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Meta Media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

Meta Media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

2022-05-02 12:13:52.358 来源: TANC艺术新闻 作者:

▲马岩松为ZiWU元宇宙设计的虚拟建筑


Meta Media超媒体控股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并推出首个元宇宙艺术群展“后中华未来主义”

“我希望在元宇宙世界里创造一座理想之城”, 当Meta Media超媒体控股创始人邵忠邀请建筑师马岩松为ZiWU元宇宙在希壤中进行虚拟建筑设计时,他们一致认为,这座未来之城应该既有独特的美学表达,是属于聚集艺术、文化、时尚、设计等的未来之城,也应该是虚拟空间中人文精神的汇聚之所。

马岩松希望这座构建在希壤中的元宇宙ZiWU不会受到现实建筑的物理束缚,他塑造的这个形似玉米的虚拟建筑将不被定型,未来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有机的生长。他所理解的元宇宙带来的技术革命将是摆脱了现实重力和物理空间技术束缚的创造力加速器,在其中进行的精神性创造将给现实世界带来批判,也带来激励和改变。

马岩松构建的有机生长的元宇宙ZiWU虚拟建筑在希壤落成之时,4月28日,ZiWU也将首次呈现元宇宙主题展览“后中华未来主义”,展览揽括了数字艺术群展“人造原生”,以及艺术家邬建安特别创作的动画作品神兽《蓝虎》和陈彧君融记忆与想象为一体的“内生风景”。 

这场展览将是一场跨代际和跨语境、兼容艺术与时尚交流的呈现。在后人类哲学观和科幻寓言中,加速发展的科技本身成为了人文主义既歌颂也批判的对象。人与人的共情,不仅可以跨越物种,跨越星际,也跨域人机的边界。

主题展特邀青年诗人徐今今将艺术家陆明龙于2016年创作完成的视频论文《中华未来主义(1839-2046AD)》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兴,面向中国观众重新探讨“宣言”“编程”“复制”“游戏“在元宇宙中继承的记忆行为。同时展出的还有陆明龙近期创作的NFT作品《忘忧谷》,梦呓般的渲染影像营造舒适疗愈的氛围,忘忧草遇上了人工智能对工业化侵蚀世界的叙述,点亮的废墟成为了共创虚拟世界的集体实验。


4.jpeg

陆明龙,《忘忧谷》,2022,图片由艺术家和HORIZONS提供


特邀艺术家陈彧君携其在ZiWU北京的实体个展“内⽣⻛景”精选作品支持本次展览,当风景的解构与重构以虚拟形式发生于元宇宙,对人类当下所处的生态条件、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潮流的反思也同步升维,融记忆与想象为一体的《星世纪》再现于浩瀚星河,在游牧与流放之间寻找答案的人类,也许早该意识到对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基因追根溯源,就是唤醒使命、拥抱更广阔宇宙的开始。

在元宇宙中进行的创作虽然会受到现实的影响,但其不应当仅仅是现实的镜像。ZiWU元宇宙虚拟建筑的中央空间中悬停的动画作品神兽 ( Spirit Animal )《蓝虎》出自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家与动画设计师合作,以文学叙事与虚拟动画中的时间线作引,以跨国界神话色彩的图腾为义,蓝虎形象以呼吸有间的变化形态揭示创作者在虚拟空间中意图追求具象现实的循环矛盾。


5.jpeg

邬建安,《蓝虎》,2022


ZiWU元宇宙既是ZiWU艺术空间在虚拟空间的升级版,也延续了ZiWU致力于汇聚创新型艺术、构建未来艺术创造力社群平台的一贯宗旨。在ZiWU元宇宙中展开的群展“人造原生”由策展人李石影邀请冯骏原、耿大有、韩笃一、善良、武子杨、向惠迪六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实现。三维模型、动画渲染、游戏引擎等创作工具的普及使千禧一代艺术家的工作现场逐步脱离现实物理世界,全面转向感官体验人工增强的虚拟世界。在这过程中,技术迭代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认知缝隙,能否允许革命性的创意应运而生?群展“人造原生”的艺术家依次从人机关系、空间悖论、神经美学、材质欲恋、异方伦理以及“追求可爱的矫枉过正”等角度探索艺术逃离原生现实的第一步。


