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杰夫·昆斯在BEYELER

杰夫·昆斯在BEYELER

2012-06-23 03:48:31 来源: TOOTSY的艺术空间 作者:

opening in coincidence with art week basel with support from hugo boss and mercedes benz, the fondation beyeler presents an extensive exhibition of the american artist jeff koons, documenting his artist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of practice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ree milestone series. 'the new' showcases koons's earliest work, as he began in the early 1980's with a series of readymade-like appliances and sculptures. 'banality', a period begun in 1988, includes traditionally crafted sculptures in porcelain and wood, that nonetheless take as their subject ironic confrontations between pop culture icons and baroque artworks.

perhaps koons's most ambitious series to date is 'celebration', a collection of hyperrealistic large-scale stainless steel sculptures and large-format paintings, initiated in 1994 and brought together at the beyeler exhibition for the first time.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第一届超媒体艺术节MMAF“艺游心生”在上海开幕

第一届超媒体艺术节MMAF“艺游心生”在上海开幕

2023-12-03 14:32:52.865 来源: 艺术新闻中文版 作者:TANC

▲ 超媒体艺术节将“流动的艺术”带到前滩太古里


11月9日,第一届「超媒体艺术节MMAF」(META MEDIA ART FESTIVAL)将以“艺游心生”(Art in Flux) 为主题在上海前滩太古里盛大开启。首届「超媒体艺术节MMAF」采用创新的城市艺术策展方式,将艺术从白盒子搬到前滩太古里,在都市公共空间展出当代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装置、绘画、雕塑、影像、元宇宙艺术建筑、AI 及 NFT 等媒介的艺术作品在不同场域,以富有趣味的形式呈现媒体与艺术的多元碰撞,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时空的数字化超链接文化表达。「超媒体艺术节MMAF」也是2023年第14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版块特别单元,在11月上海艺术周期间将奉上一场璀璨的艺术盛宴,以精彩纷呈的公共艺术、表演和活动,引领探索在地艺术的多元可能。

这场艺术盛宴由超媒体集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邵忠先生担任总策展人,国际知名媒体《ArtReview》、《ArtReview Asia》、《艺术世界ArtReview》主编马克·莱珀特先生(Mark Rappolt)与曾任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和主席及国际双年展协会主席的国际知名策展人李龙雨先生(Yongwoo Lee)担任联合策展顾问。

“元宇宙艺术 Metaverse Art” 板块由国际知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和刘秀仪(Venus Lau)联合策划。

「超媒体艺术节MMAF」由超媒体集团艺术平台总裁兼旗下艺术媒体出版人曹丹女士担任艺术监制,《周末画报》、《生活月刊》出版人及创意总监令狐磊先生担任创意制作人。总策展人邵忠先生表示:“超媒体作为文化产品,重新塑造和构架都市文化与都市艺术和生活方式。‘将艺术融入生活,让艺术重建社会’一直是超媒体的宗旨。我们希望通过与前滩太古里共同打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时尚新场景「超媒体艺术节MMAF」,提供一种开启当代艺术的全新体验。”

「MMAF」由超媒体集团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太古地产,首席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合作伙伴DIOR以及BVLGARI、Hennessy、LOEWE、VACHERON CONSTANTIN等品牌特别支持,联手呈献。「超媒体艺术节MMAF」将流动的艺术带到公共空间,协同引领探索在地都市未来文化的多元可能,为消费者打造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相融的独特空间,助力都市人文气息和艺术底蕴的日益繁荣。


艺游心生

灵感构筑的艺术引力场 

2023年,正值超媒体集团(原:现代传播集团)成立30周年。作为中国领先并兼具创新性和国际化的高端传播集团,超媒体集团拥有丰富的国内外文化、艺术时尚及生活方式等领域资源,亦与诸多国际传播机构和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全面覆盖商业、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且拥有丰富的传统和数字媒体以及线下空间运营经验。

