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哲学教程》

2011-03-29 16:22:45 来源: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作者:

《实证哲学教程》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著。1830~1842年在法国巴黎陆续出版。该书是孔德在他所作的一系列实证哲学讲演的基础上形成的。

全书共六卷。各卷基本内容是:第一卷是序言性通论和数学哲学;第二卷是天文学哲学和物理哲学;第三卷是化学哲学和生物哲学;第四卷是社会哲学的原理部分;第五卷是社会哲学的历史部分;第六卷是社会哲学的历史补充及总论。

孔德在书中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即用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比较等客观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主张社会应当建立稳定的生存条件,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他从实证哲学的立场出发,创建社会物理学,这就是最初的社会学。他把社会的发展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并断定一切科学的发展也经过这三个阶段,没有一门科学不经过其他阶段而达到实证阶段。

他根据各门科学经历这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类,认定数学是最先成立的实证科学,随后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而居于最后的是社会物理学,即社会学。孔德在第四卷中提出了“社会学”一词,并探讨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他把社会学定义为一门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并将社会物理学即社会学区分为研究社会秩序的社会静力学和研究社会进步的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实证哲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诞生。

孔德在书中对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构想,不断为后人修正和补充,对社会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