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现场]新加坡“想象未来9”行为艺术节

[现场]新加坡“想象未来9”行为艺术节

2014-09-30 15:57:35 来源: 蔡青博客 作者:蔡青

新加坡“想象未来9”行为艺术节

9.4新加坡,“想象未来9”行为艺术节, 事情就发生在我的家门口,而且还来了许多老朋友,我也就特地从外地赶回。
9.2新加坡,想象未来行为艺术节FOI,美国波士顿资深行为艺术家玛瑞娜·安森的工作坊首先开始,2一3日每天6一9pm
9.3新加坡, Marilyn Arsem玛瑞娜.安森的工作坊第二日,6一9pm,按要求学员带来一件外衣,和两件物品:一个比自己生命更长的和一个有短命的稍纵即失的......

 

FIO9在4号晚上七点开幕,策展人Jason Lim简要介绍艺术家,并宣布节目开始。
首先是S.P.A.M新加坡小组2小时现场,这个本地的艺术群体由4人组成,他们捧着装满水的桶先后进入场地,持重静立。边上一个超市的推车,堆满的木棍树叉胶皮圈套,木框玻璃和塑料绳索,以此磨擦发声,随物体接触产生相应形态,持续着缓慢而又庄严的静穆;
台湾艺术家亙旦Watan Wuma 2小时的现场。他坐在报纸围绕的环境中,急燥不安,丢摔拍打着报纸,握成团,拧成股,胶粘在墙边,粘贴在身上,鼓鼓囊囊变了形,更是裹满两肢,最终跑到街上绕行一圈;
最后一个表演的是年长的老太太芬兰艺术家Inari Virmakoski的 3小时行为现场,她用专门从芬兰带来的一些细沙渗入了一点本地的干植叶沫,举起沙如时间漏下,以沙沐浴,沙粒从苍老的皮肤间和手指尖中滑落,几许的皱纹企图抓往流逝不放,久久地挽留着滴落的沙尘。她拿出几把勺子,让大家参加搬运时间。她用与背景同样色调的布帘将自己隐消,她又用洁白的布,双手举着祝愿走向人群,寻找与人类对话的可能。最终她在台面上打开包着一束她自己的淡灰色的头发,拿出家什穿针引线,开始安静地用她的双手编织着沉寂的人生。

第2日
9.5新加坡,想象未来9行为艺术节FIO9第二日从晚七点开始。
意大利住新加坡的艺术家Daniela Beltrani进行3小时现场,首先与自己的儿子用针线相连,慈爱对视;随后观众络绎加入。这件作品吸引了在一旁操度亡灵的法师,更唤起了外劳群体的兴趣,他们排队加入与艺术家的对话,场面热烈感人;
爱尔兰行为艺术大师Alastair Maclennan在寂静的小巷2小时,头顶一本大书其上横放着一只鞋,独眼墨镜,赤脚,手持一张拧在一起的地图,地上也放有一张打开的地图,上面标出了位置,街的一头丢着另一只鞋,一个漂带测着风向领路,他若有所思游魂它乡;
John Boehme在室内安静的一角坐定,加水充气塑料杷子,与之密语对话,之后拳打脚踢暴力相加,转换几个地点做类式的三个连续,历时4小时行为。还用土,肉,一些酷刑工具,充分表现和发泄了暴力;
新加坡艺术家Ezzam在楼上的空间做历时3小时的行为。他围绕着一个白桶打转,用赤脚磨擦地板发出的吱吱声,这声响奇异地钻过楼层把我从楼下引到了楼上。接下来他从桶中抓出白粉堆在地板上,借助一块铁片非常仔细地将之码直,最终在地上堆出小山式的三道直直的白线。他开始时跪时趴在地上用鼻息吹白粉,粉烟阵阵掀起,粉烟扑面,鼻子更是全充满了,行动渐渐更加坚难,他仍然顽强地沿着线吹去。空间中漂浮着粉尘。当很久吹平了所有的白线,他又手持白粉围着桶转,任白粉落下,最后对着桶直接向空中挥散白粉,直到白粉在空中形成屏障将自己完全笼罩在烟雾中!作品喻意深遂,非常震撼!谢谢Ezzam!

