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

2017-05-08 20:37:40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

观念艺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这种艺术具有各种形式:日常用品、摄影照片、地图、录像、图表,特别是语言自身。这些形式常常也会结合在一起。

▲ 河原温(On Kawara)作品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又称思想艺术(Idea art),信息艺术(Information art),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美术流派。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采用直接传达观念,使用实物、照片、语言等方法,把一些生活场面,在观众的心灵和精神中突现出来。观念艺术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记录艺术形象由构思转化成因式的过程,让观众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其二通过声、像或实物强迫观众改变欣赏习惯,参与艺术创作活动。语言是观念的物质媒介。观念艺术最初的表现样式与语言密切相关,它被陈述,同时可以无数次的重复。后来观念艺术家从M·杜尚展出小便池制成品《泉》得到启发,观念艺术表现手段开始多样化,只要创造者主观上认为是艺术的东西,都可作艺术品陈列出来。

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的艺术已被奉为一种应为人们崇尚和尊敬的事物,得到了最高程度的赞美。要质疑这一点,正如观念艺术所做到的那样,那么就是要去质疑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的根本价值。艺术博物馆已担负起教堂或庙宇的许多方面的职责:朝圣的肃静,维持和守护着其神圣对象的偶像崇拜。

观念艺术可以说在1966-1972年间,同时达到了顶点并陷入了危机。这个术语首先在1967年左右被广泛使用,但观念艺术的一些形式是否存在于整个二十世纪,这个问题尚存有疑问。。

60年代中期,从艺术实体的完全消失,转移到艺术的“意会”上,他们不仅取消了造型艺术的形象、色彩、结构,而且还取消了绘画、雕塑本身,它强调了艺术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观念,运用多种媒体和形式来表达。他最复杂也最全面的的表现始终存在于艺术家及理解他的观众的心中。

▲ 布鲁斯·瑙曼作品《一百个生命与死亡》

60年代后期观念艺术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早在50年前就已为马塞尔·杜尚所预见到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自1916年之后的达达的反艺术姿态所预见。它们将在二战结束的20年之后再次被引述,并由包括新达达主义者和极少主义者在内的大量艺术家所延伸。

他们中大部分人继续发展着他们的作品,同时,新一代艺术家则利用了观念艺术的策略来阐释他们对于世界的体验。我观念艺术一向是一种国际化的现象。六十年代,你也许能够同在纽约那样,在圣地亚哥、布拉格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找到它。由于纽约是这一时期的艺术分布和促进的中心,在那里创作的艺术一直都是被讨论的最多的。它可能会有四种形式:一件现成品(Readymade),这是由杜尚发明的术语,用于指代一件从外界带入的物品,被宣称或提议为艺术,从而同时否认了艺术的独特性和由艺术家亲手操作的必须性;一件介入品(Intervention),其中一些图像、文字或物件被置于一个出乎意料的环境之中,从而引起人们去关注这一环境:例如博物馆或街道;文献(Documentation),其中真正的作品、观念或活动,只能以记录、地图、图表或摄影图片的证据来表达;文字(Words),其中的观念、主张或调查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

 

 观念艺术——河原温 

河原温(On Kawara)1933年1月2日出生于日本,自学成才,在1953年创作了第一批雕塑作品。从1959年起,他离开日本,到美国和欧洲旅行。自1965年起居住在纽约,过着隐居生活。他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可算是一位“看不见”的艺术家。

David Zwirner画廊于2014年7月10日宣布日本概念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逝世,享年81岁。

河原温的主要作品有在1966年7月4开始创作的《今天》系列和《日期绘画》作品系列,从1966年到1979年9月17日的自传《我读过》、《我遇见过》、《我去过》、《我逗留过》系列。

河原温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今日”系列,这位居住于纽约的艺术家在全世界创造了标志性的“日期画作”,遵循他每到一地的当地日期、语言习惯。当艺术家身处没有拉丁字母顺序时,他会使用世界语代替。

终其一生,河原温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他作品的采访。

以1965年定居美国纽约为分界线,河源温的创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赴美之前,他以素描作品响誉画坛,画作呈现的是具体的事物。他也曾在墨西哥逗留,尝试创作实验艺术作品。在定居美国纽约之后,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具象走向观念,创作题材也从具体事物变成了“存在”“时间”等抽象概念。1966年之后,他就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及采访记录,也从不把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和形象投放到作品之中。从此,他成为了一位藏身迷雾之中的“看不见”的艺术家。

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的简单记录:已经超过了两千张的“日期绘画”;定期寄给朋友的含有“我依然活着”信息的明信片;还有卷帙浩繁的“一百万年”。河源温的某些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创作过程其实也并非容易。以“日期绘画”为例,河源温会在特定的某一天里,用极其细致和繁琐的笔法去完成一张构图简单的日期画,如果在当日无法完成,这张画就会被销毁。通过对“生命”和“时间”的呈现,河源温用简单而又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图层里,人的生命只是寥寥数笔。生命的意义何在?也许,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答案。

▲《明信片系列》

在众多明信片的背面,你会看到这样的字眼:我读(具体阅读的东西),我碰到(列出碰到的人的名单),或用橡胶图章将自己起床的日期和时间印出“我…点起来了”,例如:“我9:39起床了”。

