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女性艺术 > 荐书︱《女性与疯狂》

荐书︱《女性与疯狂》

2024-11-24 09:40:28.496 来源: 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



书名:《女性与疯狂》
作者: 
(美) 菲利斯·切斯勒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联合低音
译者: 童桐 / 郑世彦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440
定价: 98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77365


新书推荐︱《女性与疯狂》 

[1] 书籍信息

(美) 菲利斯·切斯勒《女性与疯狂》/著︱童桐、郑世彦/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10月。

 

[2] 作者简介 

菲利斯·切斯勒(Phyllis Chesler) 

作家、学者、心理治疗师,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领军人物,纽约市立大学心理学及女性研究荣誉教授,女性心理学协会、全美女性健康网、长城女性国际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全美电视与广播节目深受百姓欢迎的嘉宾,她还是当代重大事件的专家解说员,曾在《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 

她一生致力于女性问题的研究及女性权益的争取,代表作品有《给年轻女性主义者的二十二封信》《女性与疯狂》《养育孩子:母亲的故事》《法庭上的母亲:为孩子和监护权而战》等。

  

[3] 书籍简介 

《女性与疯狂》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中的一部颇具代表意义的女性主义作品。 

切斯勒以古希腊神话中诸女神的命运为隐喻,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入手,以“女性”与“疯狂”为主题,列举了19世纪中期以后,近百年来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女性的生存状态,矛头直指轻视、剥削、践踏、污名化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批驳了男权社会的荒谬,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主义的乌托邦——亚马逊社会的肯定和向往。 

 

[4] 书籍目录 

2005年版致谢
1972年版致谢
2005年版引言
Part1 疯狂
重访得墨忒耳和克吕泰涅斯特拉
01 为什么疯狂
精神病院里的女性:四种人生
母亲和女儿:对生活的神话学评论
女英雄和疯狂:圣女贞德和圣母马利亚
02 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
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精神症状:抑郁、冷淡和自杀企图
抑郁
性冷淡
自杀企图
精神分裂症的三项研究
一个理论建议
03 临床医生
美国有多少临床医生?
当代临床思想
传统的临床思想
私人治疗体制
04 女性的精神病生涯
对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访谈
Part2女性
05 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性行为
06 精神病院里的女性
07 女同性恋者
对女同性恋者的访谈
08 第三世界女性
对第三世界女性的访谈
09 女性主义者
对女性主义者的访谈
10 女性主义心理学 :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文化中的女性心理:女性是孤独的
我们文化中的女性心理:女性团体
亚马逊社会:愿景和可能性
生存的问题:权力和暴力
一些对未来的心理处方
13个问题
注释
声明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女性艺术 > 90%竟是女性艺术家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刷新127年参展性别比例

90%竟是女性艺术家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刷新127年参展性别比例

2022-02-25 15:56:48.058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近日,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官宣了主题展和国家馆名单,此次双年展将以“梦想之乳”作为主题,来自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参展,同时还有来80个国家馆展出。

其中,中国馆展览主题为“元境“,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为孙冬冬,4位(组)艺术家受邀参展,分别为刘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组(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项目,艺术家成员为:李妍、陈治、管伊铭、陈厚闻、陆飞、彭家园、雷剑豪、刘一晨、闫亮亮)。

作为历史上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全球艺术界的晴雨表,每次发布的艺术家名单不仅让人聚焦新近艺术风格和创作,更能引发全球对艺术研究与发展的新讨论。

作为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历史上第5位女性总策展人,以及首位担任该职位的意大利女性,在塞西莉亚·阿莱玛尼(Cecilia Alemani)的统领下,本届双年展将聚焦女性艺术家,呈现“对于男性在艺术史和当代文化史上占据中心地位的深思熟虑的重新思考”。在参展的213位艺术家中,仅有21位是男性(略低于10%,包括在世和已故艺术家),这一数据无疑是突破性且鼓舞人心的。本次双年展也将在众多女性艺术家的合力谱写下,为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凤凰艺术”综合报道。


12.jpg

▲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玛尼(Cecilia Alemani),来源:Andrea Avezzù, via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在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玛尼(Cecilia Alemani)组织策划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两年内,全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疫情迫使展览推迟一年,阿莱玛尼则通过 Zoom 对400个艺术工作室进行了线上访问和参观。在电脑屏幕的框架下以虚拟方式与艺术家们见面,通过这个屏幕,阿莱玛尼仔细研究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案例,这为她提供了一个与亲身体验截然不同的策展视角,也极大影响了她的策展理念。

