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艺术家宋冬将“穷人的智慧”六年装置胡同带进798

艺术家宋冬将“穷人的智慧”六年装置胡同带进798

2011-07-16 17:06:07 来源: 新京报 作者:李健亚

布展现场

布展中的宋冬

布展中的宋冬

宋冬将北京胡同生活直接搬到了威尼斯的展厅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宋冬让世界艺坛看到了北京胡同生活的真实样态。如今,他所展现的北京胡同生活又将走进798。昨日记者获悉,宋冬将在7月16日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全新个展“穷人的智慧”中,展现北京原汁原味的胡同生活。据介绍,这是宋冬首次集中展出此系列作品。

这个命名为“宋冬馆:大杂院”的展览项目,是由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比奇-库莱格选的。在威尼斯主题馆军械库中,“宋冬馆”在主题展区的首个位置展出,宋冬将展区分割成11个空间,用其曾经居住过七年的旧屋(百年老屋)和收集来的不同人家的100个大衣柜,构成了北京胡同生活的样本。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告诉记者,宋冬的作品被摆在展区首个位置,主题展由此拉开,往年都是最重要的作品摆在那儿,因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感到振奋。

目前宋冬馆还在威尼斯展出,不过作为同一系列的其他装置作品却将在本周六出现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届时观众将看到宋冬这一历经6年的创作全貌。

宋冬告诉记者,“穷人的智慧”艺术系列计划从2005年就开始创作,灵感几乎全部来自于从小就经历的四合院生活,他从小就对邻里和朋友们习惯性的“借权”(借助其他物或事件的权利获得人的权利,来扩大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行为发生浓厚兴趣。在《与鸽共生》中,宋冬就用废旧的门窗和家具建起了一座两层的现代建筑,分别是屋顶的空间和鸽子笼,“胡同里居住的人是有意识地‘借权’。”

当代艺术不再是春卷?

栗宪庭曾经提出“春卷论”,把中国当代艺术看做西方艺术大餐中的一道中国点心。顾振清认为近两年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他说,从宋冬此次在主题展中的表现来看,“欧洲的学术系统开始真正接纳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陪衬,也不是春卷。”而这种中国当代艺术力量的崛起,在顾振清看来主要还是通过主题展上中国艺术家的表现,而不是中国馆,“中国国家馆存在权利和商业投资的干扰,在遴选上有特殊机制。”不过,本届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彭锋告诉记者,此届中国馆的艺术家表现还是很好,现在一些评论是缺乏对国外整体情况的了解,“事实上国外艺术家商业味非常浓,而中国馆的一个主要限制是展览场地条件太苛刻。”

艺术档案 > 中国首个人造子宫,在郑州诞生

中国首个人造子宫,在郑州诞生

2024-11-24 10:22:38.815 来源: 一条 作者:



将胎儿放进一个“特殊装置”,

用管道和母体连接,

任何和胎儿血型一致的人,

都能这样在体外“孕育生命”。

机器孕育生命、体外“怀孕”,

这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或许正逐渐走向现实。

 

3.jpg

▲ 

也门分子生物学家Hashem Al-Ghaili

构想的“人造子宫工厂”的概念图


1732414840196.jpg

全文详见:

中国首个人造子宫,在郑州诞生


今年7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了第四次“去ECMO化人造子宫动物实验”,

胎羊在母体外存活达90分钟,

为世界首例成功案例。


这个中国唯一的人造子宫团队,

其中大部分人是90后,

由医院胸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的临床医生自发组成。

他们像个“先锋队”,

没有固定实验室,常常“换地方”,

没有舆论支持,就拿自己的情怀凑。


面对伦理质疑,

团队负责人赵高峰解释,

人造子宫不是为了批量生产婴儿,

而是为了让没法继续留在子宫的胎儿继续生存。

“人造子宫要解决的不是人的生产问题,

而是生存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