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皮力被任命为大馆艺术事务主管
  • 华宇青年奖以“漫长的问候”走入第八年,从三亚到北京放大年轻艺术家的声音
  • 2020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盛大开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艺术哲学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当代水墨 > 关于西方哲学三条总路线

    关于西方哲学三条总路线

    2024-11-18 13:05:04.273 来源: 未来哲学原理 作者:未来哲学原理


    西方哲学看似花开茂盛,玲琅满目,但其实总体上而言只有三条总的路线: 

    第一条叫自然哲学,研究的是自然本体和自然对象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被称为“本体论”。 

    第二条叫精神哲学,研究的是精神本体和精神现象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叫做“认识论”。 

    第三条叫社会哲学,研究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的问题,这一路涵盖政治哲学,伦理学等等。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你会发现里面缺乏所谓对存在主义和语言学等后现代哲学的涵盖,这个原因在于在20世纪的时候由于“哲学研究的终结”,也就是基本上没有哲学家能够回答哲学的重大问题,因此并不能算入总路线内,不妨说是几条分叉路线。 

    那么总的来说,如果一个哲学体系要实现逻辑自洽和完整无缺,那么关于三条路线必须要能够全部回答完毕才能实现,但由于各路哲学家历史上的局限性和信息量的不足,导致了哲学的缺憾。 

    自然哲学从西方哲学的元祖泰勒斯出发,以水为万物之源开启西方哲科大门,在中间陷入了“精神现象”的疑窦和困境,也就是尚未研究“感知”本身则“存在”无法研究,最后终结于黑格尔和叔本华等人。

    海德格尔曾经尝试去重新建构一个本体论体系,但由于他从古希腊出发,而恰恰是以古希腊为起点的追思导致了哲学的困境,因此海德格尔最后未能实现建构。

    精神哲学可从柏拉图出发,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错把“精神感知”放置到“自然本体”,再到笛卡尔开始“感知”也就是“精神”本身是什么出现了疑窦,到最后康德或黑格尔宣布“世界皆为精神”为终结。

    社会哲学同样从柏拉图出发,以《理想国》开始思构社会蓝图为起点,到孔德提出社会是一个实体结构和马氏的“科学社会论”为终结。

    在这里也许你会发现法兰克福学派尚未被列入其中,问题在于他们的“政治哲学”确实相比前人略显逊色,他们的社会哲学大多不过是对于当时社会思潮的政治表白,在以缺乏重大建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 艺术哲学 > 关于西方哲学三条总路线

    关于西方哲学三条总路线

    2024-11-18 13:05:04.273 来源: 未来哲学原理 作者:未来哲学原理


    西方哲学看似花开茂盛,玲琅满目,但其实总体上而言只有三条总的路线: 

    第一条叫自然哲学,研究的是自然本体和自然对象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被称为“本体论”。 

    第二条叫精神哲学,研究的是精神本体和精神现象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叫做“认识论”。 

    第三条叫社会哲学,研究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的问题,这一路涵盖政治哲学,伦理学等等。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你会发现里面缺乏所谓对存在主义和语言学等后现代哲学的涵盖,这个原因在于在20世纪的时候由于“哲学研究的终结”,也就是基本上没有哲学家能够回答哲学的重大问题,因此并不能算入总路线内,不妨说是几条分叉路线。 

    那么总的来说,如果一个哲学体系要实现逻辑自洽和完整无缺,那么关于三条路线必须要能够全部回答完毕才能实现,但由于各路哲学家历史上的局限性和信息量的不足,导致了哲学的缺憾。 

    自然哲学从西方哲学的元祖泰勒斯出发,以水为万物之源开启西方哲科大门,在中间陷入了“精神现象”的疑窦和困境,也就是尚未研究“感知”本身则“存在”无法研究,最后终结于黑格尔和叔本华等人。

    海德格尔曾经尝试去重新建构一个本体论体系,但由于他从古希腊出发,而恰恰是以古希腊为起点的追思导致了哲学的困境,因此海德格尔最后未能实现建构。

    精神哲学可从柏拉图出发,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错把“精神感知”放置到“自然本体”,再到笛卡尔开始“感知”也就是“精神”本身是什么出现了疑窦,到最后康德或黑格尔宣布“世界皆为精神”为终结。

    社会哲学同样从柏拉图出发,以《理想国》开始思构社会蓝图为起点,到孔德提出社会是一个实体结构和马氏的“科学社会论”为终结。

    在这里也许你会发现法兰克福学派尚未被列入其中,问题在于他们的“政治哲学”确实相比前人略显逊色,他们的社会哲学大多不过是对于当时社会思潮的政治表白,在以缺乏重大建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