6.jpg

武子杨,《美⻄去了哪里?》,2020

7.jpg

冯骏原,《递归,直到甜点》,2017


与充满未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建筑师、艺术家并行的是来自时尚领域的携手突破,顶级时尚品牌迪奥将在ZiWU元宇宙首度呈现元宇宙展览ON THE ROAD,迪奥男装创意总监Kim Jones在迪奥男装2022秋季男装系列中引用了凯鲁亚克的传世名著《在路上》(On The Road),他所试图探索和描述的,正是当今的年轻人——无关国籍、身份和文化,对于既存体系的挑战和一往无前的突进姿态。本次元宇宙展览将在云端重现迪奥2022秋季男装系列时装发布的震撼场面。同时,以“On the Road”为名,导演薄汉雄应现代传播旗下NOWNESS——全球领先的创意生活短片平台之邀而创作的微电影,成为展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ZiWU元宇宙由超媒体控股,百度希壤、MAD建筑事务所共同联合呈现,原力动画负责技术实现。这座ZiWU元宇宙高塔的终极目的是在虚拟空间中带来人文梦想与艺术想象力的汇聚,它不仅仅以虚拟建筑挑战现实的种种限制,也将为新科技融入精神性的超越。现代传播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该公司英文名称由“Modern Media Holdings Limited”更改为“Meta Media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称由“现代传播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超媒体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买卖的英文股份简称将由“MODERN MEDIA”更改为“META MEDIA”,而中文股份简称将由“现代传播”更改为“超媒体控股”,自2022年2月15日上午九时正起生效。ZiWU元宇宙建筑设计在百度希壤的创建,以及首个ZiWU元宇宙展览“后中华未来主义”的呈现,也预示着Meta Media超媒体集团加快了在元宇宙与数字媒体前沿领域的进军步伐。

*本文图片由建筑师马岩松和参展艺术家特别提供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 未来媒体艺术 > Meta Media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

Meta Media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

2022-05-02 12:13:52.358 来源: TANC艺术新闻 作者:

▲马岩松为ZiWU元宇宙设计的虚拟建筑


Meta Media超媒体控股携手马岩松启动Meta ZiWU元宇宙誌屋虚拟建筑,并推出首个元宇宙艺术群展“后中华未来主义”

“我希望在元宇宙世界里创造一座理想之城”, 当Meta Media超媒体控股创始人邵忠邀请建筑师马岩松为ZiWU元宇宙在希壤中进行虚拟建筑设计时,他们一致认为,这座未来之城应该既有独特的美学表达,是属于聚集艺术、文化、时尚、设计等的未来之城,也应该是虚拟空间中人文精神的汇聚之所。

马岩松希望这座构建在希壤中的元宇宙ZiWU不会受到现实建筑的物理束缚,他塑造的这个形似玉米的虚拟建筑将不被定型,未来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有机的生长。他所理解的元宇宙带来的技术革命将是摆脱了现实重力和物理空间技术束缚的创造力加速器,在其中进行的精神性创造将给现实世界带来批判,也带来激励和改变。

马岩松构建的有机生长的元宇宙ZiWU虚拟建筑在希壤落成之时,4月28日,ZiWU也将首次呈现元宇宙主题展览“后中华未来主义”,展览揽括了数字艺术群展“人造原生”,以及艺术家邬建安特别创作的动画作品神兽《蓝虎》和陈彧君融记忆与想象为一体的“内生风景”。 

这场展览将是一场跨代际和跨语境、兼容艺术与时尚交流的呈现。在后人类哲学观和科幻寓言中,加速发展的科技本身成为了人文主义既歌颂也批判的对象。人与人的共情,不仅可以跨越物种,跨越星际,也跨域人机的边界。

主题展特邀青年诗人徐今今将艺术家陆明龙于2016年创作完成的视频论文《中华未来主义(1839-2046AD)》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兴,面向中国观众重新探讨“宣言”“编程”“复制”“游戏“在元宇宙中继承的记忆行为。同时展出的还有陆明龙近期创作的NFT作品《忘忧谷》,梦呓般的渲染影像营造舒适疗愈的氛围,忘忧草遇上了人工智能对工业化侵蚀世界的叙述,点亮的废墟成为了共创虚拟世界的集体实验。


