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2016-03-29 22:12:20 来源: ART BANK 作者:Tony Oursler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出生于1957年;197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现工作、生活于纽约。

托尼·奥斯勒是美国的多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媒体、雕塑、装置、表演和绘画,并以幽默、讽刺和想象的手法探讨个人与大众媒体之间的关系。托尼·奥斯勒对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科技如何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研究利用了当代的通讯工具,创作出来的作品融合了不同的富有表现力的载体以及形式化的方式,调查了当今流行文化的机制。由此产生的作品处理了维度、声音、运动、空间、语言以及材料,它们将观众融入到一段几乎是必须的、与其创作的虚拟生物的对话之中。

重要个展
2012年 丹麦奥胡斯艺术博物馆(ARoS Aarhus Kunstmuseum)
2011年 米兰Padiglione d’Arte Contemporanea
2010年 美国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09年 布雷根茨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
2006年 哥本哈根Kunstforeningen GL Strand
2004年 巴黎奥赛美术馆 等

重要群展
2012年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useum of Art and Design)
2011年 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Cincinati Museum)
2010年 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Art)
2008年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等

艺术家作品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走访托尼·奥斯勒工作室:鬼魅频道

文/钱倩︱Germano D'Acquisto/采访

(注:本文原载《艺术银行》杂志第40期)

多媒体艺术家托尼·奥斯勒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注定不会成为那个科技爆炸时代的牺牲品。相反,他在多媒体领域的成就为第二代多媒体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托尼的创作包括视频、装置、雕塑和绘画。在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把视频从电视或其他仪器中解放出来,再投影到雕塑、镜子、公园树木等各种介质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因此他也被称为“视频雕塑之父”。托尼的作品探讨人类正常行为的悖论和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从视频中释放出的一个个飘忽不定的形象或咆哮或呢喃,像电视里的一个鬼魅频道。

在刚过去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托尼·奥斯勒的视频装置《草莓狂喜绿色(Strawberry Ecstasy Green)》在Louis Vuitton展览“Espace Vuitton Venice”中,作为对意大利画家旁派·莫尔门蒂(Pompeo Molmenti)的《奥赛罗之死(Othello’s Death)》的致敬作品,与后者一起亮相。托尼曾举办过多次重要个展,包括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奥赛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的个人事业中期回顾展“心相:托尼·奥斯勒中期调查(Injection:Tony Oursler mid-career survey)”,展出了从1976年至1999年的系列作品。他还参加了第8届和第10届卡塞尔文献展。

由华特·迪士尼创建的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ts),曾培育过蒂姆·波顿(Tim Burton)、约翰·拉塞特(John A. Lasseter)等著名的艺术工作者。托尼·奥斯勒也毕业于此。上世纪60年代末期便携式录像设备被发明出来,这使得多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全新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电视这个革命性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第一代的视频艺术家具有改造大众电视网的激进政治理想,希望新电子媒体技术能为个人表现所用。在这个背景下,托尼也成了70年代众多尝试运用新媒体的艺术家中的一员。

▲托尼作品《草莓狂喜绿色》在威尼斯双年展“Escape Vuitton Venice”

托尼的早期视频中吸收了当时在美国大行其道的波普艺术,并发展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他1984年创作的单频视频《EVOL》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在胡乱涂抹上颜色、粗制滥造的舞台中,一个年轻人开始做梦:演员和布娃娃一起唱歌跳舞,随着一只鸟的飞翔镜头视角潜入海中,年轻人骑车掉入海里;接着,一面突然出现的镜子里反射出年轻人晃动的舞姿。艺术家称《EVOL》是一个“浪漫的,却带强制性的精神层面的短悲剧”,它“叙事性地表现那个黑洞,那个我们内心深处最恐惧的地方”。他的早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原始、低技术性的制作方法和演员怪异的举止、行为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极具托尼风格的怪诞世界。无怪乎西班牙CAAM现代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奥马尔·帕斯夸尔(Omar Pascual)这样评价他:“一个极之复杂的艺术家。他太多才多艺、太有可塑性、太明朗、太不受束缚、太实验性、太嬉皮。惊喜和不确定的感觉总是自然产生,因为他不会让你捉拿到他的意图,不会让你感到厌倦。”

