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我如何看待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当代艺术院”以及当代艺术名家集体“招安”现象,其实它对我而言一点也不意外。只是“当代艺术院”听起来非常别扭,本来艺术研究院从学术建制上应该包括当代艺术。从名头上看,“当代艺术院”应该跟艺术研究院是等同关系,而不是隶属地位,“院中有院”是牌子的乱伦,难道设立当代艺术研究所就不过瘾、不气派吗?它显然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浮躁的一种表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前不做当代艺术领域研究吗,到了现在来成立一个不伦不类的“当代艺术院”。
从首批收编人马看,基本是些画家,他们有绘画经验倒不假,但要承担当代艺术发展与研究的智囊作用是值得怀疑的。我个人完全不相信像F4、蔡国强、周春芽、曾梵志、叶永青这些人有什么学术思想可言。从巴黎“奥运火炬”事件便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内在根底,他们大部分人是特定时代造就了这批反体制“英雄”, 他们一度的艺术热情、个人理想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如叶永青、周春芽不过是夹杂在圈子里的“哥儿们”而已,他们艺术创作水平是平庸不堪的。再如蔡国强是个地道的“玩”家,一切在他哪里都是玩的材料,根本没有艺术家应有的思想精神与人格灵魂,像曾梵志与刘小东则是艺术市场化的幸运儿,他们本身的艺术作品是不值一提的。
事实上,这些人凑成一个“当代艺术院”是不意外的,从外界的冷淡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从“奥运火炬”事件到“威尼斯双年展”就公示了这批人的历史归宿。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机会主义始终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结构势力,大至国家政权的变更,小至个人荣辱的转变,总跳不出机会主义的鬼把戏。从起义到招安、从践踏到感恩、从反叛到和谐,它反复验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性与历史命运。当机会主义充满了机遇活力,一切艺术全然瞎扯谈!文化艺术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当人无法获得普遍的确立,别说成立个“当代艺术院”,整个中国文明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