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于2012年8月18日在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中心四开幕,图为导演、嘉宾签到。
注:所有图片及图片文字均由artda.cn艺术档案网供图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王宏伟开幕主持。
开幕式现场观众。
四维艺术空间内极为热情的观众。
部分导演上台发言。
栗宪庭电影基金创办人栗宪庭先生赤脚上台。
栗宪庭先生发言,感谢到来的所有观众的支持,才得以让影展持续办到今天。
开幕片放映一半时被有关部门拉闸清场。
现场观众滞留放映厅外。
傍晚现场观众依旧不离开。
放映现场转移,电影基金B放映厅。
天气闷热,映后导演与现场观众在室外交流。
《南风》导演郑阔映后与观众现场交流,主持王宏伟。
导演、嘉宾招待酒会。栗宪庭先生、电影基金艺术总监、运营总监、影展策展人均出席。
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王宏伟(中)、董冰峰(右一);运营总监张琪(左一);影展实验影像单元策展人张海涛(左二);蜜蜂出版公司总经理张业宏(右二);导演徐江跃(后)。
栗宪庭电影基金,A放映厅,吴文光策划的「民间记忆 影像计划」系列,映后导演与观众现场交流。左起:导演罗兵、邹雪平、文慧;王宏伟主持。
电影基金,B放映厅,综合实验影像单元,映后导演与观众现场交流;实验影像单元策展人张海涛主持。
23日,电影基金门口告示。栗宪庭先生说:“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因故停展」告示是我写的,时过23年,又写了独立影像展的停展告示。无语。。。”
栗宪庭电影基金院内,烧烤派对,美国导演史杰鹏生日。
电影基金,B放映厅,纪录片特别放映单元现场。
影展主题论坛「当代影像艺术的价值判断与生态建构」,主持:张海涛、王泊乔;嘉宾:邝珮诗(香港艺术中心)、董冰峰、曹恺、张小涛(四川美术学院)、刘旭光+贾羽明(北京电影学院)、吴秋龑(中央美术学院)。
24日,栗宪庭电影基金A放映厅,影展主题论坛「当代影像艺术的价值判断与生态建构」,左起,张海涛、邝珮诗(香港艺术中心)、王泊乔(数字艺术中国总策划)。
24日,影展主题论坛「当代影像艺术的价值判断与生态建构」,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董冰峰发言。幻灯开头为栗宪庭先生接到上级通知,23日傍晚亲手书写完影像展停展告示准备张贴。
左起,张海涛、张小涛、王泊乔。
栗宪庭电影基金A放映厅,影展主题论坛「当代影像艺术的价值判断与生态建构」合影嘉宾:邝珮诗(香港艺术中心)、董冰峰、曹恺、张小涛(四川美术学院)、刘旭光+贾羽明(北京电影学院)、吴秋龑(中央美术学院)、主持:张海涛、王泊乔。
私人空间,「实验动画单元」映后导演与观众现场交流。实验单元选片人张海涛、吴秋龑主持。
影像论坛·讲座21日「打破边界——纪录片的新形式」;8月22日「纪录片的原罪——纪实拍摄中的伦理学」;主讲人:布莱恩·温斯顿教授(纪录片理论家、传播学理论家、艾美奖得主);讲座地点:北京宋庄蜜蜂书店(宋庄美术馆内)。
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王宏伟接受媒体专访。
私人空间,「纪录片展映单元」现场。
电影基金B放映厅「实验影像单元」,徐若涛《折线》映后导演与创作团队与现场观众交流,张海涛主持。
私人空间,「实验影像亚洲专场」,映后导演罗玉梅、游正裕,选片人邝珮诗与观众现场交流,张海涛主持。
栗宪庭电影基金,影展自由论坛;吴文光 、张真、崔卫平、曹恺、张献民、杨北辰、汪建伟、张小涛、张海涛 、滕宇宁等多位学者、影评人、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与国内外机构代表参加;主持董冰峰、郝建。
左起:崔卫平,吴文光,张小涛,董冰峰,郝建。
自由论坛现场。
电影基金A放映厅,自由论坛现场。国内外学者、影评人、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和机构代表就独立电影与当代艺术的关系、独立影像的传播方式与途径、国内外资源的交叉与整合等各种实际并具体的各种话题与问题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26日,19:00,影展第九天,劲草空间,正式闭幕(中途被闭幕两次)。
闭幕式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王宏伟主持。
栗宪庭先生致闭幕辞。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影像单元实验创新奖:近藤聪乃《瓢虫哀歌》、林育荣《所有的行流出来》;剧情组优秀剧情片奖:郑阔《南风》、陈莉华《马拉自在》;评委会推荐奖:黄骥《鸡蛋与石头》、白斌《猎人与骷髅怪》、杨明明《女导演》;纪录组独立精神奖:黎小锋《遍地乌金》;评委会奖:马莉《京生》、优秀纪录片奖:邹雪平《吃饱的村子》。图为嘉宾为获奖者颁奖现场,颁奖嘉宾张献民、张真、郝建。主持王宏伟。
