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 自然何以具有价值?——在儒家语境中的解释
  • 邱志杰:儒学史
  • 哈佛人文中心主任:“现代性”不仅仅是个西方的概念
  • C.S.皮尔斯符号学与视觉艺术
  • 符号学理论
  • 符号学于艺术史的意义与应用
  • [视频]人民大学公开课: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
  • [视频]华中科技大学公开课:哲学导论
  • [视频]国立台湾大学公开课:西方文明史
  • [视频]大连理工大学公开课: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
  • 鲍栋:是艺术哲学,还是哲学艺术 ——以贾斯帕.约翰斯为例
  • 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
  • 上帝的命运 西方哲学史述略
  • 西方哲学史 - 罗素
  •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 利奥塔:知识合法化的叙事
  •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宏观研究纲领
  • 试论西方市场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后现代艺术美学方法论阐释
  • 美学结构与基础力学
  • 与列奥·施坦伯格的心灵相遇--读施坦伯格的《另类准则》
  •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 魏柯玲:阅读德里达
  •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 韩炳哲︱积极生活
  • 作为艺术的艺术和作为文化的艺术
  • 《艺术与物性》译后记(之二)
  • 理性的边界︱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拷问
  • 政治哲学家哈耶克
  • 伯兰特·罗素论权力:舆论的权力
  • 导论︱现代性与后人文主义主体
  • 吴增定︱神与命运:从斯宾诺莎、尼采到德勒兹的哲学轨迹
  • 对现象学的误析
  • 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
  • 图像与本质—— 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
  • 我所理解的“哲学”—— 从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胡塞尔说开去
  • [视频]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导论(1-24集)
  • [视频]武汉大学公开课:中国古代思想智慧(1-12集)
  • [视频]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1-17集)
  • 书评︱解读福柯的治理术
  • 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
  • 论历史研究的方法
  • 西方史学:新特点、新潮流和新趋势
  • 近十五年西方历史学的新发展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个案 > 安尼施·卡普尔带来的欲望黑洞

    安尼施·卡普尔带来的欲望黑洞

    2015-06-28 23:21:15 来源: 芭莎艺术 作者:

    “一个真实的物体往往能导致一个非物质的感受”,安尼施·卡普尔的创作像是在这个世界找到一条缝隙,他总是试图用明暗、凹凸、反射、颜色等各种手段带来的暗示,进行一场现象和精神之间的对话。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是当代雕塑装置范畴里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获得极大国际声誉的艺术家。Kapoor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70年代初他到了伦敦,开始学习艺术,后来就在伦敦工作和生活。因为这样的经历,他的作品被视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当他带着作品《descension》回到意大利时,这个一直旋转着的黑暗的无底洞,水流不断地呈漩涡状往下冲。游客们都被这股来势汹汹的深渊深深地吸引住了。

    《descension》, 2015

    来势汹汹的水流不断地冲向剧院的地面,似乎永不倦怠,“descension”动摇了地球在人们脑海中是一个固定元素的概念,体现了kapoor对无形艺术的探索,该装置的水流不断向下流动,冲向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对于满与空之间的关系,kapoor这样解释道:“我一直认为空是一个可转换的空间,一个中间空间,它和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一直对创意开始的时刻非常感兴趣,因为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这是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

    Kapoor的创作是形而上学的,超自然层面的探讨,涉及物质和非物质,存在和消逝,空间和非空间等玄学问题。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考,结合西方艺术的形式和观念的表达,这两方面的合一造就了这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常青画廊内“descension”的装置

    不锈钢雕塑,挂在墙上的彩色玻璃纤维,以及在人们头顶的大型柱子,这些都可以再常青画廊里看到,每个作品都突出了kapoor对人类和自我意识的兴趣,对思想和周边经历的兴趣,以及对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永恒探索。

    将世界颠倒...

