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长江视野”新视听影像作品大赛评选结果揭晓
  • 2021年第九届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公布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成立,高鹏出任院长
  • 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获2011年特纳奖
  • 国内新闻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视频档案 > [视频]理查德·塞拉《意外袭击》

    [视频]理查德·塞拉《意外袭击》

    2015-04-09 17:25:51 来源: 搜狐视频 作者:

    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意外袭击》视频截图,1973

    [视频]理查德·塞拉《意外袭击》

    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意外袭击》,1973

    70年代,塞拉开始实用录像,有时这些录像也是他雕塑的一种参照。《意外袭击》中使用的铅,这一参照物既出现在他的雕塑中,也出现在他1968年的录像《捕捉铅的手》。这种简单的行为,就如同思考或讲话所进行的身体动作,用来帮助记忆的动作。艺术家看上去是在试图回忆过去的一件事。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2012-12-18 16:15:1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天宇/编译

     

    中国当代艺术家黄永砯创作的“Ressort”,以巨大的蛇骨架为原型,从天花板延伸到地面,隐喻水与天的关联。

    伦敦艺术家拉比克·肖(Raqib Shaw)的作品“失乐园”(局部),创作于2001年11月。

    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新西兰馆策展人迈克尔·帕克怀(Michael Parekowhai)2011年到2012年创作完成的“The World Turns”。在这件作品中,帕克怀将一种当地小河鼠塑造成了一个英雄,耸立在美术馆的外面,仿佛是一个守卫者。

    日本艺术家岩崎贵宏(Takahiro Iwasaki)创作的“Reflection Model”。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展区涵盖了一组壮观的表演面具群,还有很多精美的绘画以及雕塑。

    “Birds of No Nation”是一幅壁画尺幅的大型作品,特意为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创作完成,是由Shamsia Hassani以及Propeller Group合作完成。Shamsia Hassani是阿富汗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涂鸦艺术家,同时也是喀布尔大学美术系的副教授。

    定居美国的越南学者阮曼雄(Nguyen Manh Hung)于2009年创作了“Living together in paradise”(一起生活在伊甸园)。阮曼雄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越南百姓生活的讽刺。他将亚太三年展展出的这件雕塑描述成一个“垂直村落”,暗指苏维埃式的民宅遍布整个国家。

    Richard Maloy的实验性作品“Big Yellow 2012”(大黄2012)使用了工业材料,创造出一种玩世不恭的幽默环境。这件作品也是特意为亚太三年展创作的,将纸盒堆积在一起,形成一种灵活且无定型、可行走其间的结构。

    Paramodel艺术家社团受到日本大阪呈现出的工业面貌启发,创作了一个密集而滑稽的微观世界。他们的作品将每天接触的工业材料重组,将玩具铁轨和下水管道变成一种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覆盖了墙壁、地面以及天花板。

     

    Lorraine Connelly-Northey的作品“Narrbong(String bag)2008”透露着一种力量——在讲述着其母亲生活过的地方所拥有的传统习俗。在她的手中,通过回收再利用,重组后的传统形式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像Narbongs网兜这样的容器竟然出人意料的没有使用传统的天然纤维,而是用粗质材料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