竞赛单元颁奖仪式,奖品除了奖金还有是栗宪庭先生下午的亲笔书法。颁奖嘉宾汪建伟、张小涛。
颁奖仪式后吴文光的草场地工作站的综合媒体表演(小剧场和纪录片结合形式)。
表演现场。
将近三个小时的表演结束后,掌声久久不停。各种震撼和感动。栗宪庭老师和吴文光老师现场各种感慨与发言。这场表演也是吴老师和团队对影展最真诚有力的声援,使影展完美谢幕。
第9届北京独立影像展,9天时间,各种干预,共历经8次地点转移,包括2个公共空间,6个私人空间(还有2个没用上,预备是10个)近100部作品全部放映。有趣的是,随着地点高频率更换观众随之越来越多,并坚持到底。26日晚,影展正式闭幕。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海报
BIFF2012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将于2012年8月18日至8月26日在北京宋庄举办。影展包括独立剧情片、纪录片和实验影像3个竞赛单元、1个纪录片展映单元、1个特别放映单元以及4个主题论坛和2个讲座。
此次影展览共收到报名影片300余部,入选影片近100部,其中包括纪录片竞赛单元15部,剧情片竞赛单元29部,实验片竞赛单元31部;另外纪录片展映单元32部。
影展将设7个奖项:
纪录片竞赛单元:独立精神奖1部、评委会奖1部、优秀纪录片奖1部;
剧情片单元(含短片、动画):年度优秀剧情片奖2部
实验单元(含当代艺术):设立实验创新奖2部
影展策展人:郝建、朱日坤、张海涛
影展各单元选片人:
纪录片:王宏伟、王小鲁、王迟、丛峰
剧情片:郝建、甘霖、王笠人
实验片:张海涛、董冰峰、吴秋龑、王泊乔、邝珮诗
影展各单元评委:
纪录片:吴文光、崔卫平、赵亮
剧情片:张真、章明、陈翠梅
实验片:张小涛、汪建伟、杨北辰
影展论坛主持:郝建、王迟、王小鲁、张海涛+王泊乔
非常期待能与您在北京相见!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组委会
栗宪庭电影基金
2012年8月12日
影展期间论坛预告:
21日,主讲人Brian Winston(布莱恩·温斯顿教授):打破边界——纪录片的新形式;
22日,主讲人Brian Winston(布莱恩·温斯顿教授):纪录片的原罪——纪实拍摄中的伦理;
23日,中国独立剧情片的力量与困境,郝建主持;
24日,当代影像艺术价值判断与生态建构,张海涛、王泊乔主持;
25日,观察当下纪录片的几种方式,王小鲁主持;
26日,自由论坛,董冰峰主持。
2012 BIFF 排片表 (超清晰版大图,可点击原图下载打印)
http://ww4.sinaimg.cn/large/4de4188djw1dvxf39ta7cj.jpg
北京独立影展:面对真实心灵
此文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记者/吴珊/发自北京宋庄)
图片依次为:台湾女导演李靖惠在《面包情人》放映后和观众交流、栗宪庭接受媒体采访(栗宪庭电影基金供图) 、剧情片《南风》放映后大家在室外讨论,该片最终获得年度优秀剧情片奖(张新伟/摄)。
北京的宋庄画家村,一年一度的独立影展又小心翼翼地开幕了。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独立影展不同的是,这里的影展需要低调。但是这并不是宋庄独立影展的全部使命。
独立影像的湿地
8月中下旬的北京宋庄,正被整体翻修的中心广场和勒令停工的小产权房,处处预示着这个东郊艺术村正加速进入北京的城市化版图。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就在这里开展了。
经历波折后,今年的影展是将“第九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与“第七届北京独立电影展”合二为一,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和实验影像3个竞赛单元、1个纪录片展映单元,1个特别放映单元以及4个主题论坛和两个讲座。
此次影展共收到报名影片300余部,入选影片近100部,其中包括纪录片竞赛单元15部,剧情片竞赛单元29部,实验片竞赛单元31部;另外纪录片展映单元32部。影展设7个奖项,纪录片竞赛单元:独立精神奖1部,评委会奖1部、优秀纪录片奖1部;剧情片单元(含短片、动画):年度优秀剧情片奖2部;实验单元(含当代艺术):实验创新奖2部。
与去年“北京独立电影展”相似,今年的影展也是环境逼仄、条件简陋,甚至连开幕典礼的红地毯,都是找画家村里的朋友借来的,影展主持、选片人王宏伟和栗宪庭先后赤脚走上红毯致辞。
“7月21号北京的大暴雨,新闻上说是61年以来最大的。”王宏伟在影展前言中说,“天要下雨地上不流,城市金光闪闪,但汗腺受阻静脉曲张外加前列腺,病得不轻。”