第3日
9.6新加坡,"想象未来 9”行为艺术节第三日

1
:00pm, 新加坡年轻艺术家Natashe Wei 2小时现场,少女与绿叶花朵,冰放入一个透明盒子,艺术家始终口含着几大朵红艳的花,她先把自己装进盒中,再带入黑土和植物,冰与黑土经她的温度溶成浆,宣染了她的身体和那朵含在口里的花;

3
点起,美国Marilyn Arsem 6小时现场,房间里很黑,中间只有一把椅子,其上放着一个黑布包裹,艺术家躺在阴影里几乎看不见,钟声每过一段时间敲响一次,其它的一切都是静止的,缓慢的,如同时光倒流,气氛肃穆。经过很久,她接近了那个椅子,她手扶着椅上的物件无限悲伤,让我想起她常常怀念着的她痛失的亲爱的丈失。她围绕着椅子凝思,靠在它边上静息。又过许久,那黑布包中白色的花朵散落出来,她裹上那黑布圈躺在其侧。她慢慢地将点点白花点缀着黑暗,无限的忧伤和浪漫扩散出慰籍的诗意;

曰本Sakiko Yamaoka 6小时行为,她不停地在搬动家具,整理房间。有时几件物体堆在一起推移或叠放,常有险势和难度,时有掺杂怪异和幽默。中间观众还居然能喝上她泡的一杯茶!她从里间开始折腾,慢慢将东西拉到处厅,最后行为结束时,家具全堆到到了外面的街上了;

瑞士Valerian & Klara夫妻搭挡做了2个半小时行为。我们先看到一个录像,是两双手将一些干泥球放进一个中国礼盒中,这是他们从瑞士出发前录制的。接着回到现场,丈夫弹奏,夫人发声,乐谱是由一些字母顺序而来,夫人发音似乎总发不准,时而全张大嘴出声。一些字母挂成横幅,她不时地变换着它们的组合,又不时地在地上摆好的小盘中放上各种颜色。最后她拿出那个中国礼盒,将泥球摆成一个金字塔形(艺术永存还是友情如山?)。原来这些泥球是2011新加坡艺术家Jason Lim去瑞士参加行为节时作品留下的物件,而这次两位来参加新加坡的行为节就将此物件又礼送回本人!最后他们终于将打散的字母连成了SINGAPORE。之后他们也不忘将此时此刻与此时此刻的瑞士朋友天涯共此时,用网络双方视频问好!

 

第4日,行为节最后一日
 
新加坡,9.7,Sunday,策展人Jason Lim主持讨论会,地点在中心图书馆,5楼想象房,从2pm-4:30pm
讨论题目是:长的和短的持续性行为艺术,讲座先后有爱尔兰的Alastair Maclennan, 美国的Marilyn Arsem,加拿大的John G.Boehme, 意大利住新加坡的Daniela Beltrani。
Alastair说当然我们看到一只鸟撞在玻璃窗那一瞬间是精彩的,但我们做长时间的行为艺术可以看到和注意到平时被忽视的一些生命细节,我更愿欣赏和体会这部分。
谈到如何与人沟通和理解时,Alastair说他做行为艺术不是做雕塑,行为艺术家是有感觉和生命的,他必须有责任与人交流。
Marilyn Arsem说到Daniela的互动作品中,她是第三个上场的,下来有个外劳就问她与艺术家在对视时做了什么?她回答这是两人之间在那个时刻的一种交流,你想知道何不亲自去试试呢,她不是说“这是行为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帖切的方法与人交流。那个男子听从了她的话,走向作品中。
在观众提问时,坐在观众席上的行为艺术家李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何为持续性行为作品,何又只是时间长的长期行为作品。
Jason Lim对李文的回答说,本次特地邀请艺术家做长期行为作品,并讨论,就是为了有这么一个机会,大家在一起讨论,切搓。
我认为有时间限制和一种意向的持续的行为可称“持续行为艺术”,比如谢德庆的以一年为期的作品最为典型。持续行为也好长期行为也好,不在于哪个比哪个好或差,主要看作品的表达需要和表现力度。

7pm
行为艺术现场,波兰艺术家Janusz Baldyga首先在展厅中表演历时3小时的“四个物件” :一个吊垂的大铁钉,称一叠纸为纪念碑,一圆圈黑色带子,一些黑方形。读完的纸倒插在钉子上,用刀旋转定向,决定纪念碑站立的方向,用几片方纸在墙上坚持着移动的黑十字架,身体要紧贴墙壁。黑条绳打开缠身又还原,几样物件与肢体循环重复。外面的观众很拥挤,隔着门窗看稀奇;
8pm德国艺术大师Boris Nieslony在楼上黑房开始他的2小时的表演:房子的中央立一棵盆栽,在树枝之间燃着一个蜡烛,他面对古墙,用一个小铁锤敲着墙上的砖,发出短处的声响,一行行沿着墙移动,扶摸经过的墙的每一处伤疤,敲击着每一块砖,偶而从嗓子里发出丝丝异音,如同幽谷中冒出的曲调,他缓慢地仔细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也许他在寻找往昔的记忆,或许他恰在与阴魂对语...... 阴森的空间和古老的墙面唤起德国人内心中最沉重的角落,可见战争的阴影仍如此强烈地顽固封存在这一代的德国人的心底......
 
我今晚零点15的飞机回北京,再见大师们,谢谢想象未来!

蔡青 在FOI期间的报导,同时见于Facebook. 2014.9.2-7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