一开始他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与其说他在想说清楚一个故事,不如说他在描绘一个隐喻性的梦境。他关注的主题有很多,政治暴力和文化软暴力、道德标准、生与死、青少年的精神病症等领域都有涉猎。“视频中这些形象互动,诗意地附着于它们身上的思想也互动着。每一个作品都是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暗含着的存在主义斗争的思考。视频里的叫喊和呢喃表现出人之间的关系,我邀请观众们走进我的思考。”

▲《朱迪》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 1994 年

创作的主题一直存在于托尼脑中,可他发现,被框在电视中的视频与自己想要的还有一些出入。他一直在反思着自己和电视的关系。托尼在自己的个人事业中期回顾展上呈现了作品《我讨厌黑暗,热爱光明(I Hate the Dark, I Love the Light)》。那是一个他准备的关于光学仪器发展的时间轴:从公元前400年中国哲学家墨子第一次发现小孔成像,到1999年哈佛大学的林恩·豪(Lene Hau)教授发现了减慢光速的方法。在研究光的过程中,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想寻找的东西:“我着迷于科技在历史的不同时间中相互的作用,像电灯、电影、光学原理、收音机的相互影响。我被这种兴趣带回到了一个历史的迷宫里,那个电视被发明的时刻。我的目标是模仿出一种技术,以至于它可以直接被视为心理状态的延伸。”于是他选择了将视频作品投射出去,成为视频装置。

这一选择看似整个抹去了电视的存在,只需要投影仪和背景,但在托尼看来,这种做法和先人发明电视的初衷不谋而合:没有好莱坞式的具有强烈叙事性的故事,而突出了电视最基础的作用,即在一定距离外观看。“我想要创作一个世界的镜子,突破传统绘画与雕塑的界限,去研究万花筒般运动的图像,就从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最初的出发点开始。”他与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和加里·希尔(Gary Hill)等当代视频投射艺术家也不同——他们将视频投射在矩形幕布上,而托尼将视频投射在一束花上、一个人偶上、一根圆柱体上……与此同时,伴随着投射的是创作风格的改变:故事的叙事性被打破,成为一个个小片段;演员之间的互动减少,个体被突出。

▲《影响机器》 麦迪逊公园 视频装置 尺寸可变2000 年

标志着这一转型的巅峰之作是《朱迪(Judy)》(1994)。作品表现的是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这种疾病近些年在美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作品以一条斜线的方向摆放在展厅里,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斜线顶端是一个用布娃娃搭出的稻草人造型,小女孩朱迪的脸被投射在布娃娃上,她不断发出恐怖的尖叫;紧接着是中年的朱迪,被投射在一束装饰的花束上,她焦躁不安地发出抱怨、嘟囔着;与之相邻的是一个古旧的碎花沙发,下面压着一个破烂的布娃娃身体,绕到背后才发现,青少年时的朱迪的头部被压在沙发下,一双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观者;最后是一条花裙子,在小腹的位置投射了一个子宫里的婴孩。不同的人格被汇聚在一件作品里,成为一个整体。托尼了解到,多重人格障碍除了在美国发病率高之外,在世界上别的地区甚为罕见;而这种病一般只在人们处于极端的心理状态、接触极端暴力或性行为的时候才会发生。这让艺术家联想到,是否这是美国人际关系不正常的结果?或者,是这个被媒体广泛曝光、被波普文化激化的社会的产物?

自此,托尼开始用投射装置变换诉说着一个个梦境。他开始尝试更多的表现形式,1996年的《反射(Reflection)》装置里他运用到镜子,这一无论在实际作用上还是符号意义上都模棱两可的介质,给作品带来更强烈的诡异感;他不断改变投射物的材质和形状,让它们更加适合于主题的表现。如2009年的《寻找香烟(Cigarettes Searches)》,他在林立的柱状背景上投射了香烟燃烧的过程。近几年来,他的视频中甚至抹去了演员脸的形象,只留下一双眼睛,或一张嘴。在《地铁图片(Metro Pictures)》(2003)、《非常波普或不(Super Pop Or Not)》(2010)中,形状怪异的雕塑上一双双眼睛或不安或妖媚地眨动着,大眼睛已经成为人们认识托尼作品最直观的标志。