现代传播理论的奠基者、哲学家及教育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包括新闻在内的所有新媒体都是艺术形式,它们像诗歌一样,具有强加自身假定的能力。”本届艺术节聚焦探讨当下媒体、艺术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和流动性,让艺术从白盒子来到公共空间,成为普通人聚集和交流思想的场域;通过改变既有的观察或体验事物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去观看世界。


3.jpg

▲ 元宇宙艺术 Metaverse Art


“艺游心生”不仅代表着一个开放的主题,更意味着艺术在流动中的诞生,在城市肌理中延伸,进入商店、街道和社区。在这里,艺术家将思想和理论付诸实践,无论当代艺术的形式如此多元和先锋,它始终与人和现实紧密相连。首届艺术节邀请了近30位不同代际的当代艺术家和创作者,在前滩太古里的都市公共空间展出他们的装置、绘画、雕塑、 影像、新媒体、AI和元宇宙等多种媒介的作品,以富有趣味的形式呈现媒体与艺术的多元碰撞,共同探索和开拓当代都市文化的新景观。

「超媒体艺术节MMAF」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艺术的视窗。通过“至魅掠影Flux in Speed”、“都市生息City Breathing”、“自游流转Free Exchange”、“未来之星Future Greats”、“元宇宙艺术Metaverse Art ”五个篇章,超媒体集团和当代艺术家共同倾力打造一个灵感构筑的艺术引力场,在前滩太古里的公共空间创造了超越时空、超链接的媒体文化表达。

艺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如果艺术让一个空间或一个社区更具人性,那么它也会让人对社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换言之,它用一种“扩大的艺术观念”,去实现社区空间与人类生活的互动关系。


至魅掠影,

“速度”作为灵感来源 

“至魅掠影Flux in Speed”是首届艺术节的首席合作伙伴全新梅赛德斯-AMG SL 63 4MATIC+的艺术展区,此篇章被视为艺术节的核心能量源泉。该篇章邀请了跨媒体视觉艺术组合WAV(艺术家曹雨西和刘晓江)、建筑师张朔炯和法国艺术家洛朗·佩博斯(Laurent Perbos)联合呈现,在光影“流动”中让艺术作品构建出多维度空间。在前滩太古里中央公园,张朔炯设计的艺术装置空间从“meta/元/圆”的概念出发,外观设计以圆形为核心,寓意初始、经典和无尽的完美。而玻璃、镜面等材质带来的光影变化则打破了装置原有的静止状态,在日夜间的光照效果中,艺术空间呈现光影流动的视觉感受。艺术装置空间内,跨媒体视觉艺术组合WAV 的作品“算力:速度之魅”(Computing Power: The Speed Field),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重构自然,融合科技和艺术的元素,结合澎湃声浪创造出充满想象力和震撼力的视听体验。在前滩太古里中轴线上,法国艺术家洛朗·佩博斯(Laurent Perbos)以欧普艺术(Optical Art)呈现公共艺术作品。作品以《赛道》为题,艺术家旨在MMAF的公共空间为观众创造一个游戏的场域。而在前滩太古里的景观高点,张朔炯采用单元模块堆积的方式,设计出独特的共创社区空间,以此邀请人们参与MMAF一系列艺术公共教育活动,赋予观众更多趣味性和参与感。


都市生息,

回望生生不息的中国哲思

第二篇章以“都市生息City Breathing”为题回望中国哲学思想。生生不息常代表着变化与新生事物的发生,艺术探求也同样预示着无终无止、不断生长的力量。人们在都市中偶遇艺术,会停歇驻足,对一时无解的艺术作品提出问题,公共艺术为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提供了呼吸的驿站。这一篇章展出了艺术家高入云、刘建华、邱加、苏畅、张恩利、周力的作品,公众从中能体会到艺术家对物的理解,感知他们创作中的自然吐纳和内在力量,从自然的形态中体会事物的哲理性,改变既有的判断和成见,开拓对于现实世界多样的认知。

