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书目(20本)
1. 霍尔:《表征》
2.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3. 泰勒:《现代性之隐忧》
4. 伯曼:《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6.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7. 本·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8. 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
9. 霍布斯邦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极端的年代》
10. 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1. 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
12. 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
13. 许宝强:《资本主义不是什么》
14. 芒福德:《城市文化》
15. 费孝通:《乡土中国》
16.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17. 布迪厄:《继承人》
18. 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
19. 《鲁迅全集》第一卷(呐喊、坟、热风)
20. 王晓明(编):《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
说明:
1.本书目为文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初级书目,共20本;意在提供该阶段的研究生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时需要的历史视野和理论基础。
2.根据这一目标,本书目包含了两种分类的方式。其一,根据既有的学科的分类,本书目包含了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学、文化研究等不同的学科。其二,根据分析当代社会文化时通常涉及到的基本问题,本书目包含了以下几个主题:社会性质与构成方式、现代性问题、现当代历史、城市与乡村、个人与社会。
3.不难发现,在第二种分类法中,比较明显的归类方式是:《共产党宣言》、《消费社会》侧重于“社会性质和构成方式”;《现代性之隐忧》、《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聚焦于“现代性问题”;霍布斯邦、布罗代尔、梅斯纳等人的著作梳理“现当代历史”;芒福德、费孝通和梁漱溟则可归入“城市与乡村”这一主题;而《继承人》和《全世界受苦的人》则对“个人与社会”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启发。但显然,这一归类不是绝对的;同一本书可以分属不同的主题,展开理解。比如,《共产党宣言》既可以放在“社会性质与构成方式”这一主题之中,也可以放在“现代性问题”或“现当代历史”的主题下阅读。再比如,《我的精神自传》既可以放在“现当代历史”的主题下阅读,也可以放在“个人与社会”这一主题下理解。在不同的主题之下,阅读的重点会有所不同,而对书本和主题之间关系的思考,亦可以帮助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4.在使用本书目时,建议多多体会和思考上述两种分类法之间的关联。比如:在第一种分类法中,《鲁迅全集(第一卷)》以“文学”入选;而在第二种分类里,选择此书的侧重,在于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重新阅读鲁迅,感受和思考个人、文学精神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关联。
5.本书目鼓励学生在阅读这些著作时,不断建立这些著作之间的新的联系,发明出新的主题,进而展开交流和相互学习。
二级书目(20种):
1.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
2.波兰尼:《大转型》
3.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
4.查特杰:《被治理者的政治:思索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
5.威廉Ÿ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
6.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7.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
8.葛兰西:《现代君主论》
9.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10.本雅明:《启迪:本雅明文选》
11.雷蒙·威廉斯:《漫长的革命》
12.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
13.席勒:《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
14.萨义德:《报道伊斯兰》
15.桑托斯:《全球左翼之崛起》
16.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17.大卫Ÿ哈维:《叛逆的城市》
18.王晓明、周展安(编):《中国现代思想文选》
19.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
20.孙歌:《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说明:
1、本书目为文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二级书目,共20本;意在为该阶段的研究生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提供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理论基础。
2、根据这一目标,本书目包含了两种分类的方式。其一,根据既有的学科的分类,本书目包含了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传媒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的学科。其二,根据分析当代社会文化时通常涉及到的基本问题,本书目包含了以下几个主题:现当代历史、公共领域与现代国家、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与传播、城市与市场、亚洲现代思想。
3、和初级书目类似,本书目鼓励在使用和阅读过程中,不断建立这些著作之间的新的联系,发明出新的主题,进而展开交流和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