4.jpeg

陆明龙,《忘忧谷》,2022,图片由艺术家和HORIZONS提供


特邀艺术家陈彧君携其在ZiWU北京的实体个展“内⽣⻛景”精选作品支持本次展览,当风景的解构与重构以虚拟形式发生于元宇宙,对人类当下所处的生态条件、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潮流的反思也同步升维,融记忆与想象为一体的《星世纪》再现于浩瀚星河,在游牧与流放之间寻找答案的人类,也许早该意识到对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基因追根溯源,就是唤醒使命、拥抱更广阔宇宙的开始。

在元宇宙中进行的创作虽然会受到现实的影响,但其不应当仅仅是现实的镜像。ZiWU元宇宙虚拟建筑的中央空间中悬停的动画作品神兽 ( Spirit Animal )《蓝虎》出自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家与动画设计师合作,以文学叙事与虚拟动画中的时间线作引,以跨国界神话色彩的图腾为义,蓝虎形象以呼吸有间的变化形态揭示创作者在虚拟空间中意图追求具象现实的循环矛盾。


5.jpeg

邬建安,《蓝虎》,2022


ZiWU元宇宙既是ZiWU艺术空间在虚拟空间的升级版,也延续了ZiWU致力于汇聚创新型艺术、构建未来艺术创造力社群平台的一贯宗旨。在ZiWU元宇宙中展开的群展“人造原生”由策展人李石影邀请冯骏原、耿大有、韩笃一、善良、武子杨、向惠迪六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实现。三维模型、动画渲染、游戏引擎等创作工具的普及使千禧一代艺术家的工作现场逐步脱离现实物理世界,全面转向感官体验人工增强的虚拟世界。在这过程中,技术迭代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认知缝隙,能否允许革命性的创意应运而生?群展“人造原生”的艺术家依次从人机关系、空间悖论、神经美学、材质欲恋、异方伦理以及“追求可爱的矫枉过正”等角度探索艺术逃离原生现实的第一步。


6.jpg

武子杨,《美⻄去了哪里?》,2020

7.jpg

冯骏原,《递归,直到甜点》,2017


与充满未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建筑师、艺术家并行的是来自时尚领域的携手突破,顶级时尚品牌迪奥将在ZiWU元宇宙首度呈现元宇宙展览ON THE ROAD,迪奥男装创意总监Kim Jones在迪奥男装2022秋季男装系列中引用了凯鲁亚克的传世名著《在路上》(On The Road),他所试图探索和描述的,正是当今的年轻人——无关国籍、身份和文化,对于既存体系的挑战和一往无前的突进姿态。本次元宇宙展览将在云端重现迪奥2022秋季男装系列时装发布的震撼场面。同时,以“On the Road”为名,导演薄汉雄应现代传播旗下NOWNESS——全球领先的创意生活短片平台之邀而创作的微电影,成为展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ZiWU元宇宙由超媒体控股,百度希壤、MAD建筑事务所共同联合呈现,原力动画负责技术实现。这座ZiWU元宇宙高塔的终极目的是在虚拟空间中带来人文梦想与艺术想象力的汇聚,它不仅仅以虚拟建筑挑战现实的种种限制,也将为新科技融入精神性的超越。现代传播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该公司英文名称由“Modern Media Holdings Limited”更改为“Meta Media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称由“现代传播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超媒体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买卖的英文股份简称将由“MODERN MEDIA”更改为“META MEDIA”,而中文股份简称将由“现代传播”更改为“超媒体控股”,自2022年2月15日上午九时正起生效。ZiWU元宇宙建筑设计在百度希壤的创建,以及首个ZiWU元宇宙展览“后中华未来主义”的呈现,也预示着Meta Media超媒体集团加快了在元宇宙与数字媒体前沿领域的进军步伐。

*本文图片由建筑师马岩松和参展艺术家特别提供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腹地脉动”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

“腹地脉动”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

2024-09-22 17:56:39.408 来源: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作者:钱竹、刘乔智


(记者钱竹、刘乔智 乌鲁木齐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于7月28日在乌鲁木齐开幕,为期两个多月的展览将为新疆群众献上一场文化艺术盛宴。展览集中展出来自中国、意大利、德国、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263组/件艺术作品,为观众奉上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

作为一项备受瞩目的艺术界盛事,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自创办以来,已历经三届的积淀与发展,逐步成为海内外当代艺术在新疆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2024年第四届新疆双年展以“腹地脉动”为主题,旨在揭示这片辽阔大地上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再次向世界传递其在文化交汇处的无限可能性。