▲《黑色枪眼(Shot Black Look)》铝板上亚克力颜料 LCD 屏幕 2008年

不仅如此,托尼还把他的装置带到了户外。其公共艺术装置《影响机器(The Influence Machine)》于2000年在纽约的麦迪逊公园(Madison Park NYC)展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托尼用飘荡的浓厚烟雾作为幕布,在上面呈现了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他把这种形式看作是与那些死去后在公园里游荡的灵魂的对话,那些灵魂诉说着一个个不成句的词语,“你在哪儿?我收到了一条来自精神病院1933年的消息,问影响机器还好吗?”“一个永远在镜头前的火车站开了又关”“可乐、玻璃管、坏天气”“没有人在说谎,你能看见的只是浅浅的烟雾,嘘……”“它将会将你禁闭”等等。随着烟雾游荡的鬼魅,包围着你的鬼魅在耳旁的重重呓语,这一切激发着观众的恐惧与不真实感,像是步入了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异次元。

▲Tony Oursler 位于纽约的工作室

ART BANK vs Tony Oursler

问:您最初为什么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T: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艺术家。小时候常和母亲一起花很多时间看展览,自己也画画、学习艺术。那时我就已经想好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作品了。在少时居住的城市尼雅克(Nyack,USA),我有机会遇见很多艺术家或艺术圈里的人,他们是我的导师。1976年我19岁时,第一次接触到摄像机,那个瞬间就明白了这就是我未来的方向。我对艺术的尝试从来都是实践性的,或实用主义的,而非理论性的。

问:什么因素或什么人对您的创作起了影响?

T:我比较喜欢的有著名雕塑家Jonathan Borofsky、概念艺术家John Baldessari、装置艺术家Judy Pfaff和前卫音乐家Laurie Anderson。我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大的是电视的影响,尤其是MTV频道。我现在还和音速青年(Sonic Youth)、大卫·鲍伊(David Bowie)等合作拍摄音乐视频。

问:您作品里像梦境一样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T:在我青少年时期,曾幻想过艺术扰乱我们的世界,比如说艺术修改了一条街,或一棵树,再潜意识般地在其内部融化。这是我自己的游戏。自此,我便开始研究和探索现实世界和思想的关系,并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一个艺术家和视频创作者,没有任何可以指涉的“里程碑”,因为没有一种艺术史记录这种东西。而从某一天开始,我开始书写自己的艺术史,这像是我的年表,或者一个秘密的百科全书,里面包括了被我们漏掉的却仍然可以被认识到的艺术表达形式。

问:波普艺术在您的创作中占什么位置?

T:波普艺术家曾尝试接触美国的高等社会中的问题。我自认为是一个观念艺术家,但我做的东西与波普艺术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比如说对粗俗艺术的兴趣。我们这一代被认为是粗俗艺术的黄金时代。我也想了解波普艺术及其大量的复制品,了解其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式。我渴望做出一个解释人类行为的科技线索来理解人类,理解自己。

问:您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可否说一说为什么要选这样的形式?

T:在我的叙事技巧里,我通常希望建造一种架构。人们可以在这种架构中探索、玩乐,并可以在其上再建造新的东西。但是我作品中的叙事一直被打断,这是因为我研究叙事方法的时间越长,越希望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存在。无论我们怎样解释“叙事”,这都是观者/读者的一种倾向。

▲Tony Oursler 位于纽约的工作室内部

问:您怎么理解创作和创作媒介之间的关系?

T:工具是创作的内容之一,保持着我们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对现实的脱离和科技的魔力形成鲜明对比。我希望人们可以和世界保持一段距离,一会儿再回来,希望艺术作品将以某种形式从其材料中与其本身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

问:我们应如何理解您独特的“视频雕塑”这一艺术形式?

T:视频和其他科技都是艺术的不同载体,都有着难以捉摸的那一面,因此我试图去发现并理解此二者。我把它们融合起来组合成另一种存在形式,形成另一种艺术语言。

问:您希望观众从您的作品中得到什么?

T:艺术所蕴含的魔法是:当人们看到艺术品,一个装置或一个视频,开始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使得作品与观众亲密起来。艺术家不能控制人们的反应。我希望给观众们一段远离真实世界的、梦境般的体验;再总结出问题,以让观众以非同寻常的视角给出答案。

问:大眼睛这一元素常出现在您的作品中,该如何理解?

