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哲学 > 理论符号学的认识论转向

理论符号学的认识论转向

2012-01-12 10:33:51 来源: 学者文库 作者:李幼蒸

  本文讨论,由于其全球性和跨文化的发展,一般符号学研究方向和对象在新世纪的战略性转移。全球性符号学或者符号学全球化趋向显示,目前符号学研究正在朝向于比较学方向。结果,全球化符号学可以相当于广义的比较符号学,从而导致对一般符号学或理论符号学身份、方向、对象的再反省。符号学运动在全球化时代将获得一种新的动力。新时代符号学在理论上应该同时联系于欧美的和非欧美的学术---文化传统。它也将联系于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实际上,符号学将成为对人类全体人文学进行重组和改造的理论基础之一。记号一直是符号学史上意义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概念单元。然而过去几十年来,意义问题越来越扩大到全体人文学话语的结构和构成。换言之,我们今日对符号学进步的关切,密切地与整体人文科学进步的努力相联系。因此,符号学可以看作全球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现代化的主要门径之一。随之,符号学运作的主客体域,也将逐渐从现实世界向学术话语世界偏转。
  
  1  全球化符号学的三层意思和符号学作为多元比较研究
  
  1. 1 全球化符号学的三个层次:地理的,文化的,学术的
  在学术全球化时代,一种扩大的符号学概念,可以按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三个层次或维面来构想:地理扩展,文化沟通,以及学术机构的重组。符号学全球化概念涉及这三个不同的维面。首先,它是已经确立的欧美符号学向非欧美地区的地理上的扩展。这是目前国际符号学活动的基本部分:,这也是欧美符号学科学向其他地区的单向扩展。在文化的维面,它表示一种更复杂但也许更具创发性的方面:不同符号学传统之间思想互动或交锋的学术实践。第三各维面也意味著,传统符号学遗产和现代人文科学理论结构之间的理论互动。全球化符号学包含的这三个层次,也可描述为:符号学在社会学的、文化的、以及学术理论的诸层次上的不同学术实践。
  在此意义上,符号学全球化,与一种重组当前人文科学“地形图”的全面规划相联系。事实上国际符号学运动的上述三个维面研究,已蕴涵在我们常用的说法之中了: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理论实践。这些理论目标的追求和实践,与符号学全球化的学术目标紧密相连,
  
  1. 2  符号学作为多元比较研究
  结果,符号学运作在性质上是比较的。比较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学术方面,如领域、学科、学派和文化传统。全球化等于是相当于其“空间”整体的任何地理扩充。符号学全球化的上述三种类型,应当用操作性词语表示如下:广义的比较学实践。任何比较的学术运作都意味著,超越单学科框架、联系于在不同文化和学术环境中形成的其他学科所实行的一种研究程序。 因此,符号学全球化可归约为一种普遍比较符号学,后者本质上对立于任何学科中心主义的符号学。此外,比较研究表示着具有不同背景的学者之间的对话,因此产生了一种为实行不同类型学术话语之间有意义的沟通而确立共同基础的必要性,此不同类型的学术话语是由不同的学术构成和制度所决定的。符号学全球化意味著,具有不同学术训练和文化背景的学者之间的对话和合作。首先,记号概念似乎可为不同学术语言之间的沟通提供一种概念“公分母”。然而不言而喻,不同的文化和学术传统的差异性,将使得符号学交流中形成这类概念公分母非常困难。在此意义上,欧美符号学中心主义,反而为比较研究造成了一种操作性限制。我们不可能直接地或现成地把在欧美学术传统中确立的概念系统和推理模式应用于非欧美传统中产生的学术课题。因此在全球符号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欧美知识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展,以及后者在比较学框架内进一步创造性的研究。全球符号学对每一方来说都意味著一种双重努力:现代符号学研究首先来源于欧美学术资源,之后在上述不同比较学层次上创造性地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课题。[ii]
  
