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财经 > 艺术品查税风波后艺术市场的趋势和发展

艺术品查税风波后艺术市场的趋势和发展

2013-01-18 17:17: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图片资料

2012年,对于中国的艺术界来说是颇不平静的一年。4月,《最近艺术市场海外进口的查税风波》从网上流出,这场风波持续了半年之久,至今也没有官方的调查结果,艺术品进出口高税率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年初,一项欧洲艺术基金会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3%上升到30%,首次超越了此前多年位居冠军的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与古董市场。尽管这一报告被指称,使用了中国拍卖业一贯虚高的数据,且忽略了中国依然以本土艺术品交易为主的格局,不过被冠以“全球最大”之名,多少说明了近些年国内艺术市场的火爆。

4月,《最近艺术市场海外进口的查税风波》从网上流出,署名为“一杯生普洱”的作者爆料称:IFAS 艺术运输公司的高层被控制,以及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的负责人和部门经理被海关请去协助调查。而这两家是承担中国藏家及机构进出口艺术品的主要运输公司。海关突然针对此事进行调查,涉及到艺术圈的众多收藏家、拍卖行、经纪人及画廊,很多人被要求协助调查或补交税款,一时间艺术圈谈“税”色变,也引起了一场关于艺术品进出口税的大讨论。

“本来艺术圈的水就深,不够明确,透明性不够。现在又出了这样的问题,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人觉得更加不知所措。” 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这样评价“税收门”风波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

“我们的艺术品关税同国际上的接轨还不够。大陆同香港的税率差距太大了,不少艺术机构移师香港。这对大陆实际税收来说是一种损失,对大陆艺术的期待值也有所影响。”赵力说。虽然自2012年起三类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但是中国的艺术品综合税率依然很高。

经过大起大落的2012年,未来中国艺术市场将会如何? “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国外,一只看国内,都是联动的。最近我观察到全球市场的回温,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在明年应该会很有意思,值得关注。”赵力对此很乐观。

艺术市场增长减速

《21世纪》:你今年在撰写《艺术品报告》时,认为今年艺术品市场的趋势是什么?

赵力: 按照我们报告阐释的关键词,应该是增长减速。具体表现为:首先,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性增长进入十位数左右。如去年是24%,今年大约为百分之十几这样一个数值;其次,交易的高价现象在慢慢消退;第三,成交的数量也在减少。如今年的成交率约60%至70%。而前些年可达80%至90%,甚至更高。

《21世纪》:拍卖成交率哪一部分下降得最多?

赵力: 中国书画、中国油画、当代艺术、古董均有下降。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书画;古董已有一年半的下降期;相对来说,下降较少的是油画和当代艺术,本身它们的规模较小,成交数量也不算多。去年从反向增长的角度上说,还是油画和当代艺术增长的幅度更大。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市场增长减速?

赵力: 我个人对未来情况是比较乐观的,所谓减速对中国艺术市场是个好事儿。第一,价格需要时间消化,市场也需要冷静期;第二,价格的下降说明我们对质量的要求提高了,不一味地追求数量。这是一个冷静期。虽然中国在之前几次也出现了市场的调整,比如2008、2009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到2000年是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在经过这几次的市场冷却后,反而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所以我对这次的减速还是比较乐观的。

《21世纪》:未来的市场会从行家市场转向藏家市场吗?

赵力: 我赞同。其实现在艺术品行家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从业素质在提高,好多都转向艺术品经纪人这样的角色。另外收藏家尤其是购买人群的大量介入使艺术品的分散更明确。虽然也有大的藏家和买家,但总体上是一种地域分散的形式。由于大家手中的艺术品都是自己用真金白银购得,大部分不是继承的,所以在遇到像现在这样的市场调整期,大家不会轻易将藏品拿到市场上贱卖,而是对未来的艺术品市场有所期待。

画廊的效益还需十年

《21世纪》:根据上半年文化部发布的数据,拍卖市场成交额达800多亿,但线下,如画廊、艺博会等交易方式总共加起来不到200亿。拍卖交易是画廊交易的数倍,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吗?