T:眼睛是对观众与装置间移情作用的一种探索,一种心理测试。这是一个由观众和视频中的演出者参与的游戏:艺术作品在测试观众,骚扰、打乱他们,观察他们以得到一点回馈。

问:您觉得半个世纪以来新媒体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T:我出生在这个奇怪的年代,艺术和媒介如此习以为常地依附于彼此。因此我很自然地找到了所需要的媒介。新旧科技交融的现状让我觉得很舒适。我由绘画开始艺术创作,现在我相信,重要的是不断探索那个由空间和运动的图像组成的视觉世界。视频艺术曾被忽视多年,直到现在才被人们自然地接受。说实话我很吃惊,视频现在被视为一种值得尊重的、可以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你以前肯定想象不到当时的情况,我为此时所发生的转变而激动。年轻人普遍用着各种新型的精美相机,这种态度也将会推动新媒体艺术走向未来。
 

更多艺术家相关信息:www.tonyoursler.com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张子康担任2022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张子康担任2022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2022-02-10 21:25:33.655 来源: 网易、在艺 作者: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由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 Alemani)担任总策展人、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卡托(Roberto Cicutto)主持,展览将于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在花园展区和军械库展区向公众开放。

本届双年展特别关注三个主题:“身体及其变形的表现;个人与技术的关系;身体与地球之间的联系。”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库托谈到,“塞西莉亚·阿莱马尼把她‘通过身体的变形和对人性的定义’聚焦在一系列关于‘当下时代弥漫在科学、艺术和神话中的疑虑’的问题上。”


640.webp (1).jpg

▲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根据威尼斯双年展官网消息,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将由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展览主题“元境”(Meta-Scape)。参展成员包括艺术家徐累、王郁洋、刘佳玉以及AT小组(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及科技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组成)。

此次中国馆展览主题“元境”旨在面对当下“人—技术—自然”的人类境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作为一种原理性观念,从“元(Meta)”所提示的超越性的时间态度出发,基于中国寻求现代化过程的经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为主要媒介,通过“造境”的美学形式,借由植物、山石等符号形象,在情与景、虚与实、心与物的关系与呈现中,展现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结构”,讨论人类为未来世界的共存所设定的文明路标。


2.webp.jpg

▲ 徐累、王郁洋、刘佳玉(从左至右)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共有三位:徐累,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王郁洋,出生于1979年,曾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刘佳玉,生于1990年,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系。

除三位艺术家,作为此次中国馆参展成员之一,AT小组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小组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及科技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组成(AT小组艺术家成员为:李妍、陈治、管伊铭、陈厚闻、陆飞、彭家园、雷剑豪、刘一晨、闫亮亮)。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及科技研究院于2021年6月中旬在北京怀柔揭牌成立。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是清华大学2017年成立的新型校级实体跨学科交叉科学研究所,从事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研究,下设10个独立实验室。

此外,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将有喀麦隆共和国、纳米比亚、尼泊尔、阿曼苏丹国、乌干达共5个国家首次参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3个国家将首次以国家馆参展。


下载.jpg

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80个参展国的展览主题及参展信息,人们似乎看到了突变的时代在改变人类的未来,恰如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

该主题源自英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灵顿(Leonora Carrington)在20世纪50年代居于墨西哥时所画的一系列画作。后来,这些画作为儿童读物出版,并与2017年发行了该读物的英文版。


4.webp.jpg

▲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 塞西莉亚·阿勒马尼


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勒马尼(Cecilia Alemani)表示,“卡灵顿讲述故事的风格充满了梦境感,似乎要让男女老少都感到恐惧。这些故事描绘了一个自由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据她介绍,这次威尼斯双年展将特别关注三个主题:“身体及其变形的表现;个人与技术的关系;身体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5.webp.jpg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将有三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包括来自北京、现居香港的郑波(b. 1974),现居上海的艺术家陆扬(b. 1984),和现居柏林和日内瓦的李爽(b. 1990)。


6.webp.jpg


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各国展览主题及参展信息

(中文主题仅供参阅,并非官方公布)


阿尔巴尼亚

主题:Lumturie Blloshmi。从头开始(Lumturie Blloshmi. From scratch)

策展人:Adela Demetja

参展人员:Lumturie Blloshm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阿根廷

主题:起源的重要性将由物质的起源引入(The Importance of the Origin Will Be Imported by the Origin of the Substance)

策展人:Alejo Ponce de León

参展人员:Mónica Heller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亚美尼亚

主题:加里卜(Gharib)

策展人:Anne Davidian, Elena Sorokina

参展人员:Andrius Arutiunian

展馆地点:Palazzo Zenobio Dorsoduro 2596


澳大利亚

主题:Marco Fusinato:灾难(Marco Fusinato DESASTRES)

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

参展人员:Marco Fusinato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奥地利

主题:“软机器”的邀请和她愤怒的身体部位(Invitation of the Soft Machine and Her Angry Body Parts)