   2  符号学的理论身份和符号学作为跨学科运作调节者
  
   2. 1  跨学科多元主义 vs 哲学中心主义
  符号学全球化的一个深层意义相关于两个方面:a)何者为今日符号学研究的更好的模式,以及b)如何最合理地“使用”作为学术课题方法论组织者的“符号学”一词。对前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论性质的:一般符号学或符号学理论,在理论策略选择上,应该以某种哲学为基础,还是应该是跨学科理论朝向的?从认识论角度看,符号学理论研究中的跨学科方向和哲学中心主义,在原则上是相互对立的。符号学的许多理论结论都来自非哲学学科,如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其它。[iii] 此外,符号学理论的哲学中心论必定涉及不同的哲学流派,它们彼此以各种不同方式相互差异,这样就会使相关符号学讨论卷入错综复杂的传统哲学争论争论之中去。上述差别,进而因人们对一般知识的、特别是人文学知识的性质的各种不同解释,而更为复杂。这种差异性也相关于有关当前人文科学现状的不同意见: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科学的当前状态是自然合理的,还是说应当予以更合理地改造?符号学理论的跨学科性格是与任何哲学还原主义对立的。符号学的这一不可避免的跨学科性格,并会进一步被跨文化这种“二度跨学科”的倾向所强化,相应的,人文科学理论形态将同样经受这一双重跨学科方向的冲击。跨文化因素在此的介入,使得人文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更为复杂,例如中西哲学的构成和功能之间的差异,足以使学术全球化发展中的任何哲学中心论主张,面临着更难处理的局面。[iv] 不过也要看到,这种跨文化哲学形态上的分歧,在跨学科理论方向的实证的学术实践中,却可以有力地促进符号学理论的发展。
  上述问题也可转化为这样的问题:如何适当地、富于成效地理解和使用“符号学”一词?我们不妨说,符号学可以在学术操作实践上用作“学术组织战略”的总名。为了论证社会人文科学现状的合理性,符号学当然被纳入前者之内,作为其组成部分。为了改造人文科学或使其现代化,一般符号学首先可被解释为一种重组人文科学的工具。如接受这一扩大的任务,一般符号学就应当先从自身调整其结构或是功能。我们可以更实际地这样提此问题:符号学应按其当前实际状况被理解和接受呢,还是应当相对于所有其他现存学科的理论发展来重新加以定位呢?全球化符号学将可被强化,以作为实现一种新型元理论的基础,用以处理符号学所面临的一般理论问题:这就是人文科学内部的一种多元跨学科理论实践。在此意义上,符号学应当与人文科学整体理论结构问题挂钩,并参与后者的整体重组过程。这一愿望将会进一步强化,当符号学全面扩展到非欧美地区以后。在此扩大意义上的符号学,将可被视为为全体人文科学现代化过程的主要推手之一。不言而喻,跨文化符号学的发展,将使得上述过程加倍丰富化和变得更为重要。符号学的方法论无疑将成为一切比较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之一。符号学家,一方面是专业领域内的跨学科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另一方面也是(对于那些具有一般符号学志向者)在学际边缘地带进行创造性学术目标的探索者。
  
  2. 2  多元跨学科理论对话的中介调节者:职业专门化和思想自由
  因此我们看到两类学者之间的基本对照:学科专业型和跨学科调节型。符号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本身,也应该包括在符号学领域内。符号学倾向于关注不同学科系统的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符号学家是处理多学科间理论关系问题的“专家”。如确,国际符号学学会应该充分运用符号学的这一形象和资源,以更具多元性方式组织国际符号学活动。根据对理论的和应用的符号学的这一新解释,一位理论符号学家,除了在某个或某些学科内从事专业课题研究外,还应“专长于”各个学科内所含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今日没有任何类型的学者比符号学家更适合于,在对世界人文社会科学进行理论重组的共同事业中,担任中介调节的工作。结果,学科中心的学术活动和跨学科的学术活动,彼此可以在扩大的学术环境内相互补充。这两种理论活动,也可以简称为:单学科的方法论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的认识论理论研究。后者可以说成是前者的使用者或应用者。跨学科符号学认识论,是以各单学科本位方法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
  
  3  西方基础:欧美经验
  
  当前欧美符号学研究日趋专业化和学科化。这一倾向固然有助于提高具体课题中分析技术水准,但与现代符号学传统所具有的宏伟理想,渐行渐远。学者们往往批评理论家的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但忽略了以下事实:采取符号学的宏伟形象可能与学者关心人文科学更深远的目标相联系,现代符号学理论家的抱负正可相比于古典哲学家的抱负。符号学作为关于记号思考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丰富的成果早已逐渐沉积在各门科学之内。记号思想特别在前科学时代的诸历史阶段发挥着独立的激发科学发明的作用,并显著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但直至现代以来,随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符号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潮流,才最后形成。符号学,六十年代以来成为一种学术思想运动,并成立了国际符号学学会,在此过程中,法国结构主义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在现当代符号学大家中,不少人都在自己的符号学研究中表现出对人类知识全局关心的态度,而并不满足于仅只作为具体课题的专业研究者。当代符号学运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均与符号学创始者的原初学术理想主义不可分开。[v] 因此,今日国际符号学运动不应放弃这一思想的热情。在“文革”结束后,我们中国学者立即注意到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不仅因为它所包含的人文科学整体论目标的吸引力,而且因为它深入到人文科学的理论基础问题(而不是什么泛论人类知识进步等等),其跨学科的理论眼光对社会和文化现象提出了更有效的新型解释方法论。但是随著研究经验的积累,尽管我们也客观地认识到法国结构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后果,结构主义始终最富成效地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发现传统人文科学中的缺欠所在。例如,结构主义阐释了为什么应该将“现实”或“实在”概念分域、分层、分面把握的理由,以避免在科学研究中首先模糊了对象的构成和身份。大致而言,人文科学中存在有两种缺欠:逻辑推理薄弱和对象脱离现实。[vi] 正是法国结构主义较适切地刺激了中国符号学方向的定位,其中特别是思想的整体观和思想和现实的多元关系性。[vii] 这样,以法国结构主义为主的符号学理论世界,可成为人文科学现行结构分析和革新的主要动力。而对于中西人文科学交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来说,符号学显然应占据主要地位。那末,为什么符号学特别与人文科学有关系呢?[viii] 首先,对于一切自然科学、甚至对于某些社会科学,我们已经有非常可靠和稳定的知识系统可资运用了。而对于不同思想、文化、学术传统来说,有关价值和信仰的问题,彼此没有共同可接受的“对话公分母”。    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样的实际需要而言,我们也需要探讨对话的理性基础(例如各种不同宗教信仰之间是难以在各自信仰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的,因为它们在此问题上大多数是“唯一真神主义信奉者”)。传统的中西人文学术,都是讨论价值和信仰的问题的,特别是各自的哲学,但如前所述,它们难以蠡清人文科学话语内盘根错节的语义世界。
  符号学的跨学科策略实现在两个层次上:学科本位层次和跨学科层次。交互运用两个层次(部门的和一般的),无疑有助于人文科学整体重组的任务。
  
