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新媒体艺术是“短命”艺术吗?
  • 许煜︱ChatGPT:机器的末世论
  • 互联网和新媒体艺术--访本杰明·维尔
  • 中国新媒体艺术收藏环节缺失
  • 在后数字时代
  • 邱志杰、宋冬等在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所做的贡献
  • 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
  • “实践”的序言
  • 新媒体艺术的成熟和走向:1997-2001
  • [视频]声音装置艺术讲座——身临“器”境:探究性与交互性的艺术环境
  • 网络艺术:新媒体还是“新玩具”?
  • [视频]武汉大学公开课:微生物学(1-5集)
  • 现场︱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搞艺术?
  • “聚光” 城市公益艺术展
  • UCCA-“艺术眼”系列:当艺术与科学相遇
  • [视频]复旦大学公开课:病原生物与人类(1-14集)
  • [视频]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人学(1-16集)
  • 凯文·J.米切尔︱自由意志是一场幻觉吗?
  • 声音艺术的定义困境
  • 【现场】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
  • 讲座︱张海涛:人工智能学与AI艺术观念简史——AI、哲学、艺术的历史逻辑
  • 脑洞大开:科技究竟可以为艺术带来什么
  • 艺术家奈杰尔·斯坦福音乐视频《声音形象化:科学vs.音乐》
  • Raqs媒体小组:对历史首稿的修正
  • 寻找加拿大发光的魔法森林
  • [视频]莎娜·莫顿《低语的松柏》
  •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 2020年度全球人工智能算法艺术作品精选20件
  • 范迪安与张尕对谈新媒体艺术
  • 11.17直播︱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NO·3— 在AI冲击下,不可视艺术的智能拓展
  • 新媒体艺术既是脱控,也是掌控
  • 媒体领域中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的交互关系
  • 艺术家将CRT屏幕转变成由光笔控制的视听合成器
  • 在装置“白日梦”的蓝色光线中进入另一个空间
  • 比利时互联网艺术家德克·佩斯曼:Internet.art=New Media
  •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 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
  • 沙龙︱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AI艺术的衡量标准究竟在哪儿?
  • 2019国际生物艺术大展“生长”
  • 讲座︱可编辑的未来: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法律和艺术维度
  • [视频]TED:Natasha Tsakos的多媒体戏剧之旅
  • 张海涛︱未来太空艺术:超人、机器人、外星人——超人类后人本主义
  •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正式挂牌成立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I)
  • 2016、2017年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16、2017年 > 张海涛:透过选片探影像教育现状——第十二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选片手记

    张海涛:透过选片探影像教育现状——第十二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选片手记

    2016-01-31 13:52:12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

    张海涛:透过选片探影像教育现状
    ——第十二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选片手记

    从今年及近两年的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工作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影像征片的资源在不断的增加,这个群体的资源主要来自高校教育中的新媒体艺术、实验艺术院系的设置。这两个院系及相关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创办之中也遇到过诸多困难,时至今日,初见成绩,逐渐体现其积极的革新力量。

    这次展览实验单元除了征集的六十部影片,我还邀请了八大美术院校新媒体影像艺术专业和动画专业的老师组织师生投稿,这届影展实验单元有意识的向各大院校倾斜,试图给影像艺术教育建构一个交流的平台,最终从104件征集作品中选出32部优秀作品参展。虽然有些作品存在问题,近年的影展作者逐渐趋于年轻化,但不乏优秀的作品成为亮点,需要鼓励,释放一些活力。今年我邀请了多年从事影像教学与管理的中央美院数字媒体系主任费俊老师与天津美院影像艺术系主任张锰老师和我一起选片,选片中也发现投稿的在校生或刚刚毕业的院校学生占85%左右,而曾经受过影像教育或从事相关职业的艺术家占93%左右,约7%是从事其他学科爱好影像艺术或以跨界艺术家身份从事影像创作,而动态新媒体影像艺术专业在全国十五年前还近乎空白,之后全国便掀起了一股创办实验艺术、新媒体影像艺术专业的潮流,成为学院当代艺术革新中的一个主力。

    从这次选片结果看出实拍录像占近乎一半的比例,实验动画占一半的数量,而实验长片(半小时以上作品)占的比例较少的约3-4人;从关注的题材看出青年人表现青春记忆、私感受、乡愁、困惑、迷失的生存状态的偏多,关注当下社会题材中城市化建设与自然的关系也占有一定比例,而对于政治话题关注较少,终极话题:如情感、死亡、神秘力量的关注也相对多。