▲《一百万年》

这是两个相互补充的作品,分为“过去”和“未来”两部分,共有12组,包含10卷20000页,每页上有500个按顺序排列的日期(西方日历)。“一百万年——过去”是从公元前998031开始到1969年,“一百万年——未来”则从1980年开始到公元1000980年。人的生命只是书中某一页上的几条记录而已。

▲河原温(On Kawara )《一千天一万年》,日本,1997年

▲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现场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Date Painting(s) in New York and 136 Other Cities”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开幕现场。这场展览展出了150多件由艺术家本人挑选出来的作品,别出心裁地呈现了河原温从1966年至今的著名的“日期画(Date Painting)”(即“Today”系列画)。

这场展览同时在David Zwirner画廊位于525与533 West 19th Street的两个展厅中展出,展现了河原温持续的艺术实践中时间与地域的范围这主要以他对时间、空间与意识的概念所使用的冥想性方式为特色。自开始创作“Today”系列以来,每一年的日期画都将被集中到一个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大型装置中;综合选择出来的在纽约创作的画作专门放在了一个展厅中进行展示,另一个展厅则将展出河原温在其它城市旅行时创作的作品。

纽约这座城市在河原温的“Today”系列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他的第一幅日期画(“JAN. 4,1966”)是在纽约完成的,而且该系列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此外,三幅在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期间创作的作品(“JULY 16,1969”、“JULY 20,1969”以及“JULY 21,1969”)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这三幅作品的尺寸是河原温在日期画中使用过的最大的尺寸(61 x 89英寸)。当时的剪报与这几件画作同时在展览里展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叙事元素。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百年的日历”:一本来自20世纪,另一本来自21世纪。从自己出生的那天开始,河原温用黄点在日历上系统化地标注出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用绿点记录在一张完整的日期画上(红点则表示那一天完成了不止一幅画作)。

▲ 模仿河原温

▲ 河原温 《日期绘画》系列 1967年

日本观念艺术家河原温逝世享年81岁

位于美国纽约的大卫·兹沃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7月10宣布日本著名观念艺术大师河原温(On Kawara )于2014年7月10日逝世,享年81岁。

河原温是一位当代艺术中重要的日本观念艺术家,他1933年1月2日(有待考证)出生于日本,自学成才,在1953年创作了第一批雕塑作品。从1959年起,他离开日本,到美国和欧洲旅行。自1965年起居住在纽约,从1966年起,他发展了概念艺术关于时间的流逝的表现。1971年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河原温的主要作品有在1966年7月4开始创作的《今天》系列和《日期绘画》作品系列,从1966年到1979年9月17日的自传《我读过》、《我遇见过》、《我去过》、《我逗留过》系列。他还曾幽默地向艺术界发出了明信片说“我还活着。”

以1965年定居美国纽约为分界线,河源温的创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赴美之前,他以素描作品响誉画坛,画作呈现的是具体的事物。而在定居纽约后他的艺术创作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也是现在广为人知的阶段,从具象走向观念,从具体事务到表达“存在”与“时间”等抽象概念的思考。

▲河原温 《我还活着》明信片系列

有道是“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河原温在移居美国后就将自己隐藏在了纽约的高楼大厦中潜心创作。自1966年之后,他就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及采访记录,他从喜欢把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和形象投放到作品之中,也拒绝接受采访不愿解释自己的作品。他就是这样一位神秘的艺术家,甚至在自己的简历上也从不写出生日期,而是给出一个量化性的描述,告诉观众他活了多少天。比如,“到1992年的5月7日为止,活了21,684天。”

▲河原温 《日期绘画》系列 1969年

抽象主义艺术家艾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曾说道“一个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画的越少,他所表达的目的就越纯粹越直接。”河原温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日期绘画》系列就是这样一种在纯粹与直接中表达生命存在意义的系列观念艺术作品。在单色的丙烯底上,他会表明创作当天的日期,如果作品到了午夜还没完成就会把画毁掉。在创作完成后他的作品不在展览的时候会用一个纸筒包裹起来,再在纸筒上贴上当天的报纸。例如他三幅在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期间创作的作品(“1969年7月16日”、“1969年7月20日”以及“1969年7月21日”)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这三幅作品的尺寸是河原温在日期画中使用过的最大的尺寸(61 x 89英寸)。 在展出他这几幅画的时候通常都会将包裹这些画的报纸一同展出,观众能在报纸上清晰的看到头条为“人类首次登月”。

▲河原温 《一百万年》

他的首次大型回顾展“沉默”于2015年2月在曼哈顿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呈现给大众,展出他从1964年创作的所有系列作品,是第一次对河原温作品的全景式展,也是对他艺术生涯作品的梳理和对这位观念艺术大师的深切悼念与缅怀。

他的观念艺术有一种萨特存在主义的思考蕴含其中,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的简单记录。到目前已经超过了两千张的《日期绘画》系列,定期寄给朋友的含有“我还活着”信息的明信片,还有卷帙浩繁的《一百万年》的书,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创作过程其实也并非容易。河源温用简单而又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存在于世的责任与意义,他并不是简单的在记录日期那几个数字,而是将自身的存在记录了下来,将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了下来,将生命的含义记录了下来。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