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王璜生:“我骨子里渴望闯荡”

王璜生:“我骨子里渴望闯荡”

2009-07-22 14:05:59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

来源:深圳商报 张 莹

    记者昨日获悉,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已离职,以53岁的年龄赴京再次创业,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并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执教。王璜生透露,离职是自己的选择,广东美术馆新馆长人选尚未确定,多方机构早前都曾推荐人选,但均未被主管部门采纳,广东省文化厅将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新馆长。

    离开是因为向往北京和学校

    据了解,自1997年广东美术馆建馆起,王璜生就在广东美术馆供职,并于2000年接替首任馆长林抗生,出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任职馆长十年间,广东美术馆从无到有,他综合各种艺术资源,开创并推广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等大型艺术活动,一次次让广东美术馆成为海内外艺术界的焦点,以致有评价认为,广东美术馆之所以在国内公共美术馆中尤其出众,主要就是因为馆长王璜生,是他,改写了广东当代艺术的轨迹。

    王璜生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离开是出于自己的选择,“(我)在广东美术馆工作已超过10年,无论美术馆还是我个人都需要‘挪位’和新的选择,去年广州三年展时我已产生离开的念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获知后力邀我加盟。我的个性更适合做学者,我向往北京,向往学校,目前的工作综合考虑了年龄、城市等多方面因素,是我非常满意的选择。”一直有浓厚“学者情结”和“画家情结”的王璜生告诉记者,将把北京和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余生职业归宿,而家则仍然安在广州。

    广东美术馆的特质不会改变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带有浓厚的王璜生个人烙印,他的离去让广东美术界感到遗憾。画家陈丹青遗憾之余更感到担忧,他认为广东美术馆已是国内最好的美术馆之一,王璜生从省级美术馆跳至学院的下属单位,行政权力发生了变化,能否在新工作位置上更好地发挥才干值得关注。摄影批评家顾铮表示,王璜生以艺术批评家的视野,在摄影收藏领域特点鲜明,是中国美术馆中唯一在收藏、研究上有长远视野、规划的美术馆。

    王璜生告诉记者,如果说自己在广东美术馆期间有点贡献,那就是依据广东文化特点,量力而行做了可能做的事情。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期间,王璜生坚持以史学意识定位美术馆功能,他认为,“美术不仅仅是关注美,它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关注人类的和人性的问题。国内的美术馆应该将美术放置到整个文化史的背景下来考虑,这样才具有艺术的厚度”,“广东美术馆的发展,摆脱了‘收藏展览’的单纯操作模式,向国际先进办馆理念迈进,由收藏展览、公众服务、公众学术建设三大块拉动发展。”

    对业界今后广东美术馆将何去何从的担忧,王璜生认为,十多年来,广东美术馆已形成了基本稳定的队伍、发展方向和标准,成熟的运作模式,虽然新馆长的到来会有新的方向,但广东美术馆长期以来形成的特质不会因此而改变,那就是在海内外保护、宣传和推广岭南文化的责任、与社会公众传播和互动当代艺术的责任以及在学术界提高自己形象和地位的责任。

    快乐的准单身汉

    出身书香门第的王璜生,父亲王兰若是著名画家。他幼受庭训打下传统笔墨根基,年幼时学古典诗词,不满二十岁已填了几百首花间词。即使是在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期间,他仍在百忙中写文章、编书、画画,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他说,“我觉得自己心里总有两个影子,一种是儒雅的影子,因为我受过规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很严格的家庭式教育。另一种是社会大学的教育,强烈地想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和人生,为社会尽一点责任。”他说,“很多朋友不明白我为什么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一把年纪还跑到北京折腾,再创业。其实我骨子里渴望闯荡,喜欢波西米亚的生活。年轻时,也曾独自在三峡住很长时间,到海南原始森林露营,从家乡骑单车到云南,独自考察丝绸之路等。”

    已在中央美术学院履职的王璜生愉快地告诉记者,自己眼下过的是快乐的准单身汉生活,住学校,吃饭堂,饭后在安静的校园漫步,感受着他追求已久的学院氛围。

    他介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和国画系教授之间,他目前的工作更多注重于前者。“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刚落成不久,人员到位、部门设置等各方面都尚未完整,我正在做调整和构思,为下一阶段开展工作做铺垫。值得高兴的是,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他说,眼下最大的感受是仿佛找回1996年参与创办广东美术馆时的激情,充满想法,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画自己想要的图画,不同的是,有了十多年的经验,自己比当年更加驾轻就熟。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

