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皮力被任命为大馆艺术事务主管
  • 华宇青年奖以“漫长的问候”走入第八年,从三亚到北京放大年轻艺术家的声音
  • 2020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盛大开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新闻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于雅昌(深圳)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于雅昌(深圳)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2024-09-28 16:31:57.797 来源: 雅昌艺术中心 作者:雅昌艺术中心


    2024年9月8日,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 于雅昌(深圳)艺术中心重磅开幕。

    科学与艺术融合、思想与精神碰撞,“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带来前沿人工智能媒体艺术能指应用,横跨多种媒材,为广大深圳市民带来前沿艺术盛宴。着眼于宏大国际语境下人工智能领域在艺术与未来的探索,积极转化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美术理论、科学理论上开拓新的思考维度、学术深度、话语强度,构建美术理论建设新格局。「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是立足深圳全球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定位而发起的一次具有全球化语境、专业化观点、极具前瞻视野的前沿双年展。



    开幕式当天分为两大部分——主题讲座及开幕仪式,深圳市雅昌艺术中心馆长 王子女士、《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 盛葳先生、独立策展人、本次双年展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本次开幕论坛嘉宾 胡斌先生、独立策展人、本次开幕论坛嘉宾 徐乔斯女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馆员、本次双年展参展艺术家 张天钢先生、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专家、现任国际当代艺术收藏研究中心主任 徐民奇先生、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 黄丽平女士、天音控股有限公司 吴文周先生、杨正忠先生、深圳微品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欧阳杰先生、李石平先生、坪山美术馆副馆长 卢杨丽女士、深职院艺术学院院长 胡婧璇女士、Steve O艺术中心创始人 欧剑平 先生、深圳艺文儿童文学院执行院长 周瑟瑟先生、光明艺术中心美术馆负责人 左茜茜女士、微波鲸舍主理人 郭军强先生、雅昌会员、深圳艺术文化业界人士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83.jpg


    首先进行的是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 盛葳先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胡斌先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馆员、本次双年展参展艺术家 张天钢先生、独立策展人、本次双年展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独立策展人 徐乔斯女士于现场分享关于《人工智能媒体艺术:现实与未来》的相关主题研讨与分享。

    在整个讲座中,这几位学者、艺术家、策展人从各自的领域背景出发,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艺术的理解,探讨包括AI艺术的本质、科技技术与人文主义、人工智能艺术在当代学术与当代艺术的作用和价值、人工智能艺术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等当下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论坛从AI在艺术史逻辑上的缺乏、媒体艺术的视觉性景观趋向、人类异化与艺术本体、后人类主义、艺术范式的转换等多个维度切入,论述人工智能的算法模拟规律、共创价值与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引导人们重新思考AI艺术与人文社会的关系。


    115.jpg

    《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

    盛葳先生

    124.jpg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胡斌先生

    133.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馆员、本次双年展参展艺术家

    张天钢先生

    142.jpg

    独立策展人、本次双年展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

    151.jpg

    独立策展人

    徐乔斯女士

    105.jpg


    讲座过后,便进入展览的开幕仪式,其中深圳市雅昌艺术中心馆长 王子女士、《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盛葳先生、此次双年展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本次开幕论坛嘉宾 胡斌先生分别上台进行了相关致辞。

    首先讲话的是雅昌(深圳)艺术中心馆长王子女士。她首先对到场的嘉宾与观众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及感谢,随后,她介绍到:“雅昌文化集团自1993年成立,立足艺术印刷产业,逐步发展为覆盖艺术印刷、艺术影像、艺术数据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的卓越文化艺术数据服务企业,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中国最大艺术品数据库,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雅昌艺术中心受市委宣传部深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发起


    161.jpg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馆长

    王子女士


    其次,《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 盛葳先生进行了相关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能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并简要分享了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历史、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议题。除此之外,他还特别介绍了本次展览主题《绵延》的含义,其一是寓意了艺术和技术的历史不是突变,是绵延,是持续推进发展的。其二是表达技术和人文之间不是冲突的,是存在直接的融合关系,可协调的。在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和作品上也是围绕这一观点选择的。最后,盛葳先生也表示了对雅昌艺术中心团队以及现场观众的感谢。


    171.jpg

    《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此次双年展策展人

    盛葳先生


    紧接着致辞的是本次双年展的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他说到:“非常开心参与本次双年展的开幕和论坛,这其中对于大文化概念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现在这个时代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不仅仅是知识性产物,也有碎片化的、流动的、负面的信息。在这个非知识性生产信息大量充斥的时代,我们在这个环境下探讨艺术,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切入是比较有意思。

    哲学家尼采说过:上帝已死。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变化的探讨,而如今这种技术性的革命,会产生让大家非常惊讶的变化,包括思想性的革命,有可能带给大家非常不一样艺术观感和文化认知。”


    181.jpg

    本次双年展的联合出品人

    郭赟先生


    最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本次开幕论坛嘉宾 胡斌先生也针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开幕致辞,他表示任何一个人类都离不开技术的影响,人工智能如今全面地渗入了人类社会生活,很多工作都能被人工智能代替,那人能够做什么呢?这是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实际上给我们的艺术、生活、人生带来的问题。

    而本次展览是很恰逢其时的,非常能够对应我们现今需要面对到的困境和机遇,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果技术的发展可以模拟任何事物,那人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另外,胡斌先生也介绍道,他跟雅昌很早就有过合作,过去,雅昌通过高超的印刷技术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便利,其后,也策划了许多优秀的展览对整体的艺术生态带来力量,而这次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体艺术双年展,也希望可以作为雅昌新阶段的起点。


    191.jpg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本次开幕论坛嘉宾

    胡斌先生


    开幕的最后,本次展览策展人盛葳给现场的嘉宾与观众进行了本次展览的导览讲解,他特别介绍道,本次的展览不仅有可以用视觉看的艺术作品,还有可供观众现场体验,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如艺术家邱宇的《微声》,观众可现场放置不同的叶片,作品通过显微镜实时采集植物的叶片信息,并转化为不断变化的电子信号,通过算法合成不同频率和音色的声音,组成植物显微信息的“交响乐”,并通过装置中间如同花朵一样的喇叭矩阵播放出来。艺术家张增增的《造物》也是如此,此作品能够即时解读和转换体验者的脑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覆盖在实际空间中的虚拟雕塑形态,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观众的脑电波雕塑生长过程实时投影到空间当中。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也能突破了传统艺术展示的限制,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更为自由和互动的空间,让观众可以融入创造过程,使艺术品可以被更加生动且具有沉浸式的感受。


    本次展览持续至2024年10月20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