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美术馆简介
Museum Introduction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前身为2005年创立的证大现代艺术馆,2008年正式更名为喜玛拉雅美术馆,是从事艺术收藏、展览、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民营非营利艺术机构。美术馆着力于推进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掘新兴的艺术力量,支持独立的学术研究,发展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功能,加强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喜玛拉雅美术馆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美术馆旨在以现当代的语境来重塑中华文明的复兴,打造全社会的美育课堂。
创世
Founding
▲ 2005.6.25《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中国国际新媒体大展的开创者
▲ 2005年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创建
艺术管理与收藏投资研究生进修班
成为中国艺术管理的黄埔军校
▲ 2006.4.8 喜玛拉雅中心奠基
1001人的身体建筑——全国最大的行为艺术
▲ 2010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正式更名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 2013.6.10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馆展
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融合
大师巨笔
Masterpiece
▲ 矶崎/新日本建筑师
荣获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建筑介绍
Architecture Introduction
上海喜玛拉雅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除却常规中性的“白盒子”空间,矶崎新为喜玛拉雅美术馆独创极具个性、极附视觉冲击力的异形体空间——无极场。仰观无极场内,盘根错节的异形柱体,宛如大树的根,有力地支撑起美术馆的建筑空间,寓意根深才能叶茂。建筑外部,可以清晰地看到由汉字拆解重组形成的笔画装饰,整齐地排列在建筑立面上,代表当代传统文化的演绎与创造。喜玛拉雅中心广场上的两片稻田随着清风徐来,郁郁葱葱,与建筑遥相呼应,象征着从农耕走向未来。把建筑做成雕塑,为钢筋水泥注入灵魂。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成为文化的新地标,书写崭新的喜玛拉雅传奇。
展览历程
代表性展览
Representative exhibitions
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ElectroSpace: International New Media Art Exhibition
展览时间 Dates:2005.6.25 - 2005.8.23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协办 Supported by : 上海多伦美术馆
策展人 Curator:李圆一(韩国)
学术主持 Academic Host:范迪安
艺术总监 Art Manager:沈其斌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开馆展,呈现了9个国家26位艺术家的作品,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和艺术创作进行了当代结合,充分展示了国际艺术家对东方审美的主题关注,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想象与创造,把中国园林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精神和情趣特色强置于一种当下语境中来重新读释,同时用现代电子技术和当下的人文思想去重塑和挖掘其精神内核,这样的奇思妙想正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意识的多元化方向以及当代社会人文背景下的全新的审美表达和未来趋向,反应当代社会无法回避的电子媒介介入人们生活日常性的时代特质。
协办第51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Supporting The 51th Venice Biennale
展览时间 Dates:2005.6.9开幕
协办 Supported by :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总策划 Curated by:范迪安
策展人 Curator:蔡国强
学术顾问 Academic consultant:许江
协办人 Co-Curator:沈其斌
▲ 新闻发布会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成为中国第一个协办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美术馆。
▲ 展览现场
沉寂的力量:巴塞利茨、伊门多夫、吕佩尔茨、朋克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展
Silent Power: Baselitz, Immendorff, Lupertz, Penck
展览时间 Dates:2006.3.18 - 2006.5.11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Michael Warner Gallery / MDGV Arts, LLC Hyung-Teh Do
协办 Supported by :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艺术总监 Art Manager:沈其斌
策划人 Curators:玛丽·迪娜博格(Mary Dinaburg),李圆一(Wonil Rhee),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
“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的一股新的绘画潮流。有别于盛行一时的美国波谱风格以及意大利超前卫的绘画方式,艺术家们以敏锐的眼光来表现德国社会的人文生态现状,用自由且独具表现的方式对德国社会现状进行批判与传递。
