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栗宪庭:艺术家群——落!
  • 栗宪庭:艺术区要响应“势”
  • 宋庄及其象征
  • 岁月·宋庄——宋庄艺术区发展的起承转合
  • 广西当代艺术30年
  • 参与的力量︱用艺术活化“普通乡村”
  • 大墙、逃亡与涂鸦
  • 宋庄房讼案新动态丨村民侵犯艺术家:一堆土被判罚25000元
  • 艺术家群落化生存报告
  • “70、80、90后”青年调查:80后生存压力最大
  • “70后”,这个名称代表什么?
  • 80后: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
  • 80后生存调查:我们一直努力社会应多点包容
  • 对年轻艺术家的误读与反思
  • 年轻艺术家是一种“现象”
  • 青年艺术家:逆流上位
  • 匈牙利弗拉什美术馆馆长托特·诺伯特谈匈牙利当代艺术
  • 策展人生态报告之一: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 常宁生:德国当代艺术考察
  • 2015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艺术节启动公告
  • 中国如何办“艺术产业园”和“创意文化区”
  • 野地、野生和野性不是贵州当代艺术的专利
  • 樊林︱南方不是孤岛,我们通过水域相连
  • “当代艺术”能否找到地方生存法则?
  • 张海涛:新老交替时代的青年艺术生态
  • 实验艺术进美展,圈里人的说法
  • 彭德:当代艺术能进入美协的展览吗?
  • 邱志杰:当代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 杭春晓、刘鼎、史金淞对谈双年展机制
  • 波士顿美术馆展播《时钟》 票价高达200美元
  • 黄边站:实验艺术教育的“乌托邦”
  • 华语地区年轻艺术力量盘点
  • 雅昌(北京)艺术中心正式落成
  • 艺术乡建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的反思和转型|从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谈起
  • 程小蓓答《上海证券报·艺术资产周刊》记者唐子韬问
  • 对话︱徐志伟与“圆明园画家村”
  • 开发商强拆北京艺术区:态度恶劣且不退租金
  • 城市聚焦:纽约
  • 昌平五村庄将打造京北艺术家集聚区
  • 798“保卫战”:电子城到艺术区的华丽转身
  • 邱志杰:世间本无师徒
  • “宋庄农民房买卖第一案”进入判决后执行阶段
  • 艺术区“被拆迁”的必然性和艺术家们选择
  •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
  •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8月8日亮相央美美术馆
  • 研究与赞助:非营利艺术机构的初衷与坚持
  •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徐冰就任的意义

    徐冰就任的意义

    2008-04-08 13:18:19 来源: art218 作者:artda

    文/贾方舟

      徐冰就任中央美院副院长是一个富有期望值的信号,也是2008年艺术界第一件最重要的事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我所以这样讲,不是从徐冰个人行为的角度,而是从官方对他的接纳和认可的角度看问题。徐冰无论是在国际主流艺术还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都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的极具前卫色彩的艺术倾向有目共睹。正因为如此,他能被官方接纳、被官方委任到中央美院担任这样一个重要职务是出人意料的、破天荒的,不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不会有此举措,如果早几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们不会忘记89后的中国前卫艺术家的那段历史,有条件的漂洋过海到西方“兴风作浪”,余下的部分转入“商海”,部分转入“地下”。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那些依然坚持信念的艺术家至多是在私人空间偷偷摸摸地做个小型展览,只通知少数圈内人士来看看,若被发现就会被查封。他们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真的有些像“地下工作者”了。到90年代后期,这种情况始有改善,他们的展览也逐渐从 “地下”走到“地上”,从私人空间进入边缘空间(例如旧厂房一类,还说不上是公共空间),官方的监控也稍有松动,只要不涉及“红”、“黄”两色,也就不再过多干预。在艺术上这一逐渐宽松的过程,从圆明园画家村的强行解散到宋庄画家村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就是最好的说明。回忆这个过程,目的不是一味地站在前卫艺术的立场说话,我只是觉得,一个国家和社会应该给艺术家从事艺术的宽松条件,艺术家有权在艺术上作自由选择。

      徐冰以一个自由艺术家的身份被官方委以重任,重要的不在徐冰是否应该进入国家的教育体制,而在国家和政府对徐冰这样一位自由艺术家所取的态度! 就这个意义上说,徐冰就任中央美院副院长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无疑是2008年艺术界第一个最重要的事件。这一明智之举反映了国家和政府的与时俱进和宽容姿态,也反映出中央美院作为一个高等艺术学府的学术胸怀。在此,我想再次借用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只有在人类社会达到足够的开放水平、个人能够自由发展自己能力的时候,人类社会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 爱因斯坦谈人生》)。

      至于徐冰上任以后会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在我来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就任”这件事本身。当然,他的就任,也留给人们不小的期望值,但关键仍不在他自己,而在国家和学校能给他多大的空间。徐冰是一个有思想且有能力完成其想法的人,早在80年代留校任教期间,他在教学上就有过人的举动。我一点不怀疑他的能力,关键就在他做事的空间有多大。在这个位置上,他不能像一个独立艺术家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几年前,陈丹青曾应聘于清华美院,因无奈于体制的局限不得不辞职,这还仅仅是一个教授的职衔,作为一个副院长,徐冰能做什么,由于被限定的因素太多,我不敢寄予过高的期望。我更看重的是徐冰在这个位置上的“象征意义”,是官方对一个前卫艺术家的认可!至于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做出什么,我相信,学校给他多大空间,他就会做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