  4  中国符号学的潜力:中国符号学对于符号学全球化的隐含意义
  
  中国符号学的世界意义在于,他的发展,未来也会影响到欧美符号学传统知识的构成。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将使前述人文科学中含有的问题有更清晰、更丰富的呈现,如果它有在全球水平上形成一种学术运动的抱负的话。
  
  4. 1  中国符号学的特色
  在世界一切非欧美符号学实践中,中国符号学别具特色。但我们应当在三个层次上描述目前中国符号学研究:
  a)与西方类似的符号学研究情况
  b)在现存各学科中含有的符号学式思想潜力
  c)在传统中国人文学和中西比较研究研究中的理论性的和实用性的符号学潜在资源

  a)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但还谈不到有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应该以在此表面性观察中获得的了解,作为对中国符号学进行估价的根据。反之,b)的重要性可能会大大超过a)。不止因为其潜力易于实现,而且因为理论研究学者具有更富创造性的学术能力。然而,中国符号学的最大潜力存在于c)。如果b)可以为符号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c)则具有远具创造性的思想创造力,不仅对于中国人文科学未来发展来说如此,而且对于世界人文科学未来发展来说,其可能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因为只有c)才最具有条件提供,使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与世界其他传统思想、特别是当代西方主流理论思想,在理论上进行对话的技术性工具。
  
  4. 2  中国符号学作为当前跨学科和跨文化符号学实践的主要发展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学术有可能参加全球符号学和世界人文科学,当中国古典学术话语的符号学转述完成之后。这一过程应当实现于中西传统学术话语对话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艺话语,提供了不同的人类思想方式和根源,后者可以补充、丰富、甚至改进欧美人文学术知识,当前者可被首先“翻译成普适语言”之后。如不经此符号学的和解释学的“转换”,中国传统学术思想话语不仅只能为少数有语言训练者在“初级”层次上把握,而且仅经此直接的语言把握,并不能导致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有效参与国际人文科学理论交流。也只有当此中西交流得以在理论的层次上进行后,才有可能使中国传统话语蕴涵的潜在理论性资源,影响到现代西方人文科学主流思想。
  
  4. 3 中国符号学和非哲学中心主义
  在c)意义上的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对于任何哲学中心主义方法论,都持警惕态度。除了前述传统哲学本身的语境局限性之外,中西哲学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对此问题增加了抵制理由。当代所谓中西比较哲学就包含着这种概念的混乱性,其效果反映在两个方面:多数中西哲学概念的不可互比性,以及因此妨碍了认识中国哲学内含的真正价值。不过,从实际上说,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对于理想中的中西哲学理论对话,是一种积极的准备步骤。
  
  5  符号学作为全球人文科学不同学科理论间关系结构研究的标称
  
  从全球人文科学元理论层次上看,符号学远非仅仅是有具体个别性存在的学科,而应被形容为人文科学“交响乐”的总指挥,他特别关注于与一切理论性资源有关的多元学科理论间的关系性问题。现存学科是自然地,和实际上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只要在学术市场上有需求,它就可以照此方式继续存在下去。[ix] 现行从事学术的方式当然可满足职业学者的精神兴趣要求。但是一种新型的、处理不同理论资源间关系问题的任务,必定要求学者首先摆脱主导性的学科职业限制。因此我们才说,如果符号学是一种学科或专业,它就是来自不同学科的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学。这一立场使其呈现为一种典型的经验的和理性的性格,后者朝向着种种不同的“现实域”。任何科学类型研究都是应朝向某种现实、而非朝向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在现实和理性运作和虚构和艺术性运作之间的特意混淆,反映了今日西方主流理论思维的混乱性。[x] 符号学作为学术和符号学作为创作,是两件必须严格区分的事。由德里达、艾柯、罗蒂在各自领域里倡导的这类非理性主义主张,表明了当代西方人文学者理论思维力的降低,而非提升。在科学的和艺术的运作之间的区别,仍然是基于学术理性主义的,后者与所谓后现代主义或认识论的虚无主义根本对立。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均反对实际上来自分析哲学传统的语义清理原则。符号学语义学与分析哲学的不同则在于扩大了、多元化了现实和意义的所指关系,也就是摆脱了早期险隘的物理主义。但是符号学理性主义保持着追求现实朝向性和语义明晰性的根本科学目标。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