策展人:Karola Kraus

参展人员:Jakob Lena Knebl and Ashley Hans Scheirl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阿塞拜疆

主题:为爱而生(Born to Love)

策展人:Emin Mammadov

参展人员:Narmin Israfilova, Infinity, Ramina Saadatkhan, Fidan Novruzova, Fidan Akhundova, Sabiha Khankishiyeva, Agdes Baghirzade

展馆地点:Procuratie Vecchie San Marco 153/a/139


孟加拉国

主题:时间:面具与脱去面具(Time: Mask and Unmask)

策展人:Viviana Vannucci

参展人员:Jamal Uddin Ahmed, Mohammad Iqbal, Harun-Ar-Rashid, Sumon Wahed, Promity Hossain, Mohammad Eunus, Marco Cassarà, Franco Marrocco, Giuseppe Diego Spinelli

展馆地点:Palazzo Pisani Revedin, San Marco 4013


比利时

主题:游戏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Game)

策展人:Hilde Teerlinck

参展人员:Francis Alÿs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玻利维亚

主题:Wara Wara Jawira

策展人/参展人员:Warmichacha


巴西

主题:心要跳出来了(com o coração saindo pela boca /

with the heart coming out of the mouth)

策展人:Jacopo Crivelli Visconti

参展人员:Jonathas de Andrade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保加利亚

主题:总有你在(There You Are)

策展人:Irina Batkova

参展人员:Michail Michailov

展馆地点:Spazio Ravà, San Polo 1100


喀麦隆

主题:奇美拉时代(The Time of the Chimeras)

策展人:Paul Emmanuel Loga Mahop, Sandro Orlandi Stagl

参展人员:Francis Nathan Abiamba (Afran), Angéle Etoundi Essamba, Justine Gaga, Salifou Lindou, Shay Frisch, Umberto Mariani, Matteo Mezzadri, Jorge R. Pombo, NFT (Kevin Abosch, João Angelini, Marco Bertìn (Berxit), Cryptoart Driver, Lana Denina, Alberto Echegaray Guevara, Genesis People, Joachim Hildebrand, Meng Huang, Eduardo Kac, Giulia Kosice, Julio Le Parc, Marina Nuñez, Miguel Soler-Roig, Miguel Ángel Vidal, Burkhard von Harder, Gabe Weis, Clark Winter, Shavonne Wong, Wang Xing, Alessandro Zannier, ZZH)

展馆地点:Liceo Artistico Guggenheim, Dorsoduro 2613 and Palazzo Ca’ Bernardo Molon, San Polo 2186


加拿大

主题:2011 ≠ 1848

策展人:Reid Shier

参展人员:Stan Douglas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and Magazzini del Sale n5


智利

主题:Turba Tol Hol-Hol Tol

策展人:Camila Marambio

参展人员:Ariel Bustamante, Carla Macchiavello, Dominga Stomayor, Alfredo Thiermann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中国

主题:元-境(Meta-Scape)

策展人:张子康

参展人员:刘佳玉(音)、王郁洋(音)、徐累(音)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克罗地亚

主题:无题(Untitled)

策展人:Elena Filipovic 参展人员:Tomo Savić-Gecan.

展馆地点:via Garibaldi


古巴

主题:Terra Ignota, (新世界的提议)Terra Ignota, (proposals for a New World)

策展人:Nelson Ramirez de Arellano Conde

参展人员:Rafael Villares, Kcho,Giuseppe Stampone

展馆地点:Isola di San Servolo


丹麦

主题:我们走过地球(We Walked the Earth)

策展人:Jacob Lillemose

参展人员:Uffe Isolotto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埃及

主题:伊甸园花园(Eden-Like Garden)

策展人:Heba Youssef and Mohamed Shoukry

参展人员:Mohamed Shoukry, Weaam El Masry, Ahmed El Shaer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爱沙尼亚

主题:兰花:对富足的渴望(Orchidelirium: An Appetite for Abundance)

策展人:Corina L Apostol

参展人员:Kristina Norman, Bita Ravazi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芬兰

主题:紧盯(Close Watch)

策展人:Christina Li

参展人员:Pilvi Takala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法国

主题:梦想没有标题(Dreams have no titles)

策展人:Yasmina Reggad, Sam Bardaouil and Till Fellrath

参展人员:Zineb Sedira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格鲁吉亚

主题:我怜悯花园(I Pity the Garden)

