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制造的联觉感官体验
  • 当代嗅觉艺术
  •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系列对话︱控制论、艺术与数字文化
  • 新媒体艺术的“内在性”特征
  • 张海涛:中国独立动画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
  • 论坛︱张海涛:近未来影像艺术的媒介趋势
  • 圆桌讨论︱互联网与当代艺术
  • 讲座︱肯·里纳尔多&艾米·扬斯《机器人和生物艺术中的跨物种共生》
  • 唤醒万物——百度AI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展
  • 谭力勤︱在A.I.冲击下,不可视艺术的智能拓展
  • 第三届“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
  • 深圳元宇宙科技艺术展 33组全球先锋作品呈现
  • 美博物馆欲办气味展
  • 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将建立嗅觉艺术中心
  • M+呈献数码艺术先驱Beeple《人类一号》,游走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 星空实验室多媒体作品征集
  • 科技与艺术结合 展览业需要转型
  • 与袁小潆浅谈生物艺术
  • [杭州]“迷因城市:骇进现实”第一届跨媒体艺术节
  •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可触摸的全息影像
  • 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舞台剧
  • 第二届“感受力:中国媒体艺术教育论坛”
  • 漂亮的和痛苦的——关于马修·巴尼的电影
  • 服务机器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 艺术小组HeHe
  • 2017电子艺术节第三日
  • “重返”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 张海涛︱未来艺术学概论——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回顾
  • 中国元宇宙峰会2021
  • 11月盘点全球新媒体艺术
  • 新媒体艺术会带来产业链吗
  • 颜晓东:新媒体艺术作品由多方参与制作
  • [台湾]人工智能改 - AI Plus 展
  • “3rd Eye”:纽约大学艺术家把相机植入头部
  • 《首届VR艺术研讨会》前言
  • 科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出炉 癌细胞的"探戈"
  • 声音装置艺术家首获2010年度当代艺术特纳大奖
  • 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心灵世界:作为虚拟艺术工程
  • 新媒体考古:中国当代录像艺术
  • 中国新媒体艺术大事记
  • 中瑞媒体艺术联展“延时”亮相中国美术馆
  • 施勇、石青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文化评论功能
  • 动画的未来在网络 电视动画渐衰落
  • 专访李振华:尊重新媒体艺术的精神价值
  • 宇宙之外是“元宇宙”
  • 评论家+策展人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评论家+策展人 > 张晴(Zhang Qing)

    张晴(Zhang Qing)

    2008-12-26 13:34:56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张晴(Zhang Qing)

    简历
    张晴,1964年出生于苏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史博士。
    现任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国际现代美术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成员。

    1989年起为《江苏画刊》、《读书》、《今日先锋》、《上海文化》等杂志撰写艺术评论,曾主编《九十年代中国美术》。2000年被中央电视台等五十家媒体评为“中国最佳策划人”之一。
    近年策划及合作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上海)、《中国表情—中国当代艺术展》(2001,新加坡)、《蔡国强艺术展》(2001,上海)、《红色中华—中国当代艺术展》(2002,光州)、《亚洲城市网络》(2003,汉城)、《节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建筑实践》(2003,上海)、《诠释现代——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画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 新加坡)、《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上海)、《严培明艺术展》(2005,上海)、《陈箴艺术展》(2006,上海)、《周铁海艺术展》(2006,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第十届威尼斯雕塑展》(2007,威尼斯)、《第七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2007,圣保罗)、《方力钧艺术展》(2007,上海)。

    上一篇: 侯瀚如(Hou Ha..  下一篇: 老栗前史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