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16、2017年 > 现场︱“人机合一”人机关系艺术展

现场︱“人机合一”人机关系艺术展

2017-03-28 09:28:56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

2017-3-26,北京宋庄NO SPACE“人机合一”人机关系艺术展开幕现场。策展人:张海涛;学术主持:费俊;出品人:张兰;展览持续至5月26日。

 

▲ 开幕现场

视频︱《人机合一》开幕现场

▲ 吕连涛作品《一排腿》

▲ 邵煜璇作品《追光逐律》局部

▲ 邵煜璇作品《追光逐律》

▲ 宁筱函作品《置幻》

 

▲ 裴玉林作品《行旅图》

▲ 杨铭作品《洗》

▲ 孙贝蕊作品《黑客数据信息可视化?》

▲ 孙贝蕊作品《黑客数据信息可视化?》局部

▲ 陈娱作品《蚌感》

▲ 陈娱作品《蚌感》局部

▲ 陈娱作品《蚌感》

 

 

▲ 左起:出品人张兰,策展人张海涛,参展艺术家裴玉林、邵煜璇、陈娱

▲ 吕连涛作品《一排腿》

▲ 邵煜璇作品《追光逐律》

▲ 裴玉林作品《行旅图》

▲ 杨铭作品《洗》

▲ 宁筱函作品《置幻》

▲ 孙贝蕊作品《咦?碰到我了?》

▲ 孙贝蕊作品《黑客数据信息可视化?》

▲ 陈娱作品《蚌感》

▲ 开幕现场

 ▲ 开幕现场

 

艺术家部分参展作品 

邵煜璇

▲ 邵煜璇《The distance , the melody》

材料:感应器、激光、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16

作品简介:
作品是一个基于感应设备的交互艺术装置,通过机械手臂将声光电三种独立要素进行结合,观众靠近时便可操控机械手臂的运动,触发感应器,给与不同于常态的音色设定,光线乐曲应运而生,旋律存于你我之间,从而形成复合的新媒体感官体验。

 

吕连涛 

▲ 吕连涛《一排腿》《A row of leg》;互动装置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680cm × 60cm× 60cm
时间:2016

作品说明:
“我把抖腿的动作抽离出来复制,把微妙的动作和声音累积、放大。很烦躁。这时的抖腿变得很凶悍,很猛烈。就像有劲没处使的我们找到了某种出口。既强悍又无力。”

▲ 吕连涛《舌头》《tongue》;互动装置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20cm × 20cm× 20cm
时间:2016

 

 ▼

宁筱函 

▲ 宁筱函《置幻》

材料:VR、影像等装置 、VR虚拟现实技术
时间:2016

作品说明:
置幻,意即置身于幻境之中。在程式化与体制化的社会形态中,自身的感官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顾及。而在我试图构建的虚拟现实之间,观者获得经由感官驾驭身体的体验方式,并以这种方式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互动中去探索全新世界。


 

裴玉林

▲ 裴玉林《行旅图》;互动装置

材料:现成品与投影
尺寸:尺寸可变
时间:2016 

作品说明:
作品通过安检扫瞄仪器中的日常物品进行整理和摆放,将安检带传送的行李作为山水图卷,将虚拟的游山玩水与现实的出行有机的结合,构成新的视觉表达。

 

孙贝蕊

 

▲ 孙贝蕊《咦?碰到我了?》《Eh? You touch me》;互动装置

材料: 综合材料
尺寸:55cm × 55cm × 6
时间:2016

作品说明:
肌肤之间的亲昵是一种自然的原始感情的表达,身体是不可能撒谎的,由某些触摸而激发的颤栗是人本身最自发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直接,真实,自然。

感受是说不明道不清的,但肉体的感受确是说得清的,它是因为触摸了“我”的“你”,是因为温度、质感甚至是某些轻声耳语。当触摸介入到身体上时,器官的扭曲与皮肤细胞的颤栗似乎都在表达着情理之中的某些感受。触摸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和映射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

▲ 孙贝蕊《黑客数据信息可视化?》《Hacking Data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互动装置

材料:宣纸、数字微喷、木刻版画、影像
尺寸:200cm × 70cm
时间:2015

作品说明:
这是一个关于黑客的作品,我试图站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去解读黑客这一全球性的群体。这些黑客的形象是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里的鬼怪形象,因为我发现这些鬼怪的性格特点与袭击方式与这些黑客惊人的相似,于是,我将中国古代鬼怪的形象以木刻版画拓印的方式分别赋予给了这几位黑客。

这个作品是来源于对于黑客这个群体的一组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分析,黑客始终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他们的数据一定非常有趣,抱着这种态度我对黑客的各项信息进行了深入的采集与研究,通过大量的世界著名黑客案例以及各种纪录影像,最后整理出一套基于黑客的信息数据可视化设计。

 

陈娱

▲ 陈娱《蚌感》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100cm × 200cm
时间:2016

作品说明:
“褶”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声音。每一道生活中的褶都有它的故事和它所赋予的感情。作品将冰冷的病床静置于空间中,通过数据控制电机拉扯布面,在床单上不断形成不同形态的褶皱,带着不断纠结的情绪布面一次次紧皱,缓缓抚平后再次聚紧...
 