策展人:Vato Urushadze, Khatia Tchokhonelidze, Giorgi Spanderashvili

参展人员:Mariam Natroshvili, Detu Jincharadze

展馆地点:Spazio Punch, Fondamenta S. Biagio, 800/O, Giudecca


德国

策展人:Yilmaz Dziewior

参展人员:Maria Eichorn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加纳

主题:黑星——博物馆即自由(Black Star - The Museum as Freedom)

策展人:Nana Oforiatta Ayim

参展人员:Na Chainkua Reindorf, Diego Araúja, Afroscope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卢森堡大公国

主题:咫尺天涯(Faraway So Close)

策展人:Christophe Gallois, Mudam Luxembourg—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参展人员:Tina Gillen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英国

主题:索尼娅·博伊斯:感觉她的方式(Sonia Boyce: Feeling Her Way)

策展人:Emma Ridgway

参展人员:Sonia Boyce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希腊

主题:寻找科隆诺斯的俄狄浦斯(Oedipus In Search of Colonus)

策展人:Heinz Peter Schwerfel

参展人员:Loukia Alavanou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格林纳达

主题:并不恐惧的未知(An Unknown that Does Not Terrify)

策展人:Daniele Radini Tedeschi

参展人员:Cypher Art Collective of Grenada: Oliver Benoit, Billy Gerard Frank, Ian Friday, Asher Mains, Susan Mains, Angus Martin, Samuel Ogilvie, Giancarlo Flati, Identity Collective, Anna Maria Li Gotti, Nino Perrone, Rossella Pezzino de Geronimo, Marialuisa Tadei

展馆地点:Il Giardino Bianco Art SpaceVia Giuseppe Garibaldi, 1814


危地马拉

主题:包含(Inclusion)

策展人/参展人员:Christian Escobar “Chrispapita”

展馆地点:SPUMA - Space For The Arts Giudecca 800/R


匈牙利

主题:梦想之后:我敢于藐视伤害(After Dreams: I Dare to Defy the Damage)

策展人:Mónika Zsikla

参展人员:Zsófia Keresztes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冰岛

主题:永久运动(Perpetual Motion)

策展人:Mónica Bello;

参展人员:Sigurdur Gudjonsson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爱尔兰

主题:聚集(Gather)

策展人:Temple Bar Gallery + Studios

参展人员:Niamh O’Malley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以色列

主题:女王统治的王国(Queendom)

策展人:Shelley Harten

参展人员:Ilit Azoulay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意大利

策展人:Eugenio Viola

参展人员:Gian Maria Tosatt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科特迪瓦

主题:一个故事的梦想(The dreams of a story)

参展人员: Frédéric Bruly Bouabré, Abdoulaye Diarrassouba dit Aboudia, Armand Boua, Saint-Etienne Yéanzi dit Yeanzi, Laetitia Ky, Aron Demetz

展馆地点:Magazzino del Sale 3, Dorsoduro 264


日本

主题:川口隆夫(Dumb Type)

参展人员:Dumb Type (Shiro Takatani, Ryuichi Sakamoto, Ken Furudate, Satoshi Hama, Ryo Shiraki, Marihiko Hara, Hiromasa Tomari, Takuya Minami, Yoko Takatani)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哈萨克斯坦

主题:Lai-Phi-Chu-Plee-Lapa

策展人/参展人员: ORTA collective (Alexandra Morozova, Rusten Begenov, Darya Jumelya, Alexander Bakanov, Sabina Kuangaliyeva)

展馆地点:Spazio Arco, Dorsoduro 1485


肯尼亚

主题:练习对话(Exercises in Conversation)

策展人:Jimmy Ogonga; Exhibitors: Dickens Otieno, Syowia Kyambi, Kaloki Nyamai, Wanja Kimani

展馆地点:Fàbrica 33, Cannaregio 5063


韩国

主题:回旋(Gyre)

策展人:Youngchul Lee

参展人员:Yunchul Kim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科索沃

主题:每日纪念意义(The Monumentality of the Everyday)

策展人:Inke Arns

参展人员:Jakup Ferr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吉尔吉斯斯坦

主题:Gates of Turan

策展人:Janet Rady

参展人员:Firouz Farman Farmaaian

展馆地点:Hydro Space, Giudecca Art Center ,Giudecca 211/C


拉脱维亚

主题:河边售水(Selling Water by the River)

策展人:Solvita Krese and Andra Silapētere

参展人员:Skuja Braden (Ingūna Skuja and Melissa D. Braden)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黎巴嫩

