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
 
  • [视频]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制造的联觉感官体验
  • 当代嗅觉艺术
  •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系列对话︱控制论、艺术与数字文化
  • 新媒体艺术的“内在性”特征
  • 张海涛:中国独立动画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
  • 论坛︱张海涛:近未来影像艺术的媒介趋势
  • 圆桌讨论︱互联网与当代艺术
  • 讲座︱肯·里纳尔多&艾米·扬斯《机器人和生物艺术中的跨物种共生》
  • 唤醒万物——百度AI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展
  • 谭力勤︱在A.I.冲击下,不可视艺术的智能拓展
  • 第三届“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
  • 深圳元宇宙科技艺术展 33组全球先锋作品呈现
  • 美博物馆欲办气味展
  • 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将建立嗅觉艺术中心
  • M+呈献数码艺术先驱Beeple《人类一号》,游走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 星空实验室多媒体作品征集
  • 科技与艺术结合 展览业需要转型
  • 与袁小潆浅谈生物艺术
  • [杭州]“迷因城市:骇进现实”第一届跨媒体艺术节
  •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可触摸的全息影像
  • 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舞台剧
  • 第二届“感受力:中国媒体艺术教育论坛”
  • 漂亮的和痛苦的——关于马修·巴尼的电影
  • 服务机器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 艺术小组HeHe
  • 2017电子艺术节第三日
  • “重返”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 张海涛︱未来艺术学概论——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回顾
  • 中国元宇宙峰会2021
  • 11月盘点全球新媒体艺术
  • 新媒体艺术会带来产业链吗
  • 颜晓东:新媒体艺术作品由多方参与制作
  • [台湾]人工智能改 - AI Plus 展
  • “3rd Eye”:纽约大学艺术家把相机植入头部
  • 《首届VR艺术研讨会》前言
  • 科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出炉 癌细胞的"探戈"
  • 声音装置艺术家首获2010年度当代艺术特纳大奖
  • 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心灵世界:作为虚拟艺术工程
  • 新媒体考古:中国当代录像艺术
  • 中国新媒体艺术大事记
  • 中瑞媒体艺术联展“延时”亮相中国美术馆
  • 施勇、石青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文化评论功能
  • 动画的未来在网络 电视动画渐衰落
  • 专访李振华:尊重新媒体艺术的精神价值
  • 宇宙之外是“元宇宙”
  • [武汉]“其他节目”多媒体活动周
  • 丰江舟:电子媒体的“落地”实验
  • 新媒体艺术的先锋意义
  • 新媒体艺术是“短命”艺术吗?
  • 许煜︱ChatGPT:机器的末世论
  • 互联网和新媒体艺术--访本杰明·维尔
  • 中国新媒体艺术收藏环节缺失
  • 在后数字时代
  • 邱志杰、宋冬等在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所做的贡献
  • 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
  • “实践”的序言
  • 新媒体艺术的成熟和走向:1997-2001
  • [视频]声音装置艺术讲座——身临“器”境:探究性与交互性的艺术环境
  • ow: hidden;text-overflow: ellipsis;white-space: nowrap;display: block;">[武汉]“其他节目”多媒体活动周
  • 丰江舟:电子媒体的“落地”实验
  • 新媒体艺术的先锋意义
  • 新媒体艺术是“短命”艺术吗?
  • 许煜︱ChatGPT:机器的末世论
  • 互联网和新媒体艺术--访本杰明·维尔
  • 中国新媒体艺术收藏环节缺失
  • 在后数字时代
  • 邱志杰、宋冬等在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所做的贡献
  • 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
  • “实践”的序言
  • 新媒体艺术的成熟和走向:1997-2001
  • [视频]声音装置艺术讲座——身临“器”境:探究性与交互性的艺术环境
  • 网络艺术:新媒体还是“新玩具”?
  • [视频]武汉大学公开课:微生物学(1-5集)
  • 现场︱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搞艺术?
  • “聚光” 城市公益艺术展
  • UCCA-“艺术眼”系列:当艺术与科学相遇
  • [视频]复旦大学公开课:病原生物与人类(1-14集)
  • [视频]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人学(1-16集)
  • 凯文·J.米切尔︱自由意志是一场幻觉吗?
  • 声音艺术的定义困境
  • 【现场】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
  • 讲座︱张海涛:人工智能学与AI艺术观念简史——AI、哲学、艺术的历史逻辑
  • 脑洞大开:科技究竟可以为艺术带来什么
  • 艺术家奈杰尔·斯坦福音乐视频《声音形象化:科学vs.音乐》
  • Raqs媒体小组:对历史首稿的修正
  • 寻找加拿大发光的魔法森林
  • [视频]莎娜·莫顿《低语的松柏》
  •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 2020年度全球人工智能算法艺术作品精选20件
  • 范迪安与张尕对谈新媒体艺术
  • 11.17直播︱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NO·3— 在AI冲击下,不可视艺术的智能拓展
  • 新媒体艺术既是脱控,也是掌控
  • 媒体领域中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的交互关系
  • 艺术家将CRT屏幕转变成由光笔控制的视听合成器
  • 在装置“白日梦”的蓝色光线中进入另一个空间
  • 比利时互联网艺术家德克·佩斯曼:Internet.art=New Media
  •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 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
  • 沙龙︱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AI艺术的衡量标准究竟在哪儿?
  • 2019国际生物艺术大展“生长”
  • 讲座︱可编辑的未来: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法律和艺术维度
  • [视频]TED:Natasha Tsakos的多媒体戏剧之旅
  • 张海涛︱未来太空艺术:超人、机器人、外星人——超人类后人本主义
  •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正式挂牌成立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II)
  • [展讯]2014·艺术季:新媒介·方案艺术实践
  • 10月盘点全球新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