“德国新表现主义”被认为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其所获得的世界影响力曾直接恢复二战后德国的文化地位。乔治·巴塞利茨、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茨和A.R.朋克便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中坚。他们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展览展出了四位大师的54件艺术作品,为美术馆在创建国际文化交流的历程中划下浓重的一笔。
▲ 展览现场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
KASSEL DOCUMENTA
50 Jahre/Years Documenta 1955-2005, archive in motion
展览时间 Dates:2007.1.21 - 2007.2.5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卡塞尔文献展有限公司、德国·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卡塞尔文献展资料馆、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
策展人 Curator:Michael Glasmeier
艺术总监 Art Managers:罗中立、沈其斌
展览组织 Organized by:德国·国际文化关系学院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卡塞尔文献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每五年举行一次,是国际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引领着国际当代艺术的潮流。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有幸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档案馆合作,在上海和重庆两地来举办《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
该展览的目的并不只是呈现这个德国展览的成功故事,首先寻求的是向那些迄今还只是从画册和杂志上了解文献展或还未看过全部文献展却对之怀有兴趣的人士展现这个神话背后的一切,为广大中国观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阅和解读卡塞尔文献展历史的绝好机遇,以及了解当代艺术的便捷通道和独特视角。
“软力量:亚洲态度”国际当代艺术展
Soft Power : Asia Attitude
展览时间 Dates:2007.11.17 - 2007.12.28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主策展人 Chief Curator:沈其斌
联合策展人 Co-Curators:皇甫秉惠、比利安娜
艺术家 Artists:李妲·阿度尔、陈界仁、赫利·多诺、修帕·古塔、何子彦、金峰、吉提斯·卡拉特、瑞娜·卡拉特、卡斯马列娃·高娜拉和祖马列夫·穆拉贝克、关威利、李昌原、梁欧文、梁美萍、刘广云、前田征纪和木村友纪、邱志杰、卡乐德·撒布沙比、沈少民、瓦三·斯菲卡特、宋冬、曼尼特·斯瑞宛尼蓬、苏新平、陈凯欣、陈喃思、阐咨古塔·提努瓦拉、曾御钦、吴高钟、马缪德·耶克塔
▲ “软力量”海报
《软力量:亚洲态度》的策展理念针对亚洲社会急剧变革发展的现实而构建。政治经济的突变造成亚洲当代文化自我更新的相对滞后,并导致与传统文化的断裂,亚洲文化自身现代化的改造中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在不知不觉中用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衡定和评判自己的文化现象。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和价值标准的问题。
该展览试图提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学习和借鉴西方当代艺术,然而真正关键的还是我们如何从价值观上进行新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当代亚洲如何从它的文化根性上来建设和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一种适合当代亚洲社会的新的文化标准和策略,一种从亚洲自身文化传统出发进行的当代的重新建构和塑造。该展览是此前德国、波兰站展览的延续。
刷新:中国青年艺术展
Refresh: Emerging Chinese Artists
展览时间 Dates:2007.9.22-2007.11.8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 Chief Curator:苏文祥
联合策展人 Co-Curator:陈淑霞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 “刷新”海报
中国有许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与创作方法论较之以往,正在持续发生着细微的改变,他们正在当代艺术的各个媒介中努力拓展。“刷新”,意图捕捉艺术生产内部鲜活与微妙的差别,并将中国当代艺术中正在发生的部分事实呈现出来。
▲ 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366
Intrude Art 366
展览时间 Dates:2008.1.18 - 2008.12.31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 Curator:沈其斌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沈其斌、皇甫秉惠、比利安娜、王南溟、张爱东
执行策划 Exhibition Executive:比利安娜
参与的国内外艺术家共366位,如管怀宾、Romy Achituv、Yap Sau Bin、Razvan Botis、苍鑫、陈航峰、陈洲、Tiffany Chung、Jen Denike、董文胜、段永军、Barbara Edelstein、Wojciech Gilewicz、郭立军、谷文达、Adad Hannah、何成瑶、Heidrun Holzfeind、黄德华、黄奎、Roslisham Ismail aka Ise、Vibeke Jensen、梁冰、梁绍基、刘瑾、乌托邦小组等
《介入:艺术生活366天》是由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先生发起并担任总策划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介的大型文化艺术项目。2008年,在沈其斌先生的策划下, 366天里,“介入” 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介的呈现了366个艺术作品方案。一年来,辗转于上海100多个公共空间,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如展览、装置、行为、音乐会、影像放映、演讲等,多元的呈现全新的策展模式,最大限度丰富艺术与文化触及公众生活的渠道和方式。
