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1979—2010)之:偶发与表演

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1979—2010)之:偶发与表演

2018-09-06 22:21:57 来源: 上海明圆美术馆 作者:上海明圆美术馆

编者小语:1985年是上海精英主义文化涅磐的开端,相比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前期的抽象艺术,1980年代后期的上海前卫主义不再沾有民国现代主义的摩登遗绪,并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场激进主义的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前卫新潮艺术以行为表演、表现主义、实验水墨、装置等形式进行激进的探索。

作为1980年新潮艺术运动的重要部分,本期主题——“偶发与表演”呈现的正是以“凹凸展”“M观念艺术表演展”“街头布雕”“最后的晚餐”为代表的行为艺术。

 

文︱朱其(节选《身份归化及前卫主义重生》)

偶发与表演是1980年代新潮艺术运动的重要部分。首先始于李山等人策划的在徐汇区文化馆的“凹凸展”,这是一个集绘画、装置和即兴表演的综合展。

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艺术展是1986年底杨晖、宋海冬等人于1986年12月底在虹口区第二工人文化宫的“M观念艺术表演展”,M取Modern(现代)、Mophist(魔非斯特)、Men(男人)等交叠之义。这个表演展不仅打破了上海艺术被视为理性和抽象主义的传统,亦是文革后中国当代艺术史第一个纯粹的行为表演展,与此前同年9月举办的“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广州“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并称为85新潮三大偶发表演展。

同年,较有影响的另一个表演是丁乙、秦一峰等人的“街头布雕”。

八十年代末,一个重要的观念表演是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由李山、张健君、宋海冬、孙良、周长江、王景国、肖小兰等人的“最后的晚餐”,此展为文革后首次在官方美术馆举办的行为表演。原定举办三天的展期,但开幕当天表演至一半,即被相关部门以消防原因终止,表演仅持续27分钟。此表演后被邀请作为集体作品参加89年“现代艺术大展”,后因种种原因未实施。

1989年北京的“现代艺术大展”,因故取消集体表演“最后的晚餐”之后,李山以“洗脚”(原名“再见”)作为个人作品参展,为此展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行为表演。

从“M观念艺术表演”到“最后的晚餐”,上海八十年代后期的前卫艺术超越了民国的摩登现代主义,注入了消费语境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以及精英主义的宗教救赎的议题。


M观念艺术表演展

▲ M艺术展展前筹备草稿(全景)

▲ M艺术展前言  郭吟 撰

▲ “M观念艺术表演展”后,艺术家在一架混凝土搅拌机上合影

左上第一排:宋海冬、秦一峰、汪谷青
第二排:贾宇翔、汤光明
第三排:杨晖、翁立平、郭吟、杨冬白
第四排:付跃慧、杨旭(已故)、赵川
第五排:申凡、?、胡曰龙
摄于1986年12月

▲ 宋海冬《摧毁》

▲ 秦一峰《心脏在跳动》

▲ 汤光明《仪式》 


凹凸展

凹凸展
艺术家:予森(徐龙森)、李山、余友涵、王子卫、金昂、秦一峰、丁乙、张国梁、萧海春、吴国明、吴晨荣、李晨、孙晋华、胡家康、蒋权、孙景波
展览时间:1986年11月
展览地点:上海徐汇文化馆

 

 街头布雕

▲ 街头布雕(行为),张国梁、丁乙、秦一峰   人·黄布·环境   1986年 


最后的晚餐

 

▲1988年“最后的晚餐”海报

▲ 最后的晚餐  展览现场  摄于1988年

▲ 现场观众

 

李山及其行为

▲ 李山 《洗脚》(原名“再见”)  行为艺术   1989年

▲ 李山 光福寺  行为艺术  1980年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