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2009CDFF(第6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当里个当》导演访谈

2009CDFF(第6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当里个当》导演访谈

2009-05-29 16:27:13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当里个当》主角小黄及导演夫妇李瑞华,樊启鹏

记者:汪玲
导演:李瑞华,樊启鹏夫妇
时间:2009年5月29日
地点:現象工作室

记者:从拍摄到剪辑完成这部片子花了多长时间呢?
导演:差不多整整两年吧,花了一年多拍摄,几个月剪辑。今年元月开始剪的,主要的剪辑时间集中在春节前后,加字幕花了不少时间。

记者:怎么想起起这片名的?
导演:原来我们一直都为片名发愁,最初想起的片名叫《我要牛B》,但是感觉不太满意,后来有一次和主人公聊天,他谈到自己上学的时候是文艺骨干,很能写东西,还能唱快书,说相声。我们就建议他写一个东西出来,他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写作,就是结尾他唱的那段快书,我们突然觉得“当里个当”最适合做片名。

记者:怎么想到去拍这个人物的?
导演:说来惭愧,我们拍之前没有什么策划,也没经过什么调研,那段时间,我(李瑞华)在拍摄影像日记,就是随时拿着台DV,见到有意思的就来一段,一次去北影厂买碟就认识小黄了,觉得他很意思,当天还拍了他一些素材,拍完就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适合做个长片,就想去拍他,每次去拍,他都很自然,就这样顺其自然,一段一段地拍下来了。

记者:剪辑上处理很好,节奏把握地恰到好处,可以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吗?
导演:谢谢你的夸奖,我自己对剪辑还不是很满意,如果说经验的话,就是觉得两个人合作的方式很好,因为前期拍摄我(樊启鹏)没有参与,这样我下手就会比她更狠一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一个月左右完成初剪的原因,后来加字幕就加了两个月,不过这样做也有弊端,因为时间紧,我们对素材研究得还不够,我甚至没有完整看过一遍所有素材,就是为了赶这个活动,我们就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我们都很忙,出了寒假几乎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剪片子,现在觉得只能给剪辑打七十分左右。我们现在还没想好,是继续花更多时间去修改这个片子,还是把精力投到下一个片子中去。

主持王宏伟,主角小黄现场交流

记者:影片没有反应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原素材没有拍这方面呢,还是后来剪辑的时候去掉了?
导演:素材上有一点这方面的,有几次饭桌上聊天,小黄会讲到过去的情感经历,但是不太多,光线也不好,也不够丰富,后来就决定放弃这方面内容。如果还继续拍他的话,就留到续集去拍吧。

记者:当人面对摄像机的时候,不自觉会有点掩饰,你们或者他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个状态,做到那么自然呢?
导演:这跟他本身有很大关系,他很随和,很好沟通,对摄像机好像没有什么顾虑,很多时候他经常把摄像机当做一个镜子。我们的摄像机就像不存在了一样。当然,摄像机对他也会有影响,他在镜头前也会“表演”,但是那些“表演”没有我们的任何安排,我觉得那是另外一层真实。

记者:参加我们此次交流周的感受?
导演:感觉收获很大,每个人的片子都不一样,很多片子都很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前作为观众来看片,没有想太多,这次自己的片子也在这放映,就会有更多关注和思考别人是如何去处理的,最大的感受是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有很多,再有就是你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意义,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附:《当里个当》现场观众与导演交流环节

录音/整理/郭安丽

5月29日上午,现象工作室放映现场,《当里个当》导演和里面的主人公小黄和片子里几乎所有的人物悉数到场。他们和现场观众引发了热烈而愉快的讨论,涉及到拍片和片子呈现的方方面面,以下是本次现场导演交流环节的录音整理。

王宏伟:欢迎各位的到来,我首先问一下导演是怎么想到拍这个片子的?
杨瑞华:开始的时候我剪了一个片子,那两天经常去他的音像店,因为那半年来,我坚持每天都要拍点作品。那天我正好拿着摄像机到他那后,问他一个问题,你是要我把你拍的漂亮还是真实?小黄说你能把我拍的漂亮点吗?我说我就是能把你拍的很漂亮呀,他说他不觉得自己漂亮。哎,我觉着小黄说话很有意思,就从那次谈话之后,我就开始慢慢的拍他。07年开始拍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目标说要拍什么。整个拍摄的过程,我和他们慢慢的熟悉起来,并成为朋友,我们就这样坚持着拍摄了下来,剪了这样的一个片子。
王宏伟:观众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的?
观众:最后小黄说唱的那段,是小黄自己写的还是导演也给了提示?
小黄:是我自己写的,写的就是我的经历。我高中读到一年半就退学,十几岁就跑到北京来,那段说唱是我一路走来的过程。
观众:你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小黄:影片中音像店老板不想做下去了,给我打电话说不做的话会很可惜,希望我能做下去。所以我就接手了音像店。
观众:也就是说你现在是音像店的老板了。

