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国外 > 后现代艺术图谱(一)

后现代艺术图谱(一)

2009-06-06 08:58:04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马赛尔·杜桑《喷泉》,创作于1917年,瓷器,后现代艺术始作俑者

马赛尔·杜桑《L.H.O.O.Q》1913年

罗伯特·莫里斯的极限主义雕塑作品 

朱蒂·芝加哥的《晚宴》,旧金山,1973-1979年间,综合媒材

1963年10月18日,杜桑与夏娃·贝比兹对弈。背景是《甚至新娘也被光棍汉剥光了衣服》

梅拉·欧本海姆,《毛皮杯碟》,1936年

布鲁斯·瑙曼,欧普(亦称光效主义)作品

杜安·汉森,美国,《主妇与采购车》,1970年

安瑟姆·基弗尔,《复活》,1973年,布上油彩

马赛尔·杜桑 《甚至新郎也被光棍汉们剥光了衣服》(即大玻璃1915年-1923年)  

戈登·马塔-克拉克的解构建筑《分裂》,1974年创作 

杰夫·昆斯,《杰夫和琳娜》,1990年,雕塑

马克·奎因,英国,《自我》,1991年,血、有机玻璃、冰冻设备

安德列·塞拉糯,《尿溺中的基督》1987,观念摄影

艾克·科雷丝图菲克《满足》,1996年,维也纳

安迪·沃霍尔,《坎贝尔浓汤罐头》,1961—1962年,布上绢丝印制

奥克兰在纽约的整容变相手术现场,1990年

查尔斯·雷《噢查理,查理,查理……》,1992年,综合媒材

芙丽达·卡洛《剪发的自画像》,1940年 

 

安妮·史普琳克尔

吉娜·潘,法国《普绪喀》,1974年,剃刀片切割腹部的表演照片纪录

豪斯·鲁克《罐头瓶中的自然》,1976年

简·屺拉,《无题 》1991年,表演纪录

赫尔曼·尼希,奥在利,《第80次行动》1984,表演纪录照片

马里奥·波塔,设计,安琪尔玛丽小教堂,1998年蒂契诺塔马罗山

吉雷·考拉,捷克,《苹果》1965年

雷那多·古图索,《大学生法庭》,1969年。作品将表现主义、立体派、西西里民间艺术与流行艺术融为一体

 

玛格达伦娜·阿巴卡诺维奇,波兰,无臂之背》,1992年,聚乙稀树脂

伊夫·圣罗兰,"酷尔"时装表演系列,戏仿枫丹白露派《嘉布瑞莉·黛翠丝和她的妹妹》
下图枫丹白露派,作者不详,16世纪末 

 

利希腾斯坦,《女孩肖像》,1965年,布上油彩,炳稀 

森村泰昌《蒙娜丽莎,第三空间》,1998年

罗伯特.莫里斯的极限主义雕塑作品

沃尔夫冈·泰尔曼斯,《苏珊娜与露兹》,1993年

 塞拉,极限主义雕塑《倾斜之弧》1981年曼哈顿区的联邦办公广场

罗伯特·隆哥,美国,《无题》(坡市中的男人),1982年

米兰·柯尼扎克,《紧迫的神殿》1970-1971年,行为纪录照片

琼·米利,《下楼梯的裸女》1942年,黑白照片

杰夫·昆斯,《天堂制造》,1990年,彩色照片

美国游击女孩张贴的海报,1987年,女性主义艺术家团体  

克里斯坦·波尔坦斯基,《骨灰盒》,1990年,照片,金属抽屉,盒子,串联灯 

基思·埃德默,美国,《向日葵》,1996年,丙稀酸与化学聚合物

赖特,流水别墅

上图:伊洛,《毛在纽约》,1968年;下图:唐小禾《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66年

曼佐尼,《100%纯艺术家粪便》,1961年,罐头盒,纸签,艺术家的屎

西尔盖·奥夫塞皮安,俄罗斯,摄影展览会上的年轻人,1982年

约瑟夫·波伊斯,德国,《保护大自然》,1984年,汽车、铁锹、铜板、黑板、书刊

吕蓓卡·红,德国,《明月高悬》,1991年

伊夫·克莱因《活画:蓝色时代人体测量》1960年3月9日,巴黎,巴黎现代前卫艺术

罗恩·阿西

吉利·考尔,捷克斯洛伐克,《微笑的风景》,1967年,拼贴

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中国制度建设的研究

中国制度建设的研究

2011-04-10 17:10:53 来源: 陈余的艺术空间 作者:

一、契约社会和关系型社会的国家制度内涵

前面有一篇文章写了“美国的制度设计”,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中国的制度设计(这篇主要探讨制度设计的结构和必要性)。

从全球三大文明来说,白人文明在经历过道统、法统和体统后设计出来的这一套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并且成功的应用在美国这个帝国身上。他们成功建立这套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白人社会的契约社会模型之上。