“电影方面的报道说,2012年上半年的国产电影几乎全军覆没。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统计。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电影产业人士想必跟遭灾的庄稼人一样巴望着下半年的秋收了。”7月20日,大暴雨的前一天,王宏伟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扯到电影类型的划分,他提出只有两种:卖钱的和不卖钱的。张献民笑而未答。
王宏伟继续梦游,“应该是在6月份,听到新闻里播报说北京地区新增了多少片湿地保护区。”他想到曾听过的一个比喻:“原始森林是地球的肺,湿地是地球的肾。肺出毛病影响呼吸,肾出毛病危及生命。”联想到本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他觉得这里就是一片湿地,“希望这块湿地在现在到未来的时间线上能发挥些好的光合作用,为大家不卖钱的电影提供些补养”。
宋庄的元老栗宪庭总是希望能够协力建设一个“小环境”。
“我说的‘小环境’,与‘小圈子’有关,又不全是。”栗宪庭说,“比如独立电影人的群体,自然是个‘小圈子’,但如果这个‘小圈子’在与社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并形成一种有价值认同氛围的民间社群时,就是我说的‘小环境’。”
栗宪庭观察到近些年,独立电影的展播,开始整合成一种初具持续性和组织化、规模化的形式。如昆明的“云之南记录影像展”,南京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重庆的“民间映画交流展”,北京朝阳区的“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展”,西安的“亚洲民间影像展”等影展连番上演,“证实独立影像在中国已经有了燎原之势”。
独立≠消费政治
从吴文光的《流浪北京》开始算起,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如果说头10年的表现为一种带有一定犬儒色彩的独立,“那么近年来独立纪录片则表现出更大的斗争的勇气。”影展选片人、论坛主持王迟说。
这届影展,大陆导演创作和台湾导演创作的一些作品都是如此。“他们勇敢地呈现了我们生存于其间的严酷现实和长久以来一直被遮蔽、被粉饰的历史真实。”王迟说,正像荷兰导演伊文思曾说的,很多时候你需要停止你的观察,“去制作战斗的电影”。
“南京的影展是和大学合作,昆明云之南影展是社科院办的,北京宋庄独立影展没有任何政府背景,可以说最为纯粹,也最具独立性。”王宏伟说。
从2000年现象工作室最早在黄亭子50号、西单图书大厦、中华世纪坛操办的独立影展,到2006年朱日坤把北京纪录片交流周带到宋庄;从2001年北京酷儿影展在北大创办,之后几经波折,到2007年迁到宋庄,北京的几个独立电影节都经历过场地流徙。北京酷儿影展发起人之一、北京电影学院研究员崔子恩把这个过程形容为“三明治中的一块肉,夹着肉的面包片是现象工作室和栗宪庭电影基金”。去年北京酷儿影展迁回城区,他觉得那是“从城市退到乡村,再回到城市”。
本届影展,台湾女性导演李靖惠的《面包情人》和陈素香的《T婆工厂》,都把镜头对准了台湾的菲律宾外来劳工。《面包情人》跟拍安老院里的菲律宾女护工,13年下来导演和4位主人公的青春都变成了眼角的鱼尾纹,其中的温情和人性厚度正代表了台湾女性纪录片导演的人文质地,也透露出日本导演小川绅介对台湾纪录片的深远影响。
“和台湾的独立导演相比,大陆的导演更为直接和功利,表现在影片里就是紧张和生硬,不像台湾影片那样恬淡、从容。”王宏伟说。
“一直以来对中国的独立电影有一种消费政治的诟病,这从第六代电影人脱离开国家和大公司的投资,制作地下电影时就开始了。到后来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从国外基金会拿钱来制作影片。”在中国大陆的独立导演频频在国际影展上见面的时候,崔子恩更为警惕这种社会背景的差异。“中国的独立电影不能和美国的地下电影相混淆,后者是拒绝商业、不进院线,甚至不放映的,但是独立电影本身是有政府的。”
崔子恩认为,中国的禁片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些过去的独立导演进入了与政府弹性合作的时期。
私影像时代的解放
然而今年的宋庄独立影展还是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这是历届以来参选作者最多、观众也最多的一次影展。”王宏伟说,“丛峰、季丹、徐童等老纪录片工作者基本都没有参展,节奏慢下来,年轻的参展人却大批涌现,比起老人的顽固,他们更为灵活。”
本届影展剧情片单元《女导演》的女导演杨明明收获了很多关注。这个北京胡同里串着长大的女孩,1987年出生,自导自演,想用两个女孩和一台D V来讲故事,在带有男性生殖隐喻的D V面前,两个女孩不断变换着拍摄主体,再通过一个设想的共同的情人,用摄影机来展现两个女孩不断变化的心理距离。“这种形式上的创新让人印象深刻。”栗宪庭说。