剧中人员


王宏伟:还在原来的地方?
小黄:是的,还在原来的地方。
问:两位导演现在还是大学的老师,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给你们的学生放过这个片子?
樊启鹏:还没有给学生放过,因为这算是刚刚赶出来,就是的参加这个活动。
王宏伟:小黄和他们片中的朋友现在都在做些什么?
杨瑞华:小黄现在经营着他的音像店,是老板。路路也和他一起做,是他店里的跟班和伙计。
樊启鹏: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路路的镜头很多,考虑到一些因素,最后在剪辑的过程中剪掉了很多,不过在片子的最后还是有他一些的展示,现在他也到了现场。
路路:我一些不光彩的方面都被导演给剪掉了,所以挺感谢导演的。
王宏伟:那边那位留着胡子的是片中拍片的导演?
片中导演:我跟小黄是很好的朋友,觉得他是一个特仗义的人,片中他朋友受伤在医院的时候,我也在现场,看他哭的那么厉害,我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飞飞:我跟小黄刚来北京就认识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个记录片的拍摄,还是在奥运的背景下!
问:小黄以前的音像店我是经常光顾的,当然你现在经营的音像店我也经常去,但我现在感觉是处于可去可不去的状态?我的意思是说,和你的同行相比你还欠一些,希望你能够再接再厉的把音像店做好,专业素质再提高一点。
小黄: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毕竟树大招风吗,刚开始,我不想把自己的音像店做的太大而像以前那样老是出事。可能是因为如果你做的太好了,别人可能就会嫉妒你,就会给你找麻烦,使坏。我现在把店做的半死是不活的,觉得还可以了,挣够我的花销的,也不会出事,就行了。

《当里个当》剧照

问: 从片子里展现的一些东西看如盗版,我觉得音像店老板也是一个不错的素材。
樊启鹏:就像你提到的那样,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素材。但是我们所有的拍摄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和被拍摄对象要很好的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这个片子的拍摄过程我参与的不多的,更多是进行后期剪辑。小黄的老板的镜头不多,只有说到在小黄拍片一定要拍床戏的时候才出现了两个镜头。如果拍他老板的故事,可能盗版就是片子关注的焦点了。其实我们这个片子的中心线围绕着小黄本身,而不是关注他卖了多少盗版,这也不是本片要探讨的。
王宏伟:这其实就说拍片子要拍一个主题的问题,我们要把片子拍成什么样,剪成什么样子,来呈现给观众。小黄现在除了经营音像店外,还要做导演拍片子吗,你的片子还要接着拍下去吗?
小黄:我现在对做导演到没有以前那样的痴狂,到是更想做制片什么的,想做一些纪录片,拍一些独立影片。但是有时候也在想,拍摄纪录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或许有一天,我拍出的纪录片不会有太多的观众来看。
问:想问小黄当初是什么促使你想当导演,想拍片子?难道仅仅是因为在音响店工作过,接触了大量的影片的原因?
小黄:我是看了好多的片子,有时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拍一些片子来试一试,就这样寻找机会来尝试拍片。不过说到当初拍片做导演的梦想,可能与我的经历有关。我十几岁退学来到北京,当过保安、刷过盘子、搬过转头,卖过盗版,可以说什么能赚钱,我都接触点。后来我当过群众演员,看得多了,觉得做导演也不错,就萌生了拍片做导演的梦想?不过现在没有这么强烈的念头了。