从本质上来说,白人社会是通过资本把权力串联起来,亚洲社会是通过权力把资本串联起来,本质上面并没有区别。那为何中国卖国贼这么多,腐败这么厉害,而美国相对好很多?因为白人社会在通过资本把权力串联起来的时候制定了完善的监督体系,而我们这套监督体系没有,这个是产生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亚洲其他国家,用了白人社会的这套资本串联权力的这个模式后,结果也很惨,为何?因为没有建立监督体系,而且社会不是契约社会,而是亚洲的关系型社会。所以很多东西我们不能照搬,我们要研究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自主研究相关制度的设计。

由此可见,通过资本串联权力的模式和通过权力串联资本的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就在于监督体系是否建立的合理。

二、中国现有制度模式的思考

美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民主的国家,知道西方国家最怕走向哪个方向吗?希特勒就是民主选举上台的,所以当美**持国家层面背后是一个老板,通过资本对于权力的串联,能够有效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

有人说中国也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错了,中国恰恰相反,我们看问题要看问题背后的根本,中国缺少的是中央集权,反而是地方权力泛滥,地方政府不是在比谁做得更好,而是比谁做得更烂(看看去年各个地方的融资平台的大小,看看去年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后面几年的投资速度和财政赤字的速度,看看各个地方政府对于地方**问题的暴力维护),并且很多跟卖国利益集团勾结得很紧密,通过手上掌握的公检法司系统打击异己。最终地方造的孽结果都是全体老百姓买单,然后老百姓的愤怒又全部被引导到中央政府身上(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央里面的卖国利益集团势力也是相当强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决策层面)。

美国人最希望看到中国一个什么状况?那就是中央民主,地方集权,因为地方集权就是等于诸侯割据,中央民主那么通过控制媒体控制民意就可以控制中国的大局。这一套美国玩得很熟了。

三、中国将来的制度模式的思考

上面这些都是在通过博弈的角度考虑我国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下面就从制度设计本身来谈谈比较适合中国的制度的形成。

首先,国家要强大,必须中央集权,人民生活要保障必须地方民主。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合适的监督体系。

1、 中央集权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我们来看看美国,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游戏,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美国这种让广大老百姓感觉是参与了,另外一种是老百姓没有参与感,其实从游戏的本质上来说不变。那作为国家层面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如何让广大老百姓有参与感,但是又不会因为美国控制的舆论变成美国是这个游戏的操控者。这个是我们设计中央集权体系的根本性原则,简单说就是我国自己主控、老百姓有参与感的一个合理的模式。
2、 地方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同时解决诸侯割据的局面。地方民主能够保障民生就不多说了,为何说地方民主能够解决诸侯格局的局面?因为从大的方向上来说,中央的目标应该是和老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这点上来说,地方老百姓手上的选票就能保证地方领导人不出现和中央大规模对抗的局面,只有在中央和老百姓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地方领导人和中央全面对抗的局面。这个既给了中央一个约束(就是不能走向老百姓利益的对立方向),同时在中央保证老百姓利益的同时解决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另外在地方民主的方式和方法上面一定要设计好,防止外来势力特别是国内买办通过对于媒体的影响来控制民意达到控制各个地方的目的。
3、 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往简单里面说就是监督体系监督大的分配方向不走向极端,执政不走向腐败。比如正常情况下庄家和散户之间的分配是4-6开,这样庄家和散户日子都是可发展的可持续的可维系的,但是假如我是庄家,我就有变成6-4开的倾向和冲动,那如何去形成这种制约制度呢。说句实在话,现在各个地方的公检法司系统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做坏事的宝剑了,短期来说很难被重置利用,因为要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公检法司必须从地方独立出来,中央垂直管理(包括经费、人事和业务),这个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手段,这个短期看来基本没有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香港模式,就是建立廉政公署的模式,财政和人事和业务统一中央负责,他们主要就是监督公检法司和公务员系统,这套体系的建立会碰到强大的阻力,就像香港当初全体警察**一样的这种阻力,因为他们屁股没有几个是干净的,当你打击的面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局面,所以说要杀一批、抓一批和赦一批的原则。另外这套体系直接向中央***负责,国家的老大挂帅,还能够监督中央各个部门的运作,防止中央里面的利益集团势力的扩张和买办的盛行。 

以上这些只是一个开头,一个这样做的必要性的论述,具体怎么做就要中央研究这方面的人士因地制宜的去思考了,永远记住一点: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决定了我们国家后面能走多远能走多高,制度设计的独立性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被经济殖民和走向分裂(美国期望参与到我们的制度设计中,这个是釜底抽薪的绝招,因为他们是制度设计的高手,针对美国国内是朝好的方向的高手,对于其他国家就是朝坏的方向的高手)。

制度设计里面牵涉的面是相当广泛的,包括财政权、税收权、人事权、地方法律法规权等等一系列权力的分配,这个也是地方和中央博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