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常青画廊:金守子个展

常青画廊:金守子个展

2008-09-14 11:26:45 来源: artda 作者:artda

 

KIMSOOJA(金守子)
Mumbai:A Laundry Field(孟买:洗衣场)

开幕:2008年9月4日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大山子艺术区798工厂


刹那的空与永远的空
——韩国艺术家金守子概念影像作品

方振宁/文

由韩国艺术家白南准开创的TV艺术之后,摄像机的普及冲击了那些传统绘画媒体,然而如今泛滥的影像艺术作品,使人们容易失去判断影像艺术的标准,韩国女艺术家金守子,在东京多媒体交流中心(ICC)举办的个展《针之女》,展现了杰出的概念影像作品。

一位身穿黑色僧服,无梳妆的长发,背向观众立于画面中心,她就是艺术家本人金守子。

展览会上有六组屏幕同时放影像,三大组内容:第一件是她在世界各大城市,纽约、东京、德里、上海等地分别拍摄的同一主题的作品;第二件是她以同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印度YAMUNA河边的影像;第三件是她横躺在日本北九州的巨大石头上。

在大都市中,金守子一动不动注视着前方,周围的人流不断;在河边金守子一动不动注视着前方,河水和飘流物横过眼前;在九州的岩石上,金守子横躺着一动不动,只有云在走阳光在变。艺术的形象在动与不动,刹那与永远,实与虚的对峙画面中鲜明地站立。

当我走近展场,让我受到冲击的是那件,站在印度YAMUNA河边的影像,其实站在河边的金守子是每位观众的替身,她的站立让我们感觉到永远流动的时间,真实的时间节奏,拥到万象最前列的时间,无视万物的节奏独善其身的时间。如果不是她,我们从未这样具体地感受刹那的空与永远的空直接的链接。

我们观众都站立在她的后方,如果我们属于她身边那些流动的人群中的一员,或许也会象所有的人一样对她抱以好奇的眼光,并且对她的真意费解。那件横卧在巨石上的背影,让我们想起佛陀的涅磐(般+木)。贯穿在金守子作品中强烈的信息,压倒了作品的手段—影像形象,这既不是一种纪录影像,也不是展示作为新媒体的影像,而是让我们共同觉悟的影像。

此外,让我们分析一下作者的手法,金守子每件作品的时间是七分钟,没有进行任何剪辑,影像的时间完全是现实的时间,作为摄像者的她也没有对影像做技术上的控制,排除一切虚构的因素。此外,金守子被拍摄的都是上半身,观众站在她的后边,视线范围正好是金守子所看到的范围,有着融为一体的感觉,这样造成观众和艺术家同等身姿的视觉效果。

这次没有展出金守子1997年拍摄的,更为先驱性的实验作品《Sewing into Walking》,那是将照相机固定视点,拍摄那些繁华街道,作者本人不出现在画面上,然而概念在于她所固定的视点,正好和她自己看景象的视点同样高低,这样产生一种照相机与她看着同一光景的奇妙的临场感,现在看来,那个试验作品恰好是这部《针之女》影像系列的原点。

其实在这套作品之前,金守子已经是韩国知名的现代美术家,她多次发表过与韩国传统花布、布包有关的装置作品,例如用卡车载着堆满车箱的花布包在韩国全国行驶了十一天。金守子不断使用布来做装置的理由是,她认为人生从生来就是被布包裹着的,例如躺在床上的尸体需要用布来包,睡觉与布贴在一起,休息和性都与布有关,布在人的生涯中处处可见,金守子在装置中使用的都是别人用过的布,在这些布上已经刻上了人的经历和时间,她对带有普遍性的主题抱有兴趣。

现在金守子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过去的超越,完成了对一般影像作品的超越,然而这种超越来自于她本人对生与死、时间与空间、刹那与永恒的觉悟。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