2019-11-11 18:46:33.286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雅昌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

展览主办: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总监:陈晓阳

策展人:周振鹏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1日-11月14日

开幕时间:2019年11月1日下午3:00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9号厅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将于2019年11月1日-11月14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9号厅举办。此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周振鹏策展,陈晓阳担任展览总监。展览开幕时间为2019年11月1日下午3:00。

鲁虹将此次展览视为对自己从2013年到2019年阶段的个人工作的反思。

鲁虹将自己的从艺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学习阶段(即从读中学到下放,再到读大学的阶段:1966年至1981年);二、在湖北文联的工作阶段(即从在湖北美协工作到在《艺术与时代》工作的阶段:1982年至1993年);三、在深圳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1994年至2013年);四、在武汉合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2014年至今)。考虑到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清理难度太大,他选择了从2013年到2019年作为本展时间的上限与下限。“首先,从2013年起我就开始在策划武汉合美术馆的开馆展,然后则一直在该馆做执行馆长;其次,这一阶段的文献资料大多都在我手边,搜集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展览名称与鲁虹个人经历有关。

“按辞源上讲,‘半路出家’原意指一个人成年后才出家做僧尼姑或道士,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某人中途改行去从事另一项工作。我从小就渴望当画家,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不过,就在我参加了几届全国美展信心大增,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时候,却为提高文化修养而走上了批评家之路。真有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

本次展览将分为策展、写作与出版、工作三个主要部分。策展部分展示了鲁虹在合美术馆与在外面策划的展览;写作与出版部分展示的是出版的一系列书籍、在一些书籍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相关手稿;工作部分则是鲁虹在合美术馆的各种工作档案。此外,还有鲁虹参加各学术活动的发言手稿等等。

黄立平评价:“本次展览记录的是从2014年到2019年,合美术馆创办以来的五年间,鲁虹先生的心路历程、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果——理性中有激情;扬弃中有坚守。正是这种独特视角,也赋予了美术馆与美术史关系的独特意义。”同时,此次展览也是对合美术馆创办五年以来的工作,包括展览、收藏、研究、和公共教育四个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阶段性回顾。

2017年2月21日,鲁虹与艺术家徐冰商谈展览事宜


文/鲁虹

两年前,左正尧先生向我发出了邀请,希望我能在广州美院美术馆做一个有关个人的艺术档案展,他们还说,内容可包括策展、写作与编辑出书等等。我非常感谢他的美意,也很想借此机会对自己以往的工作做一番回顾。但考虑到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清理难度太大,而我眼下忙于武汉合美术馆工作,也腾不出太多的时间来,故我设想本展只是对从2013年到2019年阶段的个人工作做一下反思。十分难得的是,他与馆方大度接受了我的建议,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个展览。

那么,为何要选择从2013年到2019年作为本展时间的上限与下限呢?我想说的是:首先,从2013年起我就开始在策划武汉合美术馆的开馆展,然后则一直在该馆做执行馆长;其次,这一阶段的文献资料大多都在我手边,搜集起来也相对容易些。至于展名则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按辞源上讲,“半路出家”原意指一个人成年后才出家做僧尼姑或道士,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某人中途改行去从事另一项工作。我从小就渴望当画家,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不过,就在我参加了几届全国美展信心大增,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时候,却为提高文化修养而走上了批评家之路。真有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概括的看,我的从艺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学习阶段(即从读中学到下放,再到读大学的阶段:1966年至1981年);二、在湖北文联的工作阶段(即从在湖北美协工作到在《艺术与时代》工作的阶段:1982年至1993年);三、在深圳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1994年至2013年);四、在武汉合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2014年至今)。我将会在适当时机再对以前几个阶段的工作与文献进行必要的清理!

▲2019年5月25日,鲁虹参加艺术家王庆松在合美术馆的讲座(左起:鲁虹、冀少峰、肖丰、王庆松)

按策展人周振鹏的安排,本展分为策展、写作与出版、工作几个部分。策展部分包括我在合美术馆与在外面策划的展览;写作与出版部分包括我所出版的一系列书籍、在一些书籍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相关手稿;工作部分则包括我在合美术馆的各种工作档案。此外,还有我参加各学术活动的发言手稿等等。由于时间过于仓促,许多文献资料一时也难以找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只好留待以后再弥补了!