艺术家关注生命的目的、未知的未来、与自然的交流、不平等关系和地球健康、身份政治和生态行动主义等问题,有时以反乌托邦式的厄运来设想未来,有时则对未来进行充满希望的重塑。这些问题为阿莱玛尼策划此届双年展提供了依据。

“梦想之乳”包括来自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其中180多位艺术家从未参加过国际艺术展,还有来自海地、塞内加尔、津巴布韦和刚果共和国的黑人艺术家。在127年的历史中,此次双年展首次囊括大多数女性和多样性别的艺术家,这个选择反映了一个充满创造性酝酿的国际艺术场景,也反映了“对男性在艺术史和当代文化史上中心地位的深思熟虑的重新思考”。那些突然出现的艺术家大多为女性,包括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南·戈尔丁(Nan Goldin)、露易丝·奈弗逊(Louise Nevelson)、露丝·阿泽(Ruth Asawa),还有首位代表美国参加其国家馆的黑人女性艺术家西蒙·利(Simone Leigh)。


23.jpg

▲ 图片来自艺术家林恩·赫什曼-里森(Lynn Hershman-Leeson)的新视频,“逻辑麻痹心灵”,2021,该作品将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来源:Lynn Hershman Leeson/Altman Siegel, San Francisco and Bridget Donahue, New York


作为纽约城市公园公共艺术项目高线艺术(High Line Art)的总监和首席策展人,此次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玛尼以超现实主义画家莱昂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2017年创作的儿童图画书《梦想之乳》为起点,书中那些充满魔幻色彩的关于“身份转变”的故事,最初被画在卡灵顿在墨西哥城家中的墙上。“卡灵顿质疑我们如何定义生命,我们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能否想象一个身体可以被改造成其他东西的世界?”阿莱玛尼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32.jpg

▲ 美国艺术家露丝·阿泽(Ruth Asawa),其分层钢丝雕塑于2018年在圣路易斯的普利策艺术基金会展出,将作为过去和现在对话的一部分,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呈现。来源:Ruth Asawa Lanier, Inc./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Laurence Cuneo, via David Zwirner



身体的表现及变形

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玛尼围绕三个主题策划了这届威尼斯双年展,这些主题的灵感源于艺术家们的启发。首先是对身体如何转变的表述。策展人提到:在各种媒介和技术中,艺术家们 “正试图扩展到画布之外,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用机械装置与各种形式的生命互动“。


4.jpg

▲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来源:Andrea Avezzù, via La Biennale di Venezia


许多当代艺术家正在想象一种后人类的状态,提出了物种间的新联盟,这些多孔的、混合的、多种多样的生命与卡灵顿笔下的非凡生物没有什么不同。在科技日益侵入的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和其他物体间的界限已经彻底改变,重新映射了主体性、进化论、等级和解剖学。

人的形象在展览中逐渐模糊,被动物、混合或机器生物所取代。范加(Jes Fan)的雕塑使用黑色素和母乳等有机材料创造了一种新的细菌培养。由阿涅塔·格热希科夫斯基(Aneta Grzeszykowska)、朱莉亚·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欧瓦塔西(Ovartaci)等艺术家召集的突变体提出了有机和人工的新合并,既可以看做一种自我改造的手段,也可以作为对一个日益非人化未来的令人不安的预测。


个人与技术间的关系

第二个主题是“个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阿莱玛尼提到:“一方面有人认为技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变得更好、永恒和强大,另一方面则有人担心被机器控制的世界和人工智能的存在。这种恐惧因新冠疫情而加剧,它突出了我们人类是多么的致命和有限。在我们很想与他人在一起并与他人分享的时候,所有的关系都要通过数字屏幕进行调解,很多人际交往禁锢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后面,迫使我们更加疏远。”

细胞失控的末日场景和核噩梦也出现在池田达夫(Tatsuo Ikeda)的画作中,在李美来(Mire Lee)的装置中,类似于某些动物消化系统的机械的抽搐也让人不安。后人类主义先驱、媒体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林恩·赫什曼-里森(Lynn Hershman-Leeson)的一段新视频庆祝了人造生物的诞生,而韩国艺术家郑金亨(Geumhyung Jeong)则创造了可以重新组装的机器人身体。


5.jpg

▲ 艺术家郑金亨(Geumhyung Jeong),“玩具原型”,2021,首尔国立现当代美术馆装置展。来源:郑金亨(Geumhyung Jeong)