苏畅的作品《呼吸》(2021)原形由苏畅手工制作而成,作品伴随掌心脉搏微弱的涌动塑造而出,像一个盛着光的容器和一段被包裹着的呼吸。在《呼吸》的另一端,周力的作品《蜕变——生生如环》(2022)遥相呼应,隐喻了自然世界生生不息的蜕变和重生。

在刘建华的《颜色》(2016-2019)中,瓷泥的材料从自然界中采集、冶炼、加工的过程,及到制瓷最初的人工揉泥的形态,有如把个人对物的理解,通过行为方式不断积累,最后形成一种物质的纯度,并用这种纯度塑造精神的高度。同样在本篇章中呈现的邱加作品《回响》(2023)是关于一个匿名头像的纪念碑 ,它仍旧还算是一座庙宇,观众似乎偶尔能够从其中听到钟声。

张恩利的纸盒上绘画装置《临时的房子》(2018-2019)是张恩利2019年为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专门所作,作品还原了艺术家儿时居于东北乡下看到的谷仓。在本篇章中,这所来自北方的小仓房来到前滩太古里商场石区内,在都市与乡村、繁华与质朴的碰撞中激发新的火花。


自游流转,

艺术与社会的对话

“自游流转Free Exchange” 作为第三篇章,名称源于1980年代至1993年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和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克(Hans Haacke)曾展开的一系列对话,两位来自截然不同领域的学者在交流中迸出火花,也证明了保持艺术与社会之间对话的必要性。该篇章汇集艺术家丁乙、经傲、梁曼琪、欧鸣、徐冰的作品,把都市人流的交汇点作为思想的聚会点,相对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使得观者在面对作品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提供了通往一个可供沉思空间的路径,让艺术与艺术之外的世界自由交流形成可能。

在该篇章中,梁曼琪的大型装置《旋转门》(2022-2023)延续了艺术家梁曼琪对几何结构和空间视觉一贯的热情,作品邀请观众在观看时在其中自由的穿梭和推动。同样作为对于私密空间与公众表达之探索的公共艺术创作,丁乙的装置作品《阁架》周边的光影、行走的人,都对作品产生反射,而反射构成了这一作品的空间,装置与周遭关联成的状态,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雕塑。

经傲与欧鸣的作品从另一个侧面传达了本次篇章的主题,讲述自然与时间的流转。经傲作品《均衡的当下》(2022)是一件声音装置,其所具有的声音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被机缘无序的启动着。欧鸣作品《爱城》(2022)延续了艺术家长期以来试图创造不断变化的实体、创造犹如具有生命般雕塑的愿望,呈现了转瞬即逝的时间。


未来之星,

发现闪光的轮廓

第四篇章“未来之星Future Greats”源自国际知名艺术媒体《ArtReview》的年度专辑,2023年其姐妹刊《艺术世界ArtReview》邀请了一组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与本刊编辑共同提名一些并非炙手可热但值得更多关注的青年艺术家。这一篇章邀请了青年艺术家费亦宁、刘茵、44月报、万青、王子月、伊力凡、杨熹、余果、张东辉、张之慧的作品。以一些予人力量并驱动探索心的人、事、物,让观者发现未来闪光的轮廓。
费亦宁的实践常从生态学与生物学等相关领域展开研究,将虚构与真实的材料拼贴在一起,以呈现自然、神话和技术之间盘互交错的状态。在她的影像作品《春天》(2021)中,斯拉夫神话里以她的献祭来换取春天(Jarlio)的新生的稻草人形象被再次建构,拒绝春天的降临。

在余果的影像中,艺术家以手绘动画回忆了童年第一次出远门的经历,同时把模糊不清的记忆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条中国改革开放后西南山区到南部沿海的人口流动之路。

“44月报”是一个关于集体创作的实验,在大流行病爆发初期由44剧场发起,《44月报》包含漫画、虚构及科幻、真假难辨的文献、聊天记录、神预言、网络截屏……每一期写作持续两至三周,截至目前,不同的参与者已经完成九期文本的写作。