杨铭

▲ 杨铭《洗》《Wash》;自动装置

材料:大理石、机械联动
尺寸:100x42x42cm
时间:2009

作品说明:
《洗》通过表象与时间的合作来强调这种仪式性的达成。大理石慢慢的摩擦产生一小堆白色粉末,通过“洗”这一简单和持续性的动作来隐喻时间作用于个体的力量,日常的重复性事物通过对于个体的消耗和自毁,从而最终达成某种神性的过程。 

 

▼ 参展艺术家简历

邵煜璇
1993年生于山东青岛,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媒体工作室

参展
2017 “人机合一”人机关系艺术展;NO!SPACE,北京
2016 《触摸声音》“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太庙艺术馆
2016 《Touch Sound》Adidas“夏练国度”#就秒你#足球艺术展,上海世纪公园
​2016 《触摸声音》“发生·发声”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
2015 《AR-Our Space》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

获奖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生优秀作品二等奖
2015—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 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 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

吕连涛
1987年生于河北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6年至今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在读

参展
2017 “人机合一”人机关系艺术展;NO!SPACE,北京
2016 “尖先生与卡小姐”,项目B,宋庄美术馆
2016 “发烫的冰”,陌上画廊
2016 “常青藤计划2016年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天津美术馆
2015 “这是一句谎话”onspace,北京
2015 “楼上楼下”元典美术馆,北京
2014 “一见青年” 西五画廊,北京
2015 “一见青年”半空间,上海

————————————

宁筱函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就读于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获奖
2015 全球微软创新杯用户体验挑战赛世界公民提名奖(全球前十)
2014 交互北京创想大会活动《时效商店》一等奖
参与制作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超”胡同项目

————————————

裴玉林
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得学位学士;现中央美院研究生在读

展览
2016 央美毕业展
2016 “七天都是开幕式” 
2015 实验艺术优秀作品展“视觉方式”
2014 “自我表达”教检展

————————————

孙贝蕊
2014年-201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专交互方向
2012年-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2008年-201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参展  
2016年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本科生毕业展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
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

获奖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作品二等奖
2015年公益App“B with U”获得2015年度微软Imagine Cup 全球大学生挑战赛“世界公民”组优胜
2014年App“一亩三分田”获得交互北京创客马拉松app设计优秀奖

————————————

陈娱
1992年出生于大连;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中央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专业研究生在读

2016 作品《生·发》央美毕业展并参加全国千里之行展览
2016 北京设计周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执行和协同策展、workshop策划执行
2015 北京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参展和策展,参展作品:《living in BAITASI》2014 全国MI媒体论坛活动担任执行策划

————————————

杨铭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4 光环;空谷艺术空间;杭州
2013 有限“再现”及收藏的游戏;地一现场;北京
2012 有限“再限”及收藏的游戏;杂货铺空间;广州
 
联展
2015
时间病——控制时间的人都被时间控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Anger Leaner美术馆;奥地利
2014
电光火石:桀骜不顺的对象;泰康空间;北京
世界砼;十万空间;北京
二十四艺术计划 Naissance;今日美术馆;北京
找朋友;今日美术馆;北京
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波恩当代艺术中心;波恩;德国
2013    
假的;NUOART 空间;北京
无常之常;米歇尔宫;威尼斯;意大利              
内景,个体的经济化:来自德国与中国的艺术;南京金鹰美术馆
2012
慢活;荔空间;北京
问题现场;空谷艺术空间;杭州
唯物志;深蓝艺术空间;杭州
2011
FORTGET ART项目;艺术界杂志

人机合一
——人机关系艺术展

策 展 人:张海涛
学术主持:费俊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娱、宁筱函、吕连涛、裴玉林、邵煜璇、孙贝蕊、杨铭

开幕时间:2017年3月26日(周日)16:00
展览时间:2017年3月26日—2017年5月26日
展览地点:NO!空间[NO!SPACE]
空间地址:北京·宋庄徐宋东五街90艺术区临街2号
联系电话:+86-13911452722
E-mail:Nospace@outlook.com
媒体支持:艺术档案 www.artda.cn