▲ 乌托邦小组《家庭美术馆》
▲ 苍鑫《苍氏体操》
朱利安·施纳贝尔作品展
Julian Schnabel Solo Exhibition
展览时间 Dates:2008.1.19-2008.2.16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 Chief Curator:玛丽·迪纳伯格 、霍华德·鲁特科斯基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美国后现代著名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于2008年1月19日首次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朱利安·施纳贝尔是“新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国际艺术界的中坚力量。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自1983年至今创作的逾37幅重要油画作品。
▲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汪建伟《人质》
Solo Series: Hostage by Wang Jianwei
展览时间Dates:2008.4.19 - 2008.5.18
主办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Curator:皇甫秉惠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 “人质”海报
《人质——汪建伟个展》于2008年4月19日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首度亮相。“人质”的灵感来源于波尔迪欧的《再生产》,它是介于科学、历史、社会以及假说的灰色地带,一种可能性的知识与某种现实环境之间的想象性关系。相对于个体可被理解为历史与知识的人质,被今天与未来所劫持,“人质”由此而来。
展厅被汪建伟用工业材料划分出了《普通报告》、《封闭系统》、《感染》、《候诊室》四部分,构成了整个《人质》的展览现场。汪建伟作品中的装置、影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几乎会出现在他同一件作品中。他热衷于研究独立个体和它周围事物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也使《人质》展览中,录像、装置和观看者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整体,观看者不再是冷眼旁观者的角色,而被艺术家认定为作品的材料,成为展品的一部分。
▲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吴高钟《悚然的记忆》
Solo Series: Spectral Memory by Wu Gaozhong
展览时间 Dates:2008.5.28 - 2008.6.20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栗宪庭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2008年5月28日,吴高钟个人作品展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的作品主要包括:部分吴高钟以往作品,以及特别根据艺术馆的场馆和“介入366”项目而创作的行为、雕塑和装置作品。
本次吴高钟作品展是他迄今为止展出作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尤其是《瞬间一号》,利用汽车实物的现成品制作是吴高钟突破以往创作载体和手法的新的尝试,也为他个人观念的全新碰撞揭开了帏幕。
▲ 《大拳头》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邱志杰《庄子的镇静剂》
Solo Series: Ataraxic of Zhuang Zi by Qiu Zhijie
展览时间 Dates:2008.7.8 - 2008.8.24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协办 Supported by : 香格纳画廊、Marian Goodman画廊
策展人 Curator:高士明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皇甫秉惠
▲ 展览现场
邱志杰大型新作展《邱志杰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于2008年7月8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隆重开幕。该展览以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为背景,历史文献和装置艺术作品交叉并用,展示了邱志杰和预防自杀志愿者对在南京长江大桥上选择轻生的人所进行的行动和心理上的干预。邱志杰同时把蝴蝶、葫芦等道家典籍中提到的元素引入到装置作品中,试图用艺术语言给当下快节奏物质生活下的人们注入一支庄子的镇静剂。
▲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宋冬《宋冬》
Solo Series: Song Dong by Song Dong
展览时间 Dates:2008.9.7 - 2008.10.5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策展人 Curator:冷林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皇甫秉惠
▲ “宋冬“海报
2008年9月7日,一场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展览《宋冬》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拉开序幕。展出作品涵盖了艺术家自1994年来部分摄影、影像及装置作品。《宋冬》的展览名称是对艺术家名字的直接引用,因为在宋冬看来“艺术等于生活”,艺术家试图通过展览呈现自己在当下社会环境下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态度。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把艺术作品做小、做细,以真正回归平淡和平实的状态。
▲ 《Writing Time With Water》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金峰个案《问题现场》
Solo Series: Site Probelm
A Case of Jin Feng
展览时间 Dates:2008.11.29 - 2008.12.28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皇甫秉惠
