行为艺术家同样需要恒久的日常训练,核心便是随时随地用身心感知周围的一切,他在不同的国家如缅甸、越南、西班牙等地主持行为艺术工作坊,传授其创作经验。在中国国内,2012年5月始至今,周斌被邀请在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授行为艺术课程。
一直以来,为改善行为艺术艰难发展的现实处境,推动行为艺术的发展,周斌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组织了大量的与行为艺术相关的展览活动。

安雅·戈特(Anja Goette):
安雅·戈特(Anja Goette),策展人,文化学家和作家,长期关注中国文化领域。2001年开始,她曾在多个文化机构组织促成中国电影、戏剧和音乐在欧洲的交流项目。在柏林共同策划了《迂回通过中国》醒目。出版书籍《新港》(与丹克瓦特/维森子,blumenbar 2009),她是2010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文化项目的负责人。

佩特拉(PöLZL):
佩特拉(PöLZL),在读博士,独立策展人和研究者,工作在奥地利、德国和中国。佩特拉在北京和柏林做中国语言研究、维也纳戏剧研究,获得柏林自由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她正在写的博士论文,正是她长期研究和关注的主题:艺术与政治策略的行为艺术在中国。

2014 现在时态系列的VI是一个当代艺术项目,探讨当代行为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一系列的现场行为创作,艺术家谈话,对这个特殊的艺术生产领域产生有意义的开放性讨论,避开任何编纂和可能的分类。现在时态系列汇集了一些来自五大洲的最活跃、有趣的行为艺术家,通过提供给他们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催化其能量和想法。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avvy-contemporary.com/index.php/performance-art/present-tense-series-dates/
http://www.savvy-contemporary.com/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