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皮力被任命为大馆艺术事务主管
  • 华宇青年奖以“漫长的问候”走入第八年,从三亚到北京放大年轻艺术家的声音
  • 2020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盛大开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艺术流派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流派 >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2008-10-22 10:19:25 来源: 中国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美国建筑评论家赫克斯台布尔在《彷徨中的现代建筑》的讲演(1980年)中说:“在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着一些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不是没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将一切建筑都变成符号或象征的形式主义者,凌乱地接受所有历史和乡土元素的兼容主义者。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联合起来,只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是过时的东西……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

        上述两位评论家都反对说现代主义死了。赫克斯台布尔说:“我认为它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赛维也说:“现代主义建筑没有死……根本在于美国人想要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

        詹克斯后来承认他的现代建筑“死于1972年”的说法是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但还是坚持“死了”。到1983年,他终于承认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不符合实际。

        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

        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一种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的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不过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名称。

        本书作者以为,詹克斯在壮大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声势这一方面很有贡献,可算是一位吹鼓手。而直正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打造理论的是文丘里。但是,文丘里异常谦逊,他从不承认自己做了这项贡献。文丘里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想法早在l940年就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建筑学教授提出来了,他本人只因为写了两本书,才同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联系在一起。他说自己是搞设计的建筑师。那时因为设计任务少才写书,他不愿说自己是理论家。

        1980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主义在它产生的那个时期是了不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出来的。他说:“责怪那个时期的东西是很容易的,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不应该为了搞一种运动就把另一个运动看得一钱不值……就某种意义而言,我想我们自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点: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

    ??联系到教育,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归纳为五个,分别是针对:
    ??
    ??(1)权威和知识的形式;
    ??
    ??(2)对个体的关注;
    ??
    ??(3)物质基础;
    ??
    ??(4)看待历史的观点;
    ??
    ??(5)团体和传统的位置

    ??概括地说,后现代主义美术有下述特点: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或者风格的漠视或者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虽然与现代主义有背道而驰的一面,但是本质上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上一篇: 达达主义  下一篇: 日本物派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