主题:人类形象的世界(The World in the Image of Man)

策展人:Nada Ghandour

参展人员:Ayman Baalbaki, Danielle Arbid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立陶宛

主题:直觉(Gut Feeling)

策展人:Neringa Bumblienė

参展人员:Robertas Narkus

展馆地点:Castello 3200 and 3206, Campo de le Gate


北马其顿

主题:景观体验(Landscape experience)

策展人:Ana Frangovska, Sanja Kojic Mladenov

参展人员:Robert Jankuloski, Monika Moteska

展馆地点:Scuola dei Laneri, Santa Croce 113/A


马耳他

主题:Diplomazija Astuta

策展人:Keith Sciberras, Jeffrey Uslip

参展人员:Arcangelo Sassolino, Giuseppe Schembri Bonaci, Brian Schembr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墨西哥

主题:直到春天之歌(Until The Songs Spring)

策展人:Catalina Lozano and Mauricio Marcin

参展人员:Mariana Castillo Deball, Naomi Rincón Gallardo, Fernando Palma Rodríguez and Santiago Borja Charles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蒙古

主题:脆弱性之旅(A Journey Through Vulnerability)

策展人:Gantuya Badamgarav

参展人员:Munkhtsetseg Jalkhaajav

展馆地点:Castello 2131


黑山共和国

主题:手牵手的艺术,当我们冲破沉积的云(The Art Of Holding Hands as we break through the sedimentary cloud)

策展人:Natalija Vujošević

参展人员:Dante Buu, Lidija Delić & Ivan Šuković, Darko Vučković, Jelena Tomašević, Art Collection of Non-Aligned Countries (Zuzana Chalupova, Rene Portocarrero, unknown author from Iraq and Bernard Matemera

展馆地点:Palazzo Malipiero, San Marco 3078-3079/A, Ramo Malipiero


纳米比亚

主题:通往沙漠的桥梁(A Bridge to the Desert)

策展人:Marco Furio Ferrario

参展人员:“RENN”

展馆地点:Isola della Certosa


尼泊尔

主题:无声灵魂的故事——分散的线——扭曲的香格里拉(Tales of Muted Spirits-Dispersed Threads-Twisted Shangri-La)

策展人:Hit Man Gurung, Sheelasha Raj Bhandari

参展人员:Ang Tsherin Sherpa (also known as) Tsherin Sherpa

展馆地点:Castello 994


荷兰

主题:当身体说“是”的时候(When the body says Yes)

策展人:Orlando Maaike Gouwenberg, Geir Haraldseth, Soraya Pol

参展人员:melanie bonajo

展馆地点:Chiesetta della Misericordia of Art Events, Cannaregio


新西兰

主题:天堂营地(Paradise Camp)

策展人:Natalie King

参展人员:Yuki Kihara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北欧国家(挪威-瑞典-芬兰)

主题:The Sámi Pavilion

策展人:Katya García-Antón, Liisa-Rávná Finborg and Beaska Niillas

参展人员:Pauliina Feodoroff, Máret Ánne Sara, Anders Sunna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阿曼

策展人:Aisha Stoby

参展人员:Anwar Sonja, Hassan Meer, Budoor Al Riyami, Radhika Al Khimji, Raiya Al Rawah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菲律宾

主题:在座的各位,这是我们的聚会(All of us present, This is our gathering)

策展人:Yael Buencamino Borromeo and Arvin Flores

参展人员:Gerardo Tan, Felicidad A.Prudente and Sammy N. Buhle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秘鲁

主题:和平是腐蚀性的承诺(Peace is a Corrosive Promise)

策展人:Jorge Villarcorta

参展人员:Herbert Rodriguez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波兰

主题:重新迷惑世界(Re-enchanting the World)

策展人:Wojciech Szymański and Joanna Warsza

参展人员:Małgorzata Mirga-Tas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葡萄牙

主题:太空吸血鬼(Vampires in Space)

策展人:João Mourão/ Luís Silva

参展人员:Pedro Neves Marques

展馆地点:Palazzo Franchetti San Marco 2847


罗马尼亚

主题:你是另一个我——身体的大教堂(You Are Another Me - A Cathedral of the Body)

策展人:Cosmin Costinas and Viktor Neumann

参展人员:Adina Pintilie

展馆地点:Romanian Pavilion, 绿园城堡(Giardini) and New Gallery of the Romanian Institute for Culture and Humanistic Research (Palazzo Correr, Campo Santa Fosca, Cannareggio 2214 )