    另外此次征片资源中从媒介、技术、语言的实验中看出,川美语言创新性很强,视觉新颖,但有些动画人物造型不讲究;而央美、西美动画的有些同学基本功及技术扎实,但受到传统动画影响太大,语言实验性不够;而跨界影像创作者则影像技术相对粗超,有的对影像史不熟悉,有些片子略显老气;国美的导演综合能力强但受到江南大环境或老师影响较重,尤其受杨福东的作品气息的影响。
            
    学院影像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最早十几年前全国陆续开设的新媒体、实验艺术学院或系,如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中央美院的实验艺术学院、数字媒体系、电影与影像系;四川美院的新媒体艺术系;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前新媒体艺术学院);湖北美院动画学院;广州美院实验艺术系;北京电影美术系新媒体艺术专业等。学院影像教育最初创办时不成熟,以后便会逐渐失去专业的开拓性,现在是各大院校风风火火的变革期,但也存在着很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未来独立影像的实验室除了民间以工作室和机构的方式存在,还有一类就是体制内的艺术院校实验室。民间机构或工作室除了艺术创造,还需要与产业设计结合来维持工作室的运营和生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院校工作室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性人才,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两者不论从艺术史脉络的发展还是现实社会创造性的精神需求都是有意义的。独立影像将会从自由身份的艺术家自学向院校实验室受教育转型,这是与其他媒介的当代艺术所不同的,它更需要专业性和技术性。

    实验室在院校里创建,有很多优势:
    1、资金、设备方面,在院校申请资金相对稳定,设备也会有所保障;
    2、师资可以挖掘:从国外留学师资进行招募或与当代艺术领域成熟的艺术家对接;
    3、生源、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和数码产品,从技术、兴趣、感受上更符合他们的生活状态;
    4、系统的学习媒体艺术史或电影史,学生更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与国外进行交流更方便,很多交流是院校间促成的;

    不足

    当然院校作品客观的看依然存在着几个问题:在技术上过于强调形式,与表达内容不符,重复性思维多;学校要避开模式化方法论教学,模式化会让学生缺乏发自内心的体验性创造,因此作品很难“跳”出来打动人;另外有的院校与北京、其他影展的交流太少,独霸一方,不相往来;学校由于意识形态保守,怕受独立影像的牵连,自我审查严重影响到作品的品质;学院论资排辈,以致民间很多好的艺术家由于身份和学历受阻被挡在大门以外,成为当代艺术的一大损失;还有很多院校注重学生的就业,不得不把影像专业的定位产业化,而实验影像艺术成了部分学生的爱好和自我选择,学生走出学校便没了消息,影像类型比例失调也将把影像艺术的教学弄得很平庸……因此我们这次影展可以就这些影像教育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

    张海涛         
    2015年7月24日于北京

    第十二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

    实验片单元选片人:张海涛、费俊、张锰

    实验片单元评委:陈侗、顾振清、王水泊

    [实验创新奖]
    作品:《隐于水中》 导演:闫龙娇
    作品:《地久天长》 导演:钟甦

    实验片单元入围影片
    实验长片

    缺失|韩涛|86分钟
    边缘之边|瑭华|44分钟
    见何见|黄文亚|12′11″、8′38″、14′23″

    实验短片
    风景|文亓|5′54″
    呐喊|梅键|9′15″
    远行|赵小伟|11分钟
    布林|贾茹|8分钟
    彼岸|刘斌|5′29″
    制造谎言|马豪|4分钟
    隐于水中|闫龙娇|8分钟
    大武汉|张彦峰、周罡|10分钟
    非此即彼|于子洋|17分钟
    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蝉鸣知了|24分钟
    醒醒|都湘蓉|6′33″
    异|范江流|19分钟
    宁化|康迪|17分钟

    实验动画
    事件|宁佳伟|5分钟
    荒诞祭|李昂|6分钟
    十八重天|邓强|8′20″
    一分钟艺术史|曹澍|1′5″
    人类|杨博|5分钟
    吞吞吐吐|行行|3分钟
    嗯哼|王玉子/毛泽阳|1′46″
    众妙之界|叶佑天|6′7″
    地久天长|钟甦|7分钟
    鸟|张谋娇、刘彤、郑皓|2分钟
    能量|吴超|4′4″
    13130959350|林永红|6′22″
    窗|孙乐|6′44″
    河|Isabel Herguera|6′50″
    绅士们|李菲|5′54″
    是什么控制我们的身体|李俊成|2′35″
    0613|权宇轩|5分钟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第十二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入围影片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BIFF2015实验片单元获奖影片及获奖词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BIFF2015纪录片竞赛单元获奖影片及获奖词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BIFF2015剧情片单元获奖影片及获奖词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