身体与地球间的联系

第三个主题是“身体和地球之间的联系”。受到学者和女权主义理论家西尔维娅·费德里奇(Silvia Federici)的启发,阿莱玛尼想象了一个没有等级制度或统治的世界:不是人类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世界,而是一个“共生与迷人”的世界。

在展览中,许多艺术家想象了与地球和自然复杂的新关系,提出了与其他物种和环境共存的前所未有的方式。艾格雷·布德维缇忒(Eglė Budvytytė)的影像作品讲述了一群在立陶宛的森林中迷失的年轻人的故事,而在郑波的新影像中,人物则与自然生活在一起,甚至是性的交流。在谢荛纳维·阿凯伊维(Sheroanawe Hakihiiwe)的作品和杰德尔·艾斯贝尔(Jaider Esbell)的梦幻作品中,古老的传统也与新形式的生态行动主义相重叠。


时间胶囊

对策展人来说,本次威尼斯双年展重要的是5个更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部分,她称之为“时间胶囊”,或“展中展”,它们旨在培养联系,提供丰富的研究层次和背景。“我对在不同年代之间创造对话非常感兴趣。”这种广泛的、超越历史的方法追溯了跨越几代人的艺术方法和实践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架起了现在和过去的桥梁。

这些“胶囊”将汇集90位主要是20世纪艺术家的作品,他们设想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新融合,作为后人类、后性别未来的先驱。当参观者穿过中央展馆和军械库展区时,5个胶囊中的第一个展示了女性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艾琳·阿加(Eileen Agar)、莱昂诺·菲尼(Leonor Fini)、卡罗尔·拉玛(Carol Rama)、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和雷米迪奥斯·瓦罗(Remedios Varo)。

保拉·雷戈(Paula Rego)和塞西莉亚·维纳(Cecilia Vicuña)的绘画和组合设想了动物和人类之间共生的新形式,而麦瑞克凯波·贝哈努(Merikokeb Berhanu)、米瑞纳利尼·慕克吉(Mrinalini Mukherjee)等艺术家采用巧妙的叙事手法,将对环境的关注与古代的神灵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创新的生态女性主义神话。


6.jpg

▲芋妮卡·穗尔讷(Unica Zürn),“肯尼迪之死”。1964,来源:Unica Zürn


另一个胶囊的灵感来自于 "Materializzazione del Linguaggio"(语言的物化),这是1978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的第一个女性艺术的历史回顾展,艺术家包括探索图像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视觉诗人米瑞拉·本缇沃格里奥(Mirella Bentivoglio)、玛丽·艾伦·绍尔特(Mary Ellen Solt)和伊勒丝·卡尼尔(Ilse Garnier)等。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 吉赛尔·普拉西诺斯(Gisèle Prassinos)的手缝挂毯和芋妮卡·穗尔讷(Unica Zürn)的变位诗、显微照片,以及其他向已故艺术家致敬的实验性作品并列在一起。

军械库展区的展览以贝尔基丝·艾昂(Belkis Ayón)的作品作为开场,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借鉴了非裔古巴人的传统,描绘了一个想象中的母系社会。科幻作家厄修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在她的小说中,她将文明的诞生与武器的发明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没有男女的中性人的民主世界。该展区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后一个时间胶囊围绕着半机械人的形象展开,包括艺术品,手工艺品和20世纪早期艺术家的文件,如达达主义的艾尔莎·冯·芙瑞塔格-劳瑞霍文(Elsa von Freytag-Loringhoven),包豪斯摄影师玛丽安妮·布兰德(Marianne Brandt)和卡拉·格罗西(Karla Grosch),未来主义的亚历山德拉•埃克斯特(Alexandra Exter), 嘉妮娜·珊西(Giannina Censi)等。

阿莱玛尼说到:“威尼斯双年展不仅仅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不一定要捕捉过去两年的情况,也不一定要捕捉对新事物的痴迷。”她有兴趣“重新记录那些被当代艺术经典忽略的故事,那些没有被讲述的人,那些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次要并晦涩的作品”,包括因纽特艺术家苏威奈·阿舒纳(Shuvinai Ashoona),苏丹画家易卜拉辛·埃尔-萨拉希(Ibrahim El-Salahi)和委内瑞拉的土著艺术家谢荛纳维·阿凯伊维(Sheroanawe Hakihiiwe)。


7.jpg

▲ 作为因纽特人的一员,苏威奈·阿舒纳(Shuvinai Ashoona)将以作品“无题”(2021)亮相威尼斯双年展。来源:Shuvinai Ashoona and West Baffin Eskimo Cooperative


