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贝林德· 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

贝林德· 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

2015-04-09 19:44:49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贝林德· 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是一位比利时艺术家,在200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开始便拥有国际地位,那时她展出的作品是《黑马》——光滑的皮毛下覆盖着一个巨大的、卑屈而变形的体态,并把它们摆成不同的姿势。在威尼斯展示作品之前,她在伊普尔佛兰德斯战争博物馆展出过出五个以人的尺寸大小铸造的死马“在佛兰德斯战场”,这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批判。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在谈到马头的时候说:“最终我还是决定不露出它的脸,我只想人们看到它的耳朵,而这正是它如此讨人喜欢的理由。”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专注于雕塑艺术,擅长以多种多样的媒介,包括蜡、木材、羊毛、马的皮肤和头发。她那梦魇般的雕塑的放置,表现在无论是人类或马匹,言语的苦难和脆弱性,爱或者暴力上。德·布鲁伊克倾力用蜡和环氧树脂夸张的塑造出存在以及生死抗争的创伤和痛苦的伤疤,对象主要是人,但也会有动物和植物。她的作品不断体现出爱与苦难、危险和保护、生与死的二元性。她在DHC/ART展出的作品主要包括架子上的马、一个大玻璃柜以及两个蜡像。

 

Spreken, 被子、蜡、木头,180x160x100c,1999

Rodt,6 Januari,2012

Berlinde De Bruyckere:Cripplewood,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比利时馆

Kreupelhout_Cripplewood, 2012-2013

Kreupelhout_Cripplewood, 2012-2013

Berlinde De Bruyckere:Cripplewood,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比利时馆

亚克托安(北京),蜡、木头、环氧树脂、铁、纺织物,H140x83x105cm,2012常青画廊

我们都是肉体(伊斯坦布尔),环氧树脂、铁盔甲、处理过的马皮,385x175x150cm,2012

009, 木头、玻璃、铁、绳子、织物,325x235x398cm,2012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肉体的美好与哀恸

2000年,贝林德· 德· 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在比利时的佛兰德尔战地博物馆展览了与博物馆同名的作品《佛兰德尔战地》,作品由5只马的死尸组成,回应尸横遍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极大轰动。她的作品常用出其不意的材料表现痛苦的身体,受到各地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长期关注。因为她的作品和成就,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位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艺术家,却发现贝林德本人十分内向羞涩,带着毫不矫揉的优雅。从她尺寸庞大,题材惊人的作品中,我也能够看到这种优雅的气质。

“我的初衷是向人们提供安慰”

贝林德· 德· 布鲁伊克1964年出生在比利时小城根特,从5岁起就在天主教寄宿学校学习。因为自小喜欢绘画,并得到旁人的鼓励,14岁决定进入艺术学院。艺术生涯初期,因为不愿仅仅出于生计考虑出售作品,她曾经做了15年艺术老师。除了蜡、纺织物、木头等更加“常规”的材料外,布鲁伊克一直使用马皮和马毛进行创作。在她看来,这些材料都十分美丽,柔软,不带攻击性。这种柔软的材料会使人们想去抚摸它,接受它。正如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不必选择“乐观”或“悲观”,而是去接受它。

从2000年开始,布鲁伊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极大认可,同时也因其雕塑材料与形态涉及动物尸体而引起争议。面对负面评价,布鲁伊克说她的态度取决于评价来自哪个角度。“有些人只是喜欢制造事端,当你展览植物中一具马的尸体时,他们很容易就能借题发挥,制造丑闻。如果是这样的评价,我不会再被它们伤害……但是,如果人们被我的作品伤害,我会用另一种态度对待。”

布鲁伊克的父亲是屠夫,因此她从小就在父亲店里看着浑身鲜血的人把半扇猪肉拖入冷库。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前,她为了避免纯粹为谋生而出售作品,做过15年艺术老师。她认为艺术家的个人经历确实会影响其作品:“生活向你提出问题,你必须找到答案。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优势就是,你可以通过创作来找到答案,同时向他人提供答案或者安慰。因为,在你的作品中,人们总能看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有时,布鲁伊克会找到方法,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畴内创作,但是“我不能保证我的作品绝对不会伤害别人的感觉,尽管我的初衷是向人们提供安慰。”表现“美”是她的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她才选择马皮、毯子等美丽、柔软的材料,“我觉得这会使别人更接受我的作品。”

欲望的语言

虽然布鲁伊克一直用马进行创作,但近年来,她在马的身体中加入许多人类的形态,从马为原点创造出新的生命。她赋予不同的生存形态相同的艺术语言,正如作品系列的名字:我们都是肉体。她的作品反复探究各种形态的身体所传达的语言,但很少表现面部。“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总会根据他的脸认出这个人。表情、心情都表现在我们的脸上,很容易看到。我不想展示这些东西。我想用更具普适意义的方式去展示我的主题,人们也不会因为关注‘这个人是谁’而错过作品本身的信息。”布鲁伊克又强调,不表现面部也会使模特觉得更放心。

2012年,常青画廊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布鲁伊克的个展。为了参加开幕,布鲁伊克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北京。当我向她谈起她的儿子在网络上和喜欢她作品的人交流的事,布鲁伊克显得很开心。她说,因为儿子总是看到自己在工作室忙碌,因此只要有机会,她就带着他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让他亲眼看到自己忙碌工作的结果。

展览中,除了用马皮制作的《我们都是肉体》系列的两件新作外,常青画廊还选择了一系列表现鹿角的作品,用蜡、木头、树脂等材料制作。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作品《变形记》中,亚克托安因为窥见女神的裸体,被罚变成牡鹿并最终被自己的猎狗撕碎。鹿角展示了牡鹿的力与美,在布鲁伊克的作品中却变成破坏性的元素,刺穿布包,象征欲望造成的毁灭。艺术家并不担心观众不了解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因为“我的作品更多是关于那些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关于生存的问题”。(本文来源:hiart︱作者:静竹)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