 

张海涛: 人机关系之“人机合一”

人机艺术是借机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机器关注人的社会历史、现实生存环境与状态;也会借“机”谈论对未来想象的可能性,反观现实,从而打破艺术描摹和反映现实的模式。人机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将人工仿真技术作为媒介载体,加以艺术的语言转换。人机艺术跨越物理、生物、数字几个领域,是艺术的集合体现,它与我们有情感交流,不只是我们生活中实用冰冷的工具。除了可以讨论人工机能对人类的影响,也需要有想象力的造型,通过非功能性的自动装置来表达思想与伦理,而非自动化设计的实用机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逐渐由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拓展到人机合一的关系,两种关系可能会并行或交互发展与融合,人机合一是人机关系终极的精神观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潜意识一体化的状态。

人机将来逐渐会成为艺术作品中的主角和载体。人机关系是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物之外新的生存关系,我们与人工生命,人造物的和谐相处成为关系美学中新的伦理课题。这也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问题:人造的自动化给我们将带来什么改变,自动化的意义是什么,是实用服务、创造精神感受还是毁灭自然物性,这也会引发我们对“自然·人工自然”课题的讨论和判断。

人机合一的几种技术呈现和交互方式

1、自然人体与人工机体的组合;2、自然人思维与人工思维的结合;3、人机虽然没有在身心或身体结合,但人类可以由传感器对人工机体进行控制;4、人在创造机器时就融合了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实也是一种人机合一的方式;5、人与人造人、人造动物或人造物体的关系:人与数字虚拟人、虚拟世界的关系,甚至人与通过机器而克隆、杂交出的生物的关系和伦理。

人机合一的艺术化处理与转换

人机艺术其实也是科技与艺术关系的体现,科技具有发现和实证的特点,而艺术必须有想象的空间,这里人机谈到艺术语言问题,人机语言是也可以从造型、色调、声音、质感、材料、动态、空间、道具、环境、身体、技术、化妆、身份、气味等等艺术元素入手来进行转换、创新和想象,借不同的题材和符号来表达当下人的观念和感受。

未来终极的人机伦理

60年代的人机不具备智能化,后来逐渐有了人工智能化机器人,需要增加传感器、人机交互系统以及其自主性。未来机器一旦成为我们生活中如手机、电脑、网络无法隔离的一部分,我们必然会面对很多伦理道德、情感、甚至是法制问题的挑战,如与机器人的感情纠缠,甚至会超越我们对宠物的情感,因为他们和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形象更相似,相比其它动物更容易接近,投入大量情感难以割舍,甚至排斥其他人类。反之亦然,机器人也可能陷入与人类不分你我的情感,如《人工智能》、《Eva》机器主人公的痛苦体现,在他(她)得到来自人类家庭的关爱后,也为投入所有的情感而无法自拔,但多数人类还是把他们视为异类或物件,进行大量销毁,场面极其残暴。不论自然界的有害生物还是有害人工智能的身份的认定,这个标准都是以对人类的利益弊端来判断的,这也是一个权力化的界定标准。未来应该制定保护智能机器的利益的机制,同时也应该制定机器人犯罪、审判、奖罚规定,目的与人类和平、自由、平等的生存,甚至监督人类犯下不利于地球生态与文明发展的行为。

结语

高端人工智能自身系统会随着经验的演化,不断自我学习、创新。当下与未来的趋势是大数据暴增、万物互联、再向万物智能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会将平凡的人类变得更伟大,逐渐成为驾驭机器的人;而智能机器会逐渐改变社会结构,人与人的交往增加至人与机器的交往结构,会让人类智能、智力下降逐渐产生懒惰思想;同时需要健全智能网络部门,预防或管制机器人犯罪。人工机器社会也会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语言和文化生活,人类只有在顺应时代大潮流的基础上迎接各种有利或有弊的挑战,人类文明才能有所创造和发展,人工机器也会逐渐成为未来艺术世界中具有创造力的主角。

2017年3月14日

 

——————————————————

【关于“NO!空间”】
NO!空间[NO!SPACE]是位于中国北京宋庄艺术东区的小型实验项目空间。空间通过展示国内外当代艺术家艺术项目,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在媒介、语言、观念表达等纬度上的一切可能性。我们强调开放的国际视野,同时关注本土艺术的价值观和学术态度。

▲ NO!空间[NO!SPACE]外景

▲ NO!空间[NO!SPACE]内部

▲ NO!空间[NO! SPACE]内部 

 

▼ NO!空间[NO!SPACE]展览回顾

[现场]破案小组:营救行动

[现场]“自动寓言”张沐辰人机关系艺术项目

[现场]“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

[现场]动·静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