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新青年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新青年 > 赵赵(Zhao Zhao)

    赵赵(Zhao Zhao)

    2014-10-21 17:10:21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赵赵(Zhao Zhao)

    简历
    赵赵,1982年生于新疆
    2003 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
    现生活在北京

    个展
    2013
    《赵赵:星空》,前波画廊,纽约
    2012
    《没什么画》,亚历山大画廊,北京
    2011
    《赵赵说:近作》,前波画廊,北京
    《游走》,亚历山大画廊,柏林,德国
    2009
    《5113,51平方》,泰康空间,北京
    2008
    《大泉沟》,中国艺术文件仓库,北京

    群展
    2014
    《2014年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焦点:中国,94号码头,纽约

    2013
    《ON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1
    《水中捞月》,詹姆斯 科恩画廊,纽约,美国
    《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北京
    《5 X 5卡斯特罗2011》,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卡斯特罗,西班牙
    《1+1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何香凝美术馆,深圳;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关渡美术馆,台北
    《自选动作》,荔空间,北京
    《51平方米:16位年轻艺术家》,泰康空间,北京

    2010
    《心境-第三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上海当代艺术馆
    《概念之酶》,成都A4画廊,成都
    《分享主义》,2010大声展,北京/上海
    《3+x》,CAAW,北京
    《无名站-中国/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展》,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断章取义》,梯空间, 北京
    《起来》, 荔空间, 北京
    《表征的重负》,奥沙画廊,香港
    《也是个地儿》,C空间,北京
    《档案》,奥沙画廊,香港

    2009
    《艺术新经济》,奥沙画廊,上海
    《私人空间》,北领地当代艺术中心,达尔文,澳大利亚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8
    《癫狂北京 》,PKM 画廊,北京
    《失眠》,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风景的拓扑》,玛吉画廊,北京
    《断舌》,梯空间,北京

    策展
    2010 《中国新锐影像展》,阿尔勒在北京草场地摄影季, 北京

     艺术家作品

    《鹅卵石》,行为,2007

    《鹅卵石》,行为,2007

    赵赵,NO·1,布面丙烯,250×200㎝,2008

    作品《欧元》原料源自基弗尔作品《人口计划》的铅皮

    作品《欧元》,2008

    作品《欧元》,2008

    作品《欧元》被柏林Hamburger Bahnhof 博物馆收藏

    材料:收藏级艺术微喷
    尺寸:120×80㎝×4
    年代:2008

    将基弗尔的作品《人口计划》上的铅皮撕下三块做成一套“欧元”硬币,共八枚
    地点 柏林Hamburger Bahnhof博物馆

    《是是是是是!不不不不不!》2008

     51m2:1#赵赵《5113》

    51m2:1#赵赵《5113》,2009

    51平方:1# 赵赵《5113》,2009

    泰康空间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将相继举办18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个展,每个展览2-3周,共为期一年。这18个个展是一个系列艺术活动,在同一个的展厅里实施,这个展厅面积共51m2,故取名“51m2”。

    赵赵通过对一粒鼠粪进行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眼光的审视以及防腐处理,最终将它制作成艺术品。

    绘画作品

    赵赵,456 3510100886 76 1026,2010

    这是一张中国银行的储蓄卡,户主是赵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汇款的方式,金额不限收藏此作品,汇款的藏家都将得到一张由中国银行出具的汇款凭证,这张汇款凭证就是作品。收到作品的当日起,一年内每个藏家都可以无条件申请退款,并返还作品。每笔汇款超过一年,艺术家本人将自行支出此账户金额,并同时在http://www.woyaoshoucang.cn 网站里公布消费明细。

    狗&警察,布面油画,35×27㎝×2,2010

    天残腿,布面油画,260×200㎝,2010

    大地的女儿,布面油画,260×200㎝,2010

    《伟像》青石,860×180×180cm,2011

    《碎片》不锈钢,30×30×5cm,2012年

    《星空》,2013

    《星空》,2013

    《星空4》,172×132×8cm ,2013年

    《木头》装置,2013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ON︱OFF”群展,作品《重复》,2013

    局部

    《重复》,2013

    柏林Dahlem美术馆,赵赵“瀑布”项目,蜡制装置,2013

    站台中国 北京空间个展“无题”绘画作品,2014年

    赵赵《树枝》

    站台中国 北京空间个展“无题”装置作品,2014年

    前波画廊 北京空间个展“不安”,2014年

    站台中国 香港空间个展“如何”,2014年

    赵赵:做这么多作品就是为了没有风格

    文︱王丹艺

    赵赵拒绝任何类型化标签。他常以72变挑战观者,回避他人对其作品投以熟悉的目光;以异样的举动打破常态,令外界措手不及。深色低调的衣着,赵赵用一种略带文艺的手法实施内在暴动不安的情态。