俄罗斯

主题:914

策展人:Raimundas Malasauskas

参展人员:Kirill Savchenkov, Alexandra Sukhareva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圣马力诺

主题:Postumano Metamorfico

策展人:Vincenzo Rotondo; Scientific Commitee: Alessandro Bianchini, Roberto Felicetti, Cristian Contini, Fulvio Granocchia, Pasquale Lettieri, Angela Vettese, Ami Barak, Riccardo Varini

参展人员:Elisa Cantarelli, Nicoletta Ceccoli, Roberto Paci Dalò, Endless, Michelangelo Galliani, Rosa Mundi, Mouna Rebeiz, Anne-Cécile Surga, Michele Tombolini

展馆地点:Palazzo Donà Dalle Rose, Fondamenta Nove Cannaregio 5038 and Chiesa anglicana di San Giorgio, Campo San Voi, Dorsoduro 729/A


沙特阿拉伯

主题:教学树(The Teaching Tree)

策展人:Reem Fadda

参展人员:Muhannad Shono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塞尔维亚

主题:与水同行(Walking with Water)

策展人:Biljana Ćirić

参展人员:Vladimir Nikolić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新加坡

主题:Pulp III: 流放之书简介(Pulp III: A Short Biography of the Banished Book)

策展人:Ute Meta Bauer

参展人员:Shubigi Rao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斯洛文尼亚

主题:没有主人(Without a Master)

策展人:Robert Simonišek

参展人员:Marko Jakše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南非

主题:入夜(Into the Light)

策展人:Amé Bell

参展人员:Roger Ballen, Lebohang Kganye, Phumulani Ntuli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西班牙

主题:修正(Correction)

策展人:Beatriz Espejo

参展人员:Ignasi Aballí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瑞士

主题:音乐会(The Concert)

策展人:Alexandre Babel, Francesco Stocchi

参展人员:Latifa Echakhch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阿拉伯叙利亚

主题:叙利亚人民:共同的命运(The Syrians People: a common Destiny)

策展人:Emad Kashout

参展人员:Saousan Al Zubi, Ismael Nasra, Adnan Hamideh, Omran Younis, Aksam Tallaa, Giuseppe Amadio, Marcello Lo Giudice, Lorenzo Puglisi

展馆地点:Isola di San Servolo


土耳其

主题:从前...(Once upon a time...)

策展人:Bige Örer

参展人员:Füsun Onur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乌干达

主题:光明:他们在时间里做梦(Radiance: They dream In Time)

策展人:Shaheen Merali

参展人员:Acaye Kerunen, Collin Sekajugo

展馆地点:Palazzo Palumbo Fossati, San Marco 2597


乌克兰

主题:枯竭之泉。大潮(The Fountain of Exhaustion. Acqua alta)

策展人:Lizaveta German, Maria Lanko, Borys Filonenko

参展人员:Pavlo Makov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主题: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日出与日落之间 (Mohamed Ahmed Ibrahim: Between Sunrise and Sunset)

策展人:Maya Allison

参展人员:Mohamed Ahmed Ibrahim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美国

主题:西蒙·李:主权(Simone Leigh: Sovereignty)

策展人:Eva Respini,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Boston

参展人员:Simone Leigh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乌拉圭

主题:表面形象(Persona)

策展人:Laura Malosetti Costa and Pablo Uribe

参展人员:Gerardo Goldwasser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乌兹别克斯坦

主题:迪克西特算法:知识花园(Dixit Algorizmi: Garden of Knowledge)

策展人:Studio Space Caviar (Joseph Grima, Camilo Oliveira, Sheida Gomashchi)

参展人员:Charlie Tapp/Abror Zufarov, CCA Lab

展馆地点:军械库(Arsenale)


委内瑞拉

主题:Tierra, País, Casa, Cuerpo

策展人:Zacarías García

参展人员:Palmira Correa, César Vázquez, Mila Quast,Jorge Recio

展馆地点:绿园城堡(Giardini)


津巴布韦

主题:我什么都没留下(I did not leave a sign)

策展人:Fadzai Veronica Muchemwa

参展人员:Wallen Mapondera, Ronald Muchatuta, Kresiah Mukwazhi, Terrence Musekiwa

展馆地点:Santa Maria della Pietà, Calle della Pietà

  

图片信息来源︱威尼斯双年展官网及网络

版权©归艺术家&机构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