《当里个当》剧中人员及导演与现场观众交流

问:两位导演,还是老师,为什么不在片子中拍摄一些电影学院的学生,找一些这样的角色来拍?
杨瑞华:其实这部片子开始拍摄的素材是有很多和小黄差不多年龄大的学生。素材中有他们和小黄交流的场景,他们在音像店里活动的场景,但是在后来拍摄的素材中,很少涉及到他们。所以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为了保持结构的平衡,就把先前那些学生镜头剪掉了,毕竟当初拍摄的时候,我们对所要拍的东西和意图也不是很清楚。
问:那你们以后对这样的群体会不会继续拍摄和关注?
杨瑞华:会,但是因为我们干还是要干自己能干的事情。我拍的对象可能还是和自己交流比较好的,像拍朋友。刚才那位朋友问的为什么不拍小黄老板赵星,其实是因为我一看到赵星我就害怕,看见他我就想赶紧躲远一点,其实我们还是老乡应该很亲近的,但是我看见就是害怕。不是因为我拿着摄像机害怕,而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害怕,所以我可能不会去拍他。
问: 非常感谢两位导演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片子,特别喜欢,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特自然,特真诚和亲切,并且感染着观众。片中小黄这个人物拍的特真实,情感很自然的流露,我看着片子,感受着小黄的情感波动,一直跟着他的情绪走。而且导演还把摄像机交给小黄让他自己拍,甚至以黑白胶皮的形式呈现他所拍摄的内容。
王宏伟:他跟导演的关系还是很值得细细体会和欣赏的。
小黄:刚开始接触摄像机的时候,因为对它不是很了解,所以拍摄的时候也就那样吧。不过在我拍摄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吧,像拍摄我父母的时候,他们面对着镜头一点都不紧张,很自然、真实的呈现了他们的状态。我也是,尤其是在了解了摄像机之后也更习惯了对着镜头。
问:那你在看了这个片子之后,你认为把你拍的是更漂亮还是更真实?
小黄:怎么说吧,是真实吧,不漂亮,我也就这样吧,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不上镜吧!不过我现在喜欢照镜子,看自己习惯了也就行了。
问:看到片子,感觉小黄是个“掉了浪荡”不拘束的孩子,但是在医院里,他为了朋友情绪激动、哭的泪眼婆娑,眼睛通红,这样呈现的性格反差很大。我想请问导演,医院的 这个情节是根据情节需要刻意安排的,还是小黄当时情感的真实流露?
王宏伟:这个片子是纪录片,纪录片特点决定了这不可能是导演的刻意安排!
樊启鹏:对,这是小黄真实情感的流露。其实当时在医院,小黄并不知道自己流泪,第二天看片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情绪这么激烈,竟然流泪了。其实在片子放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小黄看片的表情,尤其是片中他流泪的场景,以及大家看着片子发出笑声的时候。正时小黄这种胸襟和表现才成就了这个片子。
问:你们当初拍摄的时候有什么预设的主题吗?
杨瑞华:没有,我们开始拍的时候就是尽可能的拍,尤其是在08年之前。到后来我们是一遍遍的删,一遍遍的进行剪辑,才成剪成了这个片子。
问:拘留所门口和小黄对话的那个老头很有意思,具代表性,你们之前和他有过交流吗?还是现场的直接拍摄?
杨瑞华:那个老头的确很有意思,你们去过海淀拘留所的话(哄堂笑声,纠正),是去过拘留所接朋友的话,肯定会碰见那个老头。他一年365天可能都会都会在那里,说话很有意思,也很幽默,我曾经想过给这个老头拍个纪录片,因为他的语言实在是太精彩了。那边的环境也很有意思,我也常去那边拍点图片,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过去看一看。
王宏伟:估计那老头南来北往的什么人都见过,很有意思。
小黄:那个老头很难缠,贼精贼精的,很难对付的,估计不好拍。
王宏伟:个人觉得这个片子拍的特备好,故事尤其精彩。就这样,我们今天的现场讨论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下里进一步交流。

 
【影片档案】

《当里个当》剧照

片名: 当里个当
其它片名: 当里个当/DVD Boy
导演: 李瑞华, 樊启鹏 
制片人: 李瑞华, 樊启鹏 
摄影: 李瑞华, 黄利银 
声音: 李瑞华 
剪辑: 李瑞华, 樊启鹏 
片长: 115分钟
年份: 2009年
类型: 纪录
国别: 中国

影片概述
黄利银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内一家DVD碟店的雇员,个子矮是他的心病,发点财是他的理想。碟店里的单调生活,让他有时知足得乐,有时又愁肠百结。离开碟店后,生活又未必总是按照愿景去发展,只是像快书中重复的象声词一样在继续:当里个当……

导演阐述
逛碟店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搬到北影厂附近居住后不久,我们就认识了小黄。第一天见到他时,正好手里拿着一台摄像机,尽管那天他对着镜头说要“漂亮”,不要“真实”,其实后来他从未拒绝过我们拍摄他“真实”但未必都“漂亮”的生活,甚至还答应了我们的要求,用摄像机记录了一些我们不在场时的生活。我们不把这当作是小黄一个人的故事,我们也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了现实与梦想,自卑与自信,无奈与执著,怀疑与信任,卑微与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