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董冰峰:2014年度最佳阅读

董冰峰:2014年度最佳阅读

2015-03-12 20:02:13 来源: Artforum 作者:董冰峰

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陈光兴在《人间思想》的简体版首刊发布现场,北京鼓楼西剧场,2014年10月.

书单的排序无先后。若以“体”、“用”分组,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部分:1-5为外来理论、6-8为当代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史问题、9-11是“当代艺术”。

1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潜能》,漓江出版社,2014年1月.
2 米歇尔·德·塞托( Michel de Certeau)等:《日常生活实践2:居住与烹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3 雅克·莱兹拉(Jacques Lezra),《野性唯物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4 布莱恩·拉金(Brian Larkin),《信号与噪音:尼日利亚的媒体、基础设施与都市文化》,商务印书馆,2014年8月.
5 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为什么上街头?》,台湾商周出版社,2014年7月.
6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台湾联经出版社,2014年4月.
7 朗宓谢等编,《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8 贺照田、高士明编,《人间思想01:作为人间事件的1949》,金城出版社,2014年11月.
9 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杜尚之后的康德》,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5月.
10 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台湾大家出版社,2014年3月.
11 劳拉·拉斯卡罗利(Laura Rascaroli),《私人摄像机:主观电影和散文影片》,金城出版社,2014年4月.

问题有先后,但对我而言核心关注却只有一个,即当代艺术。也就是说,今天在中国/中文语境中讨论当代艺术,需要有更开放的思考框架与更多元的知识应对。

至今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已然拥有更多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大量民间当代艺术展览机构或博览会等市场活动的蓬勃,而且也在越多越多的官方平台(如全国美展“实验单元”)得以重要呈现。但明显的是,出于经济活动或政治禁区的特殊制约,中国当代艺术也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内部阵营”的分裂(或思想的争夺)与高度的行业化的主要特征。
每一年度,除去少数的极专业领域,大多数的中文出版物(包括译著)都能体现出当年度最为热烈的、及时的学术与政治热点。如书单译著部分的阿甘本、德·塞托、雅克·莱兹拉、布莱恩·拉金和大卫·格雷伯都涉及了外来理论如何“落地”、转化与引发思考/行动的关键。

今年年中因公开支持“占中”而导致其中文出版物在内地的全面封杀,使得讨论余英时《论天人之际》有一种微妙的意味,即便这本书着重阐述的是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思想史的问题(“三代”的礼乐传统为中国“轴心突破”的展现)。而对“晚清新学”的梳理,至(根源自台湾的)《人间思想》的简体版首辑《作为人间事件的1949》的创刊,则深层昭示了中国本土思想和国际/亚洲与第三世界的紧密关联,尤其在“这个危机满布的世界”重新挖掘区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资源的紧迫使命。这也许可能指明打通中国当代艺术中作为地理、国族概念的“中国”和作为艺术问题的“当代”的历史脉络与全球对话的新的方法论与可能。

三册艺术图书《杜尚之后的康德》、《艺术的起源》和《私人摄像机:主观电影和散文影片》都各有鲜明特点,尤其《私人摄像机》对于国内“展览电影”或“散文电影”的讨论与实践,都有相当的指向与参考意义。


董冰峰,OCAT北京馆学术总监兼研究出版部主任。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个案 > 眼见为实:专访特雷弗(Trevor Paglen)

眼见为实:专访特雷弗(Trevor Paglen)

2011-08-01 11:54:41 来源: artspy艺术眼 作者:Seth Curcio(陈颖编译)

Trevor Paglen They Watch the Moon, 2010

随着诸如Google Earth和街景这种高科技的运用,使得任何一个拥有电脑和网络的人都有能力去瓦解时间和空间。坐在你的房间中,只需要花费几秒的时间,虚拟的场景就能为你模拟出世界上任意一个地方。这种21世纪独特的欣赏方式对大多数人们来说也许是新鲜的,但它在许多年之前就早已运用到某些军事目的之中了。从摄影诞生的那天起,人类就学会了“运用机器来观看事物”。这一概念也是Trevor Paglen在进行艺术和试验性地理学探究时的关键部分。Paglen最近在一场名为“Unhuman”的展览中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全新的图片和影像作品。Seth Curcio就摄影、艺术历史、审美学以及正在监视我们的政治等方面对Paglen做了专访。

Trevor Paglen: Unhuman Installation View

Seth Curcio:你的实践同时集中在实验性地理以及艺术品创作这两方面的。这两者通常结合为一体。那么你对地理的兴趣是和对艺术的兴趣同时发生的吗?还是有一个先后顺序?

Trevor Palgen:我的一生都是一位艺术家,这比我作为一名地理学者的时间要长得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创作一些将山水景观与可见度的政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在芝加哥获得了美术硕士学位之后,传统艺术理论的限制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这种限制通常来自于文学方面的批评。于是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丰富的理论预言,这种预言能够包含经济、政治、物质性等等的元素。然后我发现地理学理论具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力量,变通程度也十分高。它为我提供了一种更加有力的方式去思考文化方面的产品,这比我在艺术和表现理论中找到的方式都更让我满意。

Seth Curcio:你的许多作品都涉及到了艺术史和摄影的历史。那些历史与政治和科学混合在一起,使得你的作品在许多层面上都能发挥相应的功效。你认为对这些历史的借鉴是如何在你的作品中发挥作用的,它们又为观众提供了怎样的深刻见解呢?

Trevor Palgen:我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运用你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东西。通过对那些元素的借鉴,我希望能够明白150年前,当一个摄影师在观看某个特定的地点时,这种观看和摄影的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上会发现什么;当我们现在重新观看那个地点时,我们又会发现什么;我们观看和摄影的行为又会告诉我们怎样的关于特定历史节点的内容?

Seth Curcio:我发现你阐明这些东西有一个很主要的方式:你追寻它们并使它们成为你摄影的对象,这进一步增强了观看的概念。你对观察那些正在观察我们的东西有着明显的兴趣。你对这种循环模式有什么感觉?

Trevor Palgen:我认为“观察那些正在观察我们的东西”这种行为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这也是我在一部分作品中明确发展起来的次主题。但总体上来说,我并不认为这种特别的动作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这种行为仿佛太过强调作品中“监督”这一方面,而我自身并不喜欢监督。另一方面,这也的确指出了我的兴趣所在,那就是我称之为“错综复杂的摄影”或是“有关联的摄影”的东西——这意味着在拍摄之前首先要考虑拍摄的内容。我想我有必要修正一下我之前所说的:我对这些观看之间的关系并不兴趣。事实上,我对它们很感兴趣。但我认为,它们只是图片产生过程中被称之为spatio-ethical的那一部分,与图本的审美部分毫无关系。

Trevor Paglen Untitled (Reaper Drone), 2010

Trevor Paglen Time study (Predator; Indian Springs, NV), 2010 - Detail

Trevor Paglen Time study (Predator; Indian Springs, NV), 2010

Trevor Paglen Untitled (Predators; Indian Springs, NV), 2010 - Detail

Trevor Paglen PAN (Unknown; USA-207), 2010

Trevor Paglen: Unhuman Installation Vie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