“近年来纪录片在表达形式上最重要的突破,或许在于导演本人的出现,即导演有意识地将自己变成影片的主角,并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讲述。”王迟说,导演的个人生活、拍摄、制作影片的过程都被呈现在影片里。这也就是所谓的“自传体纪录片”、“第一人称纪录片”,或某些评论家所说的“私影像”。
本届影展中,就有《坏掉影片》、《是你吗》、《生活而已2》、《中国协奏曲》等。对吴文光等纪录片老人带着80后式的批判色彩而来,薛鉴羌、吴昊昊等的出现被崔子恩视为“独立电影与地下电影的断代”。
“他们是私影像时代的人。在这里,个人性还是压倒国别性,观众能看到作者的鲜明态度,对影片的争议也直接指向导演个人,没有个人色彩就没有他们的影像。”在崔子恩眼中,踏踏实实的中国独立电影,“非专业也非政府”。
这种个体的解放也暗合栗宪庭期待的“小环境建设”,“当整个主流文化趋向消费和娱乐化的时候,当我们无法靠‘愤怒’改变大环境,甚至连愤怒都言不达意的时候,我以为我们能为文化所做的努力,就是促进各个领域民间‘小环境’的形成。也许,阻止最烂的文化不是愤怒,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以最质朴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灵。从‘小圈子’到‘小环境’,甚至到大环境,那是每一个真挚的心灵如同小溪一样慢慢汇成起来的。”
也许,阻止最烂的文化不是愤怒,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以最质朴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灵。从“小圈子”到“小环境”,甚至到大环境,那是每一个真挚的心灵如同小溪一样慢慢汇成起来的。
——— 栗宪庭
(以下视频均由南都深度新闻部、音视频部联合出品)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南都记者专访栗宪庭
栗宪庭:所有的文化都是从民间起步的,包括今天的独立影像,它肯定是应该是合法的,对这个国家的新文化建设是绝对有好处的。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3MTg0MTk2.html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南都记者专访王宏伟
王宏伟:纪录片有一定揭露现实的功能,但在中国往往会被强化、夸大,我个人不太喜欢。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3ODAyMjA0.html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南都记者专访崔子恩
崔子恩:我们被词语囚禁,所谓电影都是指电影局电影;失掉权威,就没有安全感,我们有一种“被压迫文化”,难以真正独立;现在文化上的很多歪门邪道都和电影有关。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4NDI5MTAw.html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南都记者专访87后独立电影导演杨明明
她的获奖作品《女导演》讲述两个女孩和一部DV的故事,在带有男性生殖隐喻的DV面前,两个女孩轮着掌机,展现不断变化的心理距离。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5MzM5OTM2.html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BIFF2012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附排片表)
view.php?tid=7228&cid=20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张海涛:选择即为一种价值判断——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影像单元策展手记
view.php?tid=7182&cid=20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结束 结果近日公布
view.php?tid=7184&cid=20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征片信息
view.php?tid=6710&ci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