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媒体力量 专家:谨记“把关人”角色
  • 印度一女学生公交遭轮奸 新德里被称作强奸之都
  • 印度新德里遭轮奸女大学生在新加坡去世
  • "全能神"重点诱骗单身民工 欲以农村包围城市发展
  • 英国艺术机构今年获纳税人捐赠总价值8700万美元艺术品
  • 12岁!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
  • 供电局回应广州大面积停电:设备故障已修复,没有限电
  • 天乙:法治现实与当代艺术背景
  • 2010年文化领域剽窃事件频发的警示
  • 广州富商借试管婴技术生8胞胎 雇11个保姆照料
  •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历史最高值
  • 气候大会新主席强推丹麦草案遭中国等抗议
  • 杨禹:哥本哈根争吵属正常 最后时刻可能有转机
  • 专业造假公司专门代写代发论文
  • 学术造假南京竟有专业公司 论文背后的产业链
  • 人人都可以消费的当代艺术
  • 从迈阿密博览会看经济危机与艺术市场的关系
  • 经济危机下看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
  • 美击案遇害者身份确定 皆死于枪伤最多中11枪
  • 陕西现“全能神”邪教 散布末日谣言煽动信徒
  • 安倍晋三甫一胜选即宣布钓鱼岛属于日本
  • 公务员参加"嗅觉"相亲会,靠气味寻找另一半
  • 通讯:两岸“大三通” 助粤台互利交往更加热络
  • 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举行 连战出席
  • 国台办主任王毅说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 马英九在高雄出席长荣航运海上直航首航仪式时间
  • 两岸直接通邮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
  • 胡锦涛考察福建:两岸同胞应该携手互助促进三通
  • 国家邮政局:两岸直接通邮是中华民族大喜事
  • 王渝次:直接通邮让两岸同胞同受其惠
  • 两岸“三通”大事记
  • 500美国科学家联合反对达尔文进化论
  • 虐待动物源于人的动物性
  • 十年回到原点 股市丢失经济晴雨表
  • 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进化已到极限
  • 乔布斯的正念与我执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天才
  • 刘慈欣怒批元宇宙: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 美国宇航局证实发现首颗适合生物居住的类地行星
  • 艺术背景档案1979年—1989年
  • 南方周末: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
  • 刺死6公安 杨佳死刑成定局
  • 北京男子在上海袭警 制造了震惊中国的“杨佳故意杀人案”
  • 杨佳案,真相远比死刑重要
  • 杨佳上午被执行死刑 家属的沉默 邻居们的回忆
  • 杨佳一审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影像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只要真的看见了,我们就不再是分开的两个

    只要真的看见了,我们就不再是分开的两个

    2014-09-21 17:51:26 来源: Artforum 作者:詹育杰

    让-吕克·戈达尔,再见语言,2013,70分钟

    文︱詹育杰

    如果不只把戈达尔当“电影”大师,而像是早期的录像艺术先驱,就会发现他自一鸣之作“断了气”就叛逆地在街头使用非传统的轻便电影拍摄技术,70年代初就大量实验SONY摄像机和剪接系统,其实他从没停止在最新技术中寻找建立新语言的可能,在三个导演三部3D短片的《3×3》之後,年过八十的大师用3D长片继续他的电影语言实验。

    片中大量的文字(语言)与影像的拼贴、混搭、剪辑,各式来源不同的影音片段:老电影、历史资料画面、纪实家庭电影、演员演出的叙事片段,大量由他私人藏书中节录的引言,不断地堆叠破碎的意义和断裂的影像碎片,意义与讯息的川流密度呼应3D效果造成身体视觉的压迫性不适,眼球和脑神经的超载。如他一贯後设地解构电影或叙事机制,这实则是一篇用手工的个人家庭电影笔调撰写,解构视觉机制的抒情论文( 影片拍摄使用了各式不同的小型摄影机,如智慧型手机和GoPro。而大师的爱犬Roxy则是片中的主角)。在Roxy的画面上,我们听到画外音:“只要真的看见了,我们就不再是分开的两个”,这描述的不止是与情人的关系,更是人类的双眼视觉机制。以科学的角度而言,各种动物昆虫都有不同的生物视觉结构(例如苍蝇的复眼),影像实则是在脑中成形,且生成的影像与生成影像的方式皆极为不同 。人类视觉是大脑透过对左右两个影像的诠释在脑中建构眼前的世界。重点正在於 “两个”影像和“诠释”,因为意义或影像的蒙太奇也正是需要“两个”影像,经过大脑“诠释”以产生第三个看不见的影像或投射出新的意义。3D技术使得戈达尔得以使用左右“两个”影像来实验前所未有的蒙太奇。

    如他片中一贯的疏离效果,这是攻击观众视神经的3D电影,强迫观众拿下3D眼镜或变成斗鸡眼 ,我们无法不意识到自己正在观赏3D电影。例如在一个镜头内,起先两个影像构成的3D 影像渐渐变成两个影像的叠影(因为是由两台摄影机左右并列拍摄,摄影机运动可以互异),除提醒我们双眼视觉机制的存在和电影影像的虚幻性,更开拓了新的电影语言。相较於泛滥的好莱坞3D亿万制作,戈达尔更像拿画笔的画家,河边散步时自己一个人拍他戏水的爱犬(不经想起Pierre Huyghe在12年的德国文件展中那只到处散步的粉红足明星狗)。而大量诗意哀愁的树林丶溪流丶动物等大自然画面,呼唤着梵高、莫奈等大画家对视觉和再现的反思,如同电影蒙太奇,大画家画的正是不可见的影像。片中也刻意玩弄空间景深,夸张地晃动不稳定的前景,或刻意用手持镜头拍摄大自然静物,还不免俗地捕捉雾景丶雨景这类最适合展示3D效果的场面,最震摄我们的正是空间在动态3D 影像中诡谲的超真实感。如同电影每秒24格的“动态”影像幻觉,3D电影是介于平面与真实间的“空间” 影像幻觉,鬼魅地漂浮在惯常的视觉经验之间。

    在影像视觉的提问之外,当我们看到持摄影机的大师独自与他的狗在大自然里,我们也看到环保政治问题的反思(片中亦节录相关哲学引言)。 而在微叙事的段落中,如亚当和夏娃的男女二人, 在居家的卧室、浴室、电视前裸体地争论关于平等的命题。被局限于家务的女人要求平等,此时坐在马桶上的男人说:人唯一真正平等的时刻,只有在面对排泄生物性需求之时。讨论显然已全然跳脱性别或女性主义,两人关系实则是两个社群,甚至两个国家间的关系。

     

    作者为巴黎索邦第一大学美学与文化研究博士。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