赵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国际标准比例是1:1,中国的比例大概是1:3,我觉得是不合理的。一级市场是发现市场,创造的价值长期有效益,而二级市场往往有很大波动,当二级市场占据主导时,会使艺术市场也随之波动。如果中国艺术市场要稳定,必须要扩大以画廊为核心的一级市场的交易。中国目前的情况不会太长久。我国画廊和拍卖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时同时起步的,但由于拍卖公司有一些国家资本的运营,所以发展得比较快。而画廊相对发展较慢,效益还没起来。现在是两分天下,画廊主要是集中在现当代艺术品,只不过现当代艺术品还不是交易的核心。一旦画廊推出的艺术家成名了,效益就出来了。但这还需要十年。

《21世纪》:针对画廊这样的一级市场,国家在税收上有优惠政策吗?

赵力:目前税率还是比较高。税收的问题也是目前制约艺术品一级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艺术品市场如果你想全力推动的话,其实利润并不高。画廊的利润率大概在15%左右,所以如果税率这么高,很多画廊真是难以生存。

《21世纪》:艺术品金融化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赵力:金融介入艺术,不是介入艺术具体的产品,如买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更多的是介入艺术的产业部分,介入企业等开发类平台。从企业的资本角度来说,现在文化产业这部分创意很多,但自身资本的数量还比较缺乏,从而造成现阶段很多产业的平台过小,没有品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未来最重要是使资金进入企业或者行业的创新平台中,而不仅仅是买一些艺术品而已。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中央美术学院首届“CAFAM未来展”即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首届“CAFAM未来展”即将开幕

2012-07-25 12:25:12 来源: 艺术眼artspy 作者:

陈维,《The Vase Fell To The Floor And Broke Into Fragment》,摄影

名为“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的央美首届“CAFAM未来展”将于8月8日在央美美术馆开幕,届时将有93位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参展。在今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策划团队成员王璜生、冯博一、王春辰等出席参加,并对本届“未来展”的展览理念、评选机制做出阐释。

“未来展”既是一次对华人世界3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创作状况的考察,又是学院的一次教学实践。展览以“亚文化”为大背景,现场以六个并无先后关系的现象分别表述主题:蔓生长(强调自由创作状态)、自媒体(在媒体世界里,艺术家对“媒体”的思考表达)、微抵抗(以反讽、幽默、搞笑甚至沉默等方式表达现实的艺术风格)、宅空间(青年艺术家对自我的关注、对自我空间的设定现象)、浅生活(青年艺术家对某种生活方式的看重)、未知数(年轻的文化现象的不确定性),策展委员会即是根据这个主题从80位提名委员中被提名的290位青年艺术家中挑选出最终参展作品。另外展览期间还将发放提名集、展览集、议论集等文献,并举行一系列的对话会。策展团队试图以非“盖棺定论”的界定方式,为观众传递出青年艺术家的当下状态,“关注总体的生态”,王璜生语。

今后“未来展”将与“泛主题展”共同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牌,各两年一届,交替呈现央美的双年展模式。在“艺术现场”已不在学院,而在民间的当下,央美的举措似有要夺回阵地,重拾先锋的气势。不过以受到记者质疑的评选机制环节:提名委员会中青年所占的比例、非艺术家本人报名而是由提名委员提名的方式等问题来看,这些问题是否会变成制约这个计划所强调的“文献性”、“当下性”、“未来性”的阻力?答案将在接下来的作品现场、讨论会现场将一一揭晓。

部分参选作品

陈哲,《蜂蜜》,摄影

李青,《黑色群像》,布面油画

梁远苇,《穿过玻璃》,亚麻布油画

刘窗,《节日》,录像

宋元元,《第二自然》,布面油画

韦路,《总是那么委屈》,油画

吴俊勇,《时间的胃》,装置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
view.php?tid=7226&ci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