    (天镜)是一个直径为35英尺的凹面镜悬挂在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它把城市里的景观尽收其中,像是这个城市的一只眼睛,这是Kapoor在 2006年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卡普尔的作品从色彩鲜明,充满活力,反光雕塑大到世界各地常常引起争议的大型公共作品。

    又将世界扭曲...

    Kapoor最知名的作品是大型雕塑,这些雕塑往往以简单的曲线结合凹洞和凹陷的方式出现。Kapoor用简单的造型和庞大的尺寸营造出一种让人凝神的氛围,作品凹处所营造的黑暗地带唤起了观众的神秘感受。

    (云门)作品带有触感的表面像是一种邀请,反射所营造的魅力也是无穷的。他在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作品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位于芝加哥世纪公园的(云门)是Kapoor的一件代表性作品。芝加哥人把它称之为“豆子”,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一颗豆子,这颗豆子是由多块不锈钢板高度抛光焊接而成的,整个雕塑高达33英尺,重量为110吨。

    在众多Kapoor的作品中,对立面一直是他所追求不懈的主题:存在与不存在,凸面与凹面,空洞与充实,有形与无形。这些超自然、超感觉的作品把观赏者深深吸引住了。在颜色方面,Kapoor喜爱用单一的和纯色彩来展现作品,“我把色彩看作一种洗礼,一种信仰。”Kapoor说道,“当我创作了一个红色的作品,那它就是纯粹的红色。像Barnett Newman和Mark Rothko这样的艺术家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当你站在这样的艺术品前,你会被深深地吸引,完全被作品所占有。就如黄的就是黄的,水就是湿的如此简单纯粹。”

    《无尽的柱子》,玻璃纤维和颜料,400x60x60cm,1992年

    艺术就是一种升华了的意外

    安尼施·卡普尔的创作像是在这个世界找到一条缝隙,他总是试图进入这样一个未知的缝隙,占据这个领域。进入这个未知神秘领域的方式包括明暗,凹凸,反射,颜色等各种手段带来的暗示。比如他在常青画廊里展览的作品“升华”,观众们先从一个黑暗的甬道里进入,走过黑暗之后,突然进入了一个光明的地带,旋转幽暗的建筑通道尽头一掠青烟从地下升起,被上面的涡炉吸入,这时候占据人们的感觉是扩张和向上升腾的意外境界。

    Kapoor作品受到观众如此的欢迎,有记者问Kapoor,是否“与人接触”和“作品摆放地点”是公共艺术的成功关键,对此,卡普尔回答说:“我思考那些像神话一样的世界建筑奇迹,比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似乎一个集体意志的东西总是会和个体产生共振,这感觉类似于神话。我把这个模式纳入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艺术可以实践那样的景况,我想占领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一个由想法和思维方式贯穿起来而产生的一个对象。”

    卡普尔Temenos的雕塑将是Tees河谷中5座巨大雕塑中第一座建造的雕塑。这5座雕塑的造价为1500万英镑。雕塑高近50米,将是著名雕塑“北部天使”的三倍。在希腊语中,Temenos意为“神圣空间”。这座雕塑是用上千条不锈钢索围绕两个铁环拉伸而成。

    《单色圆(黑色/钴蓝色)》,玻璃纤维和颜料,187x187x40cm,2015年

    《单色圆(银色/东方蓝)》,玻璃纤维和颜料,187x187x40cm,2015年

    在体积,色彩,形状方面的不断尝试,这位印度出生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里运用不同的材料在经行着创作,包括不锈钢,玻璃纤维,蜡,油基涂料。

    《无题》,140x140x22cm,不锈钢,2015年

    《无题》,140x140x22cm,不锈钢,2015年

    《把水变成镜子,血红色变成天空》,53x80x80cm,钢、水和电机,2014年

    《无题》450x700x280cm,玻璃纤维和颜料,1993-2015年

    《无题》,50x40x40cm,丙烯酸树脂,2014年

    安尼施·卡普尔(Anishi Kapoor)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安尼施·卡普尔(Anishi Kapoor)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