2008年11月29日,“问题现场——金锋个案”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金锋在艺术创作方式上新的探索,作品跨越了行为事件、研究方案、雕塑装置及网络互动等多种媒介,也对艺术家近年的艺术作品进行了一次文献式梳理。
▲《无字访》
金锋强调跳出常规艺术思维模式,探索新的艺术创作可能性。金锋擅长从日常接触到的事物中发掘有趣的部分,并把它们提炼成观念,绕过循规蹈矩的艺术创作方式,用一种别人未曾尝试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杨福东《离信之雾》
Solo Series: Dawn Mist, Separation Faith by Yang Fudong
展览时间 Dates:2009.5.24 - 2009.8.23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协办 Supported by : 香格纳画廊、Marian Goodman画廊
策展人 Curator:李振华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离信之雾”海报
“离信之雾:杨福东个展”于2009年5月24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此次个展共包括三组作品:《离信之雾》、《将军的微笑》和《青·麒麟 之二》。作品除电影影像作品外,还融入了图片影像和装置影像作品。艺术家似乎在邀请观者走进展厅看一场电影,而这场电影与传统观摩方式有所不同。观者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角色,既定剧情需要观者去触动,将整个展览走一遍,才算是完整一窥了杨福东的艺术场域。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史个案研究系列展
梁绍基《游丝描》
Solo Series: "You Si Miao" An Infinitely Fine Line
by Liang Shaoji
展览时间 Dates:2009.9.11 -2009.11.1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策展人 Curator:玛丽安娜·布劳娃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沈其斌
学术主持 Academic Director:王纯杰
▲ 《八字迷-鬼谷子》
梁绍基展览主题“游丝描”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最富东方神韵的高古游丝描。在此次展览中,梁绍基赋予了“游丝描”新解:游是游牧、游离、飘逸的含义,丝预示着细柔绵长而坚韧的生命线。艺术家通过“游丝描”把观众带回到当下人物相恋的社会中来,表现了现代人在物欲和精神之间、在灵与肉之间的徘徊。通过古今对比,让人对自我超越进行反思和追问。
▲《棉花糖》
同时,艺术家将蚕作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给我们带来很重要的启示和非同寻常的新的视觉体验和观念上的冲击。作为本馆当代艺术家系列个展的延续,梁绍基个展的意义在于让公众充分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在传统文化精神的基因中是能够找到鲜活的动力与诸多可能性的。
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
Designing Design-The Exhibitioh of Kenya Hara in
China·Shanghai
展览时间 Dates:2012.3.10 -2012.4.10
主办 Presented by: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会场构成 Exhibition Design:原研哉+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
策展人 Curator:朱锷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原研哉
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策展人朱锷花费三年时间策划的“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上海”于2012年3月10日至4月10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内呈现。现场展示了实物展品59组、平面展品51组、影像作品3组,共113组件设计作品。
▲《设计的设计》海报
“设计的设计”希望通过对原研哉先生作品的展示以及剖析,来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平面设计在21世纪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一思考。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设计脚步亦从未停止,但如何将设计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建立完善的对应系统机制,是当下面临的难题。喜玛拉雅美术馆希望借助展览这一媒介向大众阐释两者变化速度需趋于一致的必要性,为未来设计的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
Tony Cragg : Sculptures and Drawings
展览时间 Dates:2012.9.8 - 2012.11.18
主办 Presented by: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协办 Supported by:苏格兰国立现代美术馆、伦敦霍特曼艺术公司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王纯杰、魏星
2012年9月8日,英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托尼·克拉格的个展“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呈现。本次展览是托尼·克拉格第一次在中国办展,作品由克拉格亲自挑选,展出其过去15年的主要作品,共177件。其中雕塑作品50件,包括草稿、水彩等在内的纸本作品122件。
▲ 展览现场
托尼·克拉格在雕塑本体形式语言探索、材料试验、利用现成品创作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让他成为后现代主义的雕塑大师。为了拉近中国观众与世界大师之间的距离,美术馆开办了“我看Tony的雕塑——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公众参与展”,公开展出从数百件突出重围的作品并评奖,托尼·克拉格本人也为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隙间 —— 隈研吾2013中国展
Between Particles-Kengo Kurma 2013 China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