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七个问题——新世纪南方艺术生态考察

七个问题——新世纪南方艺术生态考察

2022-07-12 14:54:35.82 来源: OCAT研究中心 作者:


七个问题——新世纪南方艺术生态考察 

开幕:2022年6月11日15:00­–17:00

展期:2022年6月11日至2022年8月14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策展人:樊林

参展艺术家:百岛计划、阳江组合、黄静远、黄小鹏、啾小组、观察社、杜忠健、段建宇、秦晋、钟嘉玲、陈侗、问题小组:刘庆元X樊林


主办:OCAT研究中心

支持: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鸣谢:华侨城北方投资有限公司


OCAT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6月11日至8月14日举办“七个问题——新世纪南方艺术生态考察”展览。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樊林教授策划,呈现了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南方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艺术实践者、组织与机构的15件组作品及多本出版物。

在这个研究项目里,“南方”指代的是一个文化地理学概念。新世纪以来,“南方”受地理环境、时间、事件、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国际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孕育出了多元且复杂的特性。而当代南方艺术是了解南方文化的当代特质,以及南方的社会结构与生态的重要途径。本次展览除了划定地域范围进行艺术生态考察,也将重点观察南方特殊的政治地缘及文化板块所凸显的特殊意味。

策展人樊林长期关注并介入珠三角的艺术生态及南方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在对南方的艺术生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后,基于南方诸多空间、事件、艺术实践及交流的史实,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七个问题,以呈现身处南方当代艺术语境的个体/群体/机构的实践方式和问题思考:


在地究竟在哪里?

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如何实现的?

创造性地共同生活可能吗?

多重身份的艺术工作者如何推进艺术实践?

“悬置”意味着什么?

艺术家为什么写作?

如何推动知识生产? 


这七个问题构成了展览的七大板块,展开一部关于南方的当代问题史,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引向洞察艺术实践背后思想的线索。七大板块以刘庆元的“七个问题”系列木刻版画串联,这些图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南方艺术生态的独立立场和生长意识,也是对整个艺术系统的追问。 

OCAT发轫于中国南方,南方的当代艺术生态是OCAT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长期以来关注的重心。作为OCAT馆群落地于北京的展示平台和以艺术史研究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机构,OCAT研究中心自创馆以来就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史研究作为文献研究线索之一。此次展览不仅是一个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尝试,也是对OCAT研究中心展览史和艺术史学史的研究脉络的延续。OCAT研究中心希望通过在北京打开一个了解和回顾南方当代艺术生态的窗口,实现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互通。

本次展览力图描述近年来艺术角色的转变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种种关联,勾勒出与OCAT同时期并行于南方的各艺术机构、艺术组织和艺术参与者不同的组织结构、艺术实践、在地性以及增长变化情况。整个研究项目将以展览、系列对话等多种形式推进,希望在记录并展示已有的艺术实践和知识生产结果,梳理已发生的艺术现象的线索,勾勒艺术组织的多元层次的同时,建立现象之间的联结,激发学界与观众对艺术实践与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新反思。

展览将于2022年6月11日下午3时开幕并进行现场导览,OCAT研究中心微信视频号将同步直播。


64051.jpg

策展人

樊林 

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发表艺术批评文章以及主持艺术家个人出版物。以“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为题入选中国美协海外研修计划,赴德国访学。受邀赴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策划展览、讲学,受邀出席挪威双年展担任观察员。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单元策展人,“深圳、香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板块策展人,“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初评评委。担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OCAT研究中心参观须知

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请参观展览及进入OCAT研究中心图书馆的朋友扫描以下美术馆预约码进行预约。

110.jpg

到馆观众请出示美术馆预约二维码并进行北京健康宝“本人信息扫描登记”。凭北京健康宝绿码及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进馆,同时配合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超过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谢绝入馆,敬请谅解。入馆后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排队和参观时请全程佩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错时、分批入馆。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640 (1).jp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人文历史 > 朱其︱从宗教和世界历史看俄乌冲突

朱其︱从宗教和世界历史看俄乌冲突

2022-03-14 16:31:42.266 来源: 其人之道 作者:朱其


俄乌战争,首先应看作基督教体系的内战,即基督教登陆雅典之后,耶稣的门徒分两路传教,一路向斯拉夫地区,变成东正教;另一路到达罗马,变成天主教;而后天主教又分出新教。 

基督教内部,因而三分,即俄罗斯代表东正教,欧洲代表天主教,美国代表新教。基督教实际上还有另一支教外分支,即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实际上也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穆罕默德自称是基督教上帝的特命使者。 

如果不了解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的四教历史,实际上就很难真正理解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主要就是在四教之间展开的。儒家包括日韩的东亚圈,实际上没有真正参与过世界历史,主要在中国版图内战。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才被拖入了世界历史格局。 

从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不仅分离出新教,而且形成了共济会的资本主义体系。共济会创造了以银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以金融运作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因为欧洲的君主专制,新教和共济会未能在欧洲完成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民主共和制。但新教最终在美洲大陆重建了政治制度,完成了人类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制度的建构。 

但共济会的新教资本主义也存在缺陷,尤其在二战后,完成了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但没有解决经济不平等以及建立资本对全世界操纵垄断的约束机制。另外,民主制的小政府和过于频繁的选举,造成政府缺乏充足的中央权力和中央财政,无以推展公共基础建设和国家的总体经济战略。 

新教资本主义对欧洲的摧枯拉朽的吞噬,最终在19世纪的欧洲催生出共产主义与之抗衡,并在俄罗斯和德国形成政治实体。纳粹德国实际上开始也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分支。由此拉开了人类现代史在20世纪两个体系的较量,即共济会与共产主义的较量。 

中国在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开始,实际上被拖入了新教资本主义和共济会的东方殖民主义战争;20世纪中期为了救亡,又被拖入俄罗斯的共产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教资本主义的角逐,一直至冷战结束。 

但此次俄罗斯与美国的乌克兰代理人战争,并不是共济会与共产主义冷战的延续,主要是地缘政治。天主教的欧洲,二战后反过来变成新教美国的附庸,伊斯兰教政治经济模式远不能与新教资本主义抗衡。两大强权的冲突,一般理论上有四个领域:民族血统、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以及经济模式。 

俄罗斯虽然有蒙古帝国统治之后的蒙古和鞑靼血统,但核心血统仍与欧洲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纯种白人是同一血系,因此不存在像汉族和伊斯兰与西方的血统之争。 

冷战结束后,美俄的新教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经结束。普京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像蒋介石在台湾的时期,即在宪政框架下训政性质的个人独裁,但并不是意识形态独裁。我去过俄罗斯,实际上,普京的独裁,并不像西方媒体宣传的那么严重。 

经济模式上,实际上现在中国的模式对新教资本主义挑战最大,即官僚家族同时也是财阀家族,以及国营企业为中心的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在国家公共基础建设上,体现出超越新教资本主义的效率。但俄罗斯对新教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不构成挑战。 

因而,俄乌战争的性质主要是与美国和北约东扩造成的地缘政治。中国算是从19世纪末新教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吞噬以及20世纪中期共济会与共产主义冷战夹缝中脱颖而出、东山再起以及浴火重生的幸运儿,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血腥?不公平以及几代人的牺牲。 

可能由于改革40年,不少精英和中下层缺乏获得感,因而因为怨气转变为一种对政治和国际关系简单的民粹主义和道德主义。但作为精英,仍然应该对中国的未来抱有信心,从世界历史的高度看待政治,从民族崛起的复杂性看待中国的重生过程,不应一味道德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情绪化。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