在当今全球化、数字化迅猛发展,非中心文化现象多样交融,地球生态与环境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本届双年展“腹地脉动”由四大主题单元“数字驿站”“生态密码”“丝路智融”“合力共振”和平行单元“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术的发生发展与当下艺术观察”,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艺术探索平台,在展示当下国内外艺术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外,更寄托了对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多元的创作形式、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度,引导人们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积极参与和建设。


27.jpg

▲ 展览现场


第四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到来,是策展团队对前几届成果的总结和新的突破,更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不仅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有了质的飞跃,更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在新疆举办双年展,不仅是对这片土地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认可,更是对其作为文化交汇地位的肯定。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里,艺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示出独特的文化脉搏和创造潜力。

“腹地脉动”不仅是一个展览的主题,更是对新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的一次深入挖掘。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观众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其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广袤的腹地既是人类生存的归属,也是滋养精神的母地。

新疆美术馆馆长刘世清介绍,本次双年展主题展和平行展共使用新疆美术馆东楼四个展厅、西楼三个展厅,共计7个展厅,展览面积达7000㎡,是新疆双年展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将凸显新疆美术馆立足于地区文化生态,在办馆理念和团队建设上的锐意进取,对标国际专业化美术馆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本次展览经过精心的空间布局和展陈展示,作品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推动艺术与各学科的跨界融合,将给新疆带来新鲜的艺术气息与思想涌动,并试图以开放的话题和多元的作品面貌,为新疆的创作思维与艺术语言带来新的启发。”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同志、自治区文旅厅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200余人出席开幕仪式。


a.jpg

▲ 各位领导和嘉宾共同为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启幕

b.jpg

▲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张子康介绍展览情况


01

数字驿站

广袤的腹地亦是全球数字链接中至关重要的驿站,迸发出雄浑深厚的力量。于此,驿站是动态的、物质的、信息的、虚拟的,极大地激发了新疆与东西部之间的关联与链接。如何理解数字驿站在数字全球化进程中的意义?板块策展人费俊将重点聚焦于艺术世界对新兴数字技术和媒介的回应及思考,共同憧憬由数据算法串联而成的多层维度美学逻辑以及面向未来的多元想象。

37.jpg

▲ 曹舒怡,《史前及史后》

44.jpg

▲ 半导体组合,《20赫兹》

54.jpg

▲ 邱宇、任庆齐,《共织》

64.jpg

▲ 沈少民,《阳光的情绪》


02

生态密码

广袤的腹地乃是人类生存的归依之所,在现代化发展与农业文化交织共生的当下,重新发掘已然被漠视的智慧,追寻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理想,以此为未来的发展开拓更多的路径与思路。展览紧密结合新疆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特质,回溯土地与自然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及意义,拓展跨越时空的纵深视野,从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与智慧的反思。

73.jpg

▲ 安塞姆·基弗(德国),《致英格博格·巴赫曼:游戏已终局》

83.jpg

▲ 靳军,《高山仰止与曲水流长》

92.jpg

▲ 王爱君,《新疆-阵雨》

103.jpg

▲ 齐倬,《穿孔游戏》

116.jpg

▲ 杨季涓,《秋天的落叶和果子》

133.jpg

▲ 张新军,《索引地段》


03

丝路智融

广袤的腹地更是由丝绸之路构筑的文化交融之所,“丝路智融”单元聚焦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概念,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依托丝路沿线的文化和物质流动而铺展,与科技及新媒体手段相融合,彰显出融合最新媒介表达方式的现代转换理念,重新构想和勾连了丝绸之路当下的视觉图景。

152.jpg

▲ 刘建华,《沙》

165.jpg

▲ 庄辉,《公元签1650年》


04

合力共振

广袤的腹地旨在促使文化和艺术的多样化表达的共振带,发现对文化基底的共同探寻,在全球化与区域文化交叉互渗的转折点,众多生存方式和文化传统交汇、碰撞和共鸣,艺术家们的创作材料与手法、乃至存在形态,有着意想不到的纷繁视角与哲学思考,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促成了种种耳目一新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172.jpg

▲ 于伯公,《敖鲁古雅》


181.jpg

▲ 谭婧,《热梦隅、纪念品》

191.jpg

▲ 傅丹(丹麦),《无题》

20.jpg

▲ 戴耘,《风中有朵石头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