    还未出师便想以裸奔发声

    行为艺术虽不再新鲜,但九十年代刚入大陆时还是圈内的新玩意。1999年,刚考进新疆艺术学院的赵赵不似同龄人那番青葱懵懂。“当时计划于6月2日考完专业课后在新疆二道桥裸奔。”赵赵回忆。消息放出,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开始帮他撰写文章、联络媒体,自发的行为变成了一场有模有样的展览。然而惯于打破常态的赵赵在得知6月4日会有大学生长跑活动时,便想凑个热闹,临时改变计划与其共同起步。不管内容是否带有挑衅意味,行为本身自带的视觉刺激,实施场地隐含的宗教问题,外加6月4日的敏感体质,展览还未开幕,赵赵就应邀成为国安局的谈话嘉宾。“在大学生长跑时实施这一行为,令他们产生了恐慌感。而且当时还有一个史论系的老师写了一些与行为有关的文字描述,无形中令此事带有一定组织性。”随后,赵赵被监视了一年。了解了其早期的“违法”事迹,对于他后来的各种“叛逆”,我学会以平常心面对。

    去北京,将艺术变为职业

    2000年初,北京的艺术圈远没现在热闹。罗伯特的东八时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画廊只有零星几家,798还是艺术工作室的单纯样。虽然没有卖东西的可能性,赵赵来到了北京,只为找个理由活下去。初来乍到的他没有按照道听途说的,去艺术家扎堆作画的宋庄。“他说你去那儿画画会很无聊,很没意思。为何不先了解一下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的状况。”2008年,在中国艺术文件仓库举办第一个个展之前,他通过各种方式琢磨艺术。在电影学院进修了一段时间,在觉得“拍电影这事也是我能做的”之后,赵赵首次涉足影像艺术的范畴,通过镜头了解北京。在看完某位艺术家的画展,在知晓“当代艺术原来是这番模样”之后,他开始利用就手可得的材料,记录不同地域的气候导向。

    2008年赵赵在中国艺术文件库举办了第一个个展“大泉沟”。当中大部分作品是其在游历欧洲时做的,而《欧元》既是其作案的罪证,也是他首个被欧洲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欧洲旅行途中,对于无意中遇见的,自己曾了解过的艺术家创作,赵赵并不会产生大众化反应——投以崇拜的目光。“因为事先没有想过,如果突然看到杜尚的作品《现成的自行车轮》我会想要把玩一下。”赵赵常说自己手欠,若可以,他希望把杜尚的自行车轮归回其原有的位置。拿来并不做收藏,而是看看是否有更多变化的可能。2007年在柏林Hamburger Bahnhof博物馆看到基弗尔的作品《人口计划》,按照他的描述“看到铅皮很好撕,便撕了几块,砸成一套欧元硬币。”还好通过合作画廊亚历山大画廊与美术馆交涉,赵赵不仅避免遭受起诉,而且其作品也被博物馆回收,成为该馆首个收藏的亚洲艺术家。

    做这么多作品就是为了没有风格

    无论是行为、装置,还是绘画,赵赵将它们视为自己对周遭环境回应的方式。“做作品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带有某种倾向,它们可能就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反应,可能是旅行当中的一次认识。我尽量还是做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痛不痒的不会去碰。” 聊到风格,赵赵表示它不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对于自己关注的事件,他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与一种,或几种风格共度余生,赵赵表示这样太无聊了。 为此“看到什么做什么”,或许能准确地形容出他的创作方式。“我是一个想象力特别匮乏的人。”在近期的个展“无题”中,赵赵展出了一些从2012年至今的绘画。“因为没有什么想象力,我不会把一个没有见过的场景画到画面。”以深色背景为主,是因为它深的可以容纳所有想象的到的东西。

    在展览现场,赵赵曾说过,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会让人产生似曾相似的感觉。除了不想被划分归类,还在于不希望造成误解,让观者在远处看到某件作品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就说出“这是赵赵的”话语。“我不想带着某种特征做事。一次就够了,沉溺其中太过无聊。” 赵赵的样子不难让人将其与摇滚乐手联系起来。出过唱片的赵赵此时想唱世界上最难听的歌曲。他说,什么时候唱到一开CD机就觉得CD坏了,那就差不多了。或许做法有点无厘头,可这或许是赵赵寻找乐子的有效方式。“虽然每天都在创作新的东西,可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非常枯燥。(此文来源:hiart)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