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媒体力量 专家:谨记“把关人”角色
  • 印度一女学生公交遭轮奸 新德里被称作强奸之都
  • 印度新德里遭轮奸女大学生在新加坡去世
  • "全能神"重点诱骗单身民工 欲以农村包围城市发展
  • 英国艺术机构今年获纳税人捐赠总价值8700万美元艺术品
  • 12岁!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
  • 供电局回应广州大面积停电:设备故障已修复,没有限电
  • 天乙:法治现实与当代艺术背景
  • 2010年文化领域剽窃事件频发的警示
  • 广州富商借试管婴技术生8胞胎 雇11个保姆照料
  •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历史最高值
  • 气候大会新主席强推丹麦草案遭中国等抗议
  • 杨禹:哥本哈根争吵属正常 最后时刻可能有转机
  • 专业造假公司专门代写代发论文
  • 学术造假南京竟有专业公司 论文背后的产业链
  • 人人都可以消费的当代艺术
  • 从迈阿密博览会看经济危机与艺术市场的关系
  • 经济危机下看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
  • 美击案遇害者身份确定 皆死于枪伤最多中11枪
  • 陕西现“全能神”邪教 散布末日谣言煽动信徒
  • 安倍晋三甫一胜选即宣布钓鱼岛属于日本
  • 公务员参加"嗅觉"相亲会,靠气味寻找另一半
  • 通讯:两岸“大三通” 助粤台互利交往更加热络
  • 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举行 连战出席
  • 国台办主任王毅说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 马英九在高雄出席长荣航运海上直航首航仪式时间
  • 两岸直接通邮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
  • 胡锦涛考察福建:两岸同胞应该携手互助促进三通
  • 国家邮政局:两岸直接通邮是中华民族大喜事
  • 王渝次:直接通邮让两岸同胞同受其惠
  • 两岸“三通”大事记
  • 500美国科学家联合反对达尔文进化论
  • 虐待动物源于人的动物性
  • 十年回到原点 股市丢失经济晴雨表
  • 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进化已到极限
  • 乔布斯的正念与我执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天才
  • 刘慈欣怒批元宇宙: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 美国宇航局证实发现首颗适合生物居住的类地行星
  • 艺术背景档案1979年—1989年
  • 南方周末: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
  • 刺死6公安 杨佳死刑成定局
  • 北京男子在上海袭警 制造了震惊中国的“杨佳故意杀人案”
  • 杨佳案,真相远比死刑重要
  • 杨佳上午被执行死刑 家属的沉默 邻居们的回忆
  • 杨佳一审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影像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中国影像艺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结展出

    中国影像艺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结展出

    2011-10-08 14:39:12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展览现场

    23年 看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如何自我构建

    继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大型展览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系列展览之“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大型展览于2011年9月8日晚正式揭开帷幕。这是中国影像艺术在国内首次大规模的集结展出,展览立足于从中国立场出发的学术视角,力图客观、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当时的文化艺术情境,通过展示198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影像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对20年来影像艺术脉络、史实与思潮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将成为中国影像艺术20余年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综合的一次呈现。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展览现场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展览现场

    四个阶段梳理中国影像艺术

    从1988-1993年的媒体批判与生命政治思考、发展至1994-1999年录像媒体语法辨析及构建,再到2000-2005年意识、诗学、感性交互的新媒体实践以及2006-2011年边界:多样化的影像阶段还有香港和台湾的影像艺术扫描等,中国影像艺术重要的57位艺术家的68组件作品的悉数亮相,使得“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大型展览为观者展示了有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发展历程。

    张培力《30x30》,1988,单视频录像,彩色有声32’09”

    国内第一件录像作品《30×30》

    张培力的作品《30×30》 “记录着反复摔碎并粘合镜子的过程:将一块 30×30 公分大的镜子摔碎,并用 502 胶水粘合,然后再摔碎,再粘合,这样不断重复,持续180 分钟,直至摄像机内的录像带走完。影像镜头无变化。”这件作品最早公开亮相于 1989 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是国内第一件录像作品。在长达 3 个小时的时间里,艺术家将一面镜子不断摔碎又粘合,以这样的枯燥乏味行为和图像、毫无意义的偏执暗示出所面临的尖锐意境。“镜子”的使用被认为是对现实观察认知的隐喻性指涉,当它破碎时,它所呈现的不再是物体完整如一的映像,而是扭曲、分裂的映像碎片。

    “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在开幕式现场

    杨福东在开幕式现场

    国内第一件用数字投影仪展示的录像装置作品《婴语》

    《婴语》创作于 1995 年,王功新的儿子出生,成为全家关注焦点。王功新将家人(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逗弄小婴孩的表情动作投影在铺满牛奶的婴儿床上,从而对调了婴儿和成人世界的关系。婴儿床中,牛奶从图像的口部流出再从其它地方循环回来,伴随着影像的动作,观众能听到的只是牛奶流动的声音。以婴儿的视角观看成年人的方式,趣味性的置换了人们的视角,观看与被观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模糊、相对和可置换的。

    王功新《婴语》,1996,录像装置,铁床牛奶录像带投影仪尺寸可变Baby Talk,1996,Video Install

    “婴语” 一方面追求细腻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构成作品的意义要素的严谨设置,强调观念维度的严谨与多样性是他在早期中国录像艺术中显著的个人特点。《婴语》也是国内第一件使用数字投影仪进行展示的录像装置作品。

    王功新在开幕式现场

    国内第一部用胶片拍摄的电影短片《必须》

    周铁海1996 年的录像作品《必须》是中国第一部用胶片拍摄的电影短片。这部短片模仿早期默片影像与字幕穿插的形式,讽喻了中国当代 艺术与西方展览收藏体制的病态关系:其中既有那些站在寒风中挨个拨打电话的艺术家(“您策划的展览我都参加”),也有因为艺术家参加了别的 展览而说出“他背叛了我”的策划人。作品完成于 1990 年代,但是其映射的艺术体制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对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化势力的质疑, 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缺乏思想性的担忧,结合当时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现实,近而流露出艺术实践与生活现实中的宿命观。电影中的潜台词 更是至今仍具有非凡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必须》对当代艺术和中国实验文化之命运的解剖和批判可谓淋漓尽致。

    周铁海《必须》 1994 年 单频道录像 黑白 无声9'16

    影像艺术评论家李振华在展览现场

    郭晓彦:展览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

    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首席运营官、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郭晓彦女士认为,通过中国影像艺术发展的节点来做的梳理,就包括了对于影像艺术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它不断开放的边界、不断的跨界的研究、和目前为止多元的创作形态都是值得大家讨论的议题。郭晓彦表示,展览并不是一个定论,它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加入研究共同修正和补充的中国影像艺术的一个过程。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后将用三年的时间,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继绘画篇后还将进行影像及装置的展览。之所以要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馆长何炬星给予了精辟的表述“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历了三十余年曲折光辉的历程,研究并力求不被埋没这段历史中更多精彩的史料,是我们首先追求的责任和义务。这段历史,将显示其在中国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文化和艺术的先锋作用,成为中国美术在世界上具有先进价值标准的里程碑,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艺术活动充满启示。”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展览现场

    展览名称: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
    主策展人:何炬星
    策 展 人:周铁海 郭晓彦
    展览地点: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F座-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1年9月9日至11月27日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