元邦建筑双年展:

打造赛博城市流动的天际线

伴随着超媒体艺术节第五篇章“元宇宙艺术 Metaverse Art”的线下展览开启,超媒体集团发起全球首个跨媒介艺术建筑项目“元邦建筑双年展”,该项目邀请了知名国际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携手刘秀仪(Venus Lau)共同策划。


4.jpg

▲ 元宇宙艺术 Metaverse Art


双年展邀请到曹斐、 Crosslucid、费亦宁、雅各布·库茨克·斯滕森(Jakob Kudsk Steensen)、李·皮夫尼克(Lee Pivnik)、利亚姆·扬(Liam Young)、陆平原 、Michael Wang、武子杨九位全球知名的文化艺术创作者一同参与,以内容多元的数字建筑和地貌,为这座赛博雅皮风格的虚拟城市打造流动的城邦天际线,多向性地阐释虚拟世界中的数码本体论、群体建构、无形的能量机制、幽灵叙事、深时间、信息化石、多重身体、阈限空间等议题,共同描画包裹在像云团一样的虚拟可能性里的世界,与正在发生的“超媒体艺术节MMAF”相映成趣。

“元邦建筑双年展”的初衷并非要论断和固化元宇宙和物理空间的二元对立,而是将虚拟空间进行解域,从不同的思想角度——例如法国建筑师克劳德·帕朗(Claude Parent)和意大利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提出的“倾斜功能”(oblique function)到生活哲学家罗曼·克兹纳里奇(Roman Krznaric)的“深时间”(deep time)——出发,思考的线索延伸到“超越引力”、“建造世界”(worlding)、“数字另我”、“维度跳跃”等和元宇宙相关的感官、本体论、认识论议题。本次展览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项目,反思技术怎样重塑人们的自我、群体记忆、文化身份、空间认知和时间意识等。

策展人在整个展览的构思过程中,采用了“Exquisite corpse”的方式共同构思。“Exquisite corpse”是超现实主义者近乎游戏的特殊创作方式,依赖创作者的无意识去驱动创作,紧扣超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automatism)思维。在人们期盼科技带来生活和社会里的“全自动化”、AI可以代替人类思考的当下,上世纪超现实艺术放任直觉且减少人类意识介入的“自动主义”,与科技世界的自动化技术,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吗?在这个语境下,“意识”和“无意识”到底为何物?

一切可能性就在此处发生:在日常与非日常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参与者在与「超媒体艺术节MMAF」的空间互动中或许可以寻找到一种对冲时间流逝、直抵内心的情感及精神需要、凝聚着人文精神的艺术时尚新场景,又或许能够在元邦的虚拟城市里跨越空间极限,重塑自己的文化身份。本次众多艺术家呈现所打造的场景,也将会是未来艺术之于城市空间最本质的诉求。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由超媒体艺术节MMAF提供


11.jpg

MMAF

Meta Media Art Festival

超媒体艺术节

  

出品人/总策展:邵忠

艺术监制:曹丹

创意制作人:令狐磊

展览顾问:Mark Rappolt (英国)

Yongwoo Lee(韩国)

 

参展艺术家名单

至魅掠影Flux in Speed

Laurent Perbos、WAV(曹雨西+刘晓江)、

张朔炯

 

都市生息City Breathing

高入云、刘建华、邱加、苏畅、张恩利、周力

 

自游流转Free Exchange

丁乙、经傲、梁曼琪、欧鸣、徐冰

 

未来之星Future Greats

费亦宁、刘茵、44月报、万青、王子月、伊力凡、杨熹、余果、张东辉、张之慧

 

元宇宙艺术Metaverse Art

曹斐、Crosslucid、费亦宁、Jakob Kudsk Steensen 、Lee Pivnik、Liam Young 、陆平原 、Michael Wang、武子杨

 

展览时间

2023年11月9日-2023年11月30日


地点

前滩太古里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育路500号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