作为第一位策划威尼斯双年展的意大利女性,塞西莉亚·阿莱玛尼特意邀请了许多意大利女性艺术家参展,包括安布拉·卡斯塔涅蒂(Ambra Castagnetti)、茱莉亚·岑西(Giulia Cenci)等,以给予她们一些早该得到的认可。

8.jpg

▲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库托(Roberto Cicutto)与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 Alemani)


“这个展览发生在意大利,而不是在纽约,性别方面的情况是不同的,”阿莱玛尼指出,“我意识到,展览不会改变什么,但它可以具有象征价值。如果回溯威尼斯双年展127年的历史,女性艺术家参与的比例非常低,我想给过去被压制的声音留下空间。”本次双年展也将在众多女性艺术家的合力谱写下,为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中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丹麦“世界之基”双年展 移民艺术家群集放异彩

丹麦“世界之基”双年展 移民艺术家群集放异彩

2010-11-26 13:42:22 来源: 尼古拉-哈特维格 作者:

Lillibeth Cuenca Rasmussen在双年展现场的行为表演( Fotografen, Michael Damsgaard)

丹麦城市海宁(Herning)此前仅是以纺织业中心和Bjarne Riis(绰号“海宁之鹰”,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却因使用药物被取消资格)的故乡著称。如今,此地成了“世界之基(Socle du Monde)”双年展的所在地,这一双年展是文化界与商界的尝试性合作,将艺术家们与本地、本国的企业联系起来,这些企业中有老衬衫厂家、连锁牛排餐厅和地毯生产商,他们提供经济赞助,并承诺给予“完全的艺术自由”。本次是该双年展的第五届,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艺术家集中起来,以其各自的经验反映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文化之间(Between Cultures)”。

刚果艺术家Christian Botale与丹麦艺术家Christian Danielewitz一道在一间布满屏幕上显示CNN、BBC、卡塔尔半岛电视台、Sky和彭博社页面的笔记本电脑的小黑屋中建立了自己的刚果新闻频道。尽管前述媒体极少报道有关刚果的新闻,却比在审查制度下畏首畏尾的刚果本土媒体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Botale受到他那经历过比利时殖民岁月的先父的启发,对来来往往的观众们说着:“非洲大陆形如左轮手枪,刚果便是这枪的扳机。”

生于菲律宾的艺术家Lilibeth Cuenca Rasmussen以作品《想你在我身下(I Want You Under My Skin)》对种族与文化问题进行了略为挑衅的探讨。在以摄影作品喷绘的挂毯上,艺术家本人的女儿成了个编辫子的非洲妹,她的未婚夫则成了个拉美的小白脸。Rasmussen的一位朋友的皮肤由黑变白,还戴上了蓝色隐形眼镜。艺术家本人在作品中则穿戴罩袍,她说:“这作品谈的是成见,关于我们如何不带偏见地接受他人。”

保加利亚艺术家Nedko Solakov则以一种幽默的个人方式揶揄了艺术的商业一面。在今年的巴塞尔艺博会上,Solakov参展的唯一一件作品没卖出去,他向一家公关公司咨询怎样才能卖得好点儿,公关公司说要去迎合买家的趣味,并接受网上的订制。作为这件名为《请帮忙(Help)》的作品的一部分,Solakov宣布出售此作品的部分收入将捐献给杜撰出来的“促进艺术商业及制约艺术家创造力基金会”。

Thierry Geoffroy的影像作品《断臂之前(In Advance of the Broken Arm)》是展览中最雷人的作品之一,片中艺术家和一群助手(全都是来这北欧国家的移民)跟在该国皇家四轮马车后面,边跑边清理拉车的马们留下的粪便。这些粪便密封在罐头中展示。这件作品是向杜尚致敬,采用杜尚用现成雪铲的作品之名,同样也是在向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致敬,曼佐尼的《艺术家之屎(Merda d'Artista)》也参加了本届双年展,据说罐头中装着他自己的粪便。

另一件非同寻常的作品是Marcelo Viquez的大型木棺,里面一格一格地放着好多可口可乐瓶。艺术家于双年展开幕前一天在展馆的地下室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位博物馆员工对此爆料:“当时我们正吃饭呢,可口可乐总是莫名其妙地就没了。”作品标题有些费解:“帝国崩塌前的文化繁盛(Culture Prevails Before the Empire's Fall)”。据Reenberg说:“我问艺术家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不知道’。”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