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长江视野”新视听影像作品大赛评选结果揭晓
  • 2021年第九届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公布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成立,高鹏出任院长
  • 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获2011年特纳奖
  • 艺术背景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微博会给当代艺术带来什么

    微博会给当代艺术带来什么

    2011-06-04 16:56:03 来源: 艺术与投资 作者:

     

    微博(http://weibo.com)(WEIBO),诞生不过数年,却迅速产生出惊人的能量,一跃成为中国内地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当然,更多人会发现其和twitter、facebook等的某种相似性并经常比较和讨论,但不可否认,微博“中国特色”的存在方式,正在飞速增强普通公众的公共意识和不断形塑公共空间的可能,或至少可以成为一种潜在的前提存在。

    中国当代艺术近十年左右的高速上升,尤其对于公众的认知和相应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影响,传媒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网络媒体传播的高速、便捷和平民性,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2000年左右“美术同盟”网站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作用。

    相比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更容易获取到新的文化身份和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主要动因,甚至政府以此来表述“创意产业”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的直接诉求。当然,中国的“当代艺术”一定是经过改良的当代艺术,既要符合传统文化、审美的现代视角,也要应对与西方不断对话、交流中的民族文化信心。但就从近十年媒体的主要报道、介绍当代艺术的具体情况却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至少存在三种主要的“当代艺术”的现象和潮流:如其一是官方的当代艺术,其二是学院中的当代艺术,其三可能更为混杂和多元,呈现为边缘化的当代艺术。

    与国家严格管理下的纸本出版物不同的是,网络媒体以更大的灵活性和平民性,与讯息的及时传播,几乎可以同纸本出版相互抗衡,甚至对于更为年轻的主要群体而言,网络和其他流媒体为首选关注的渠道,其次才会是纸本。对艺术创作的讨论一旦民主化或平民性,带来的问题也许更多、更复杂。

    由于网络可以匿名发表的特点,也使得讨论问题和发表观点变得更加随意和不负责任。微博的高速和高效,使得这种双向的作用力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不可或缺的是,所有的关于当代艺术的讯息,主要的机构和运作平台:官方、民间或是西方的中国机构、个人等等都拥有独立的微博平台得以高效交流和及时互动。

    没有人会怀疑微博会消失或“变质”,这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甚至无法依照一个设定好的线路和方式去运转。它对公共敞开越大,其双向的作用力就越大。正如中国现实在当下的特殊义涵。尤其当代艺术机制、制度、环境在中国并不真正乐观,一切才刚刚起步,就被推上“国际化”的舞台,无论“全球价值”或是“在地价值”,都首先要承担一种责任,一种对话的责任和开放的观点,一种符合共同的利益,还须严格表述自身。

    有理由相信微博会使当代艺术的发生和讨论更加积极和有效。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