▲鲁虹2013年至2019年出席艺术活动时的部分嘉宾证

▲鲁虹2013年至2019年期间外出参加艺术活动时的部分机票

最后谨向广州美院领导、广州美院美术馆的王璜生先生、胡斌先生、陈晓阳女士以及全体同仁、武汉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先生、策展人周振鹏先生以及一切给本展以大力支持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为跋。

2019年9月22日于武汉合美术馆


不同寻常的历史再现

文/黄立平

【一】

鲁虹先生题为“半路出家”的个人文献展就要在广州美术学院展出了。起初听到这个计划时,我还有些纳闷——对于鲁虹先生这样一位集艺术史研究、艺术批评和美术馆领导——三种文化身份于一身的艺术界人士而言,将采用什么样的视觉形式呈现出他的工作成果和特点,在第一时间我还难以作出直觉判断。转而一想,具有创作意义的艺术史研究和策展工作不正好体现了当代艺术的某种本质特征吗。我们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史,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鲁虹先生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的全部过程——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展览的主旨不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对过去发生的,自身不曾在场的事情的回望,而是对亲身参与过程的思考。所以,任何一种历史的存在物,任何一种思索的形式,都可以赋予它视觉意义——经这样考虑后,我豁然开朗——展览的既定模式和边界完全是可以打破的——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并有趣的展览。

61.jpg

▲合美术馆为艺术家王广义举办个展”存在与超验“所出版的展览图册

克罗奇曾经讲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不外乎是说,从当下的视野看过去的事情,任何人都脱离不了他自身和所处社会情景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才对历史的阐释充满了独特性和现实的人性——即人的色彩和当下的色彩。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术馆的意义(区别于博物馆的)不是简单记录作为过去完成时的艺术史,而是介入到艺术史发生过程之中,参与历史,并以这样的身份解读历史,甚至是创造历史。

▲鲁虹出版的个人著作《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已发行六版


【二】

“半路出家”文献展,记录的是从2014年到2019年,合美术馆创办以来的五年间,鲁虹先生的心路历程、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果——理性中有激情;扬弃中有坚守。正是这种独特视角,也赋予了美术馆与美术史关系的独特意义。

起初,在筹办合美术馆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人做馆长,最能体现合美术馆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曾是我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幸运的是,五年前我就彻底想清楚了,合美术馆存在的意义,是要从正在发生的新的事物的角度出发,去寻找与历史与传统的关系。鲁虹先生是艺术家出身的批评家,参与创办《美术思潮》、《美术文献》两个杂志的经历;创办深圳美术馆的过程都使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标本意义的人物;当然,也是合美术馆馆长的不二人选。我曾说过,选择鲁虹,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当代”。文献展不仅很好地诠释了鲁虹对当代艺术的自我认知,而且尽可能进行了充分的视觉再现。当他作为美术馆的主要管理者、展览策划者和活动组织者参与其中的时候——如何与跟他心理相悖的某些价值相处并把握至实际行为上的一致;如何在既敬畏传统又厌倦传统的矛盾中谋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作为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展览的突出看点。

▲ 鲁虹的个人工作生活日志内页

▲鲁虹为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所使用的笔记本内页

【三】

当代艺术史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是正在发生的活的历史。鲁虹先生对这五年的工作过程的记录,既是思想随感,也是工作笔记,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一段心路历程,包括工作发生的过程和活动呈现的过程。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有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框架,而美术馆的工作在使这个框架日益丰满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对这个框架的结构完善。再现是一个创作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过程。所以,他心中的艺术史与美术馆对艺术史的记录和诠释工作这二者所形成的相互的关系,正是这个展览的真正意义所在。

▲鲁虹为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所做的部分笔记

【四】

“半路出家”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自谦的说辞,意思是本来不是专业从事某项工作的,中途改行干了某事。但依我看来,它就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状态。可以说,大凡在当代艺术领域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在艺术创造中不存在所谓的改行。原生的、原产的、原装的当代艺术根本是不存在的。难以想象,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学是什么,然后贡献给社会的就一成不变是什么——这也能够称作当代艺术,还能具有当代性。凡是已经发生了的就成为过去式了。当代艺术强调的是正在发生的新的东西,是与过去的不同的东西。“半路出家”是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在行走过程中所作出的改变,表达一个新的态度,做出一个新的选择——这就是当代艺术发生的基本情景。


▲鲁虹为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所做的部分笔记

【五】

难能可贵的是,鲁虹先生这个展览,对合美术馆创办五年以来的工作,包括展览、收藏、研究、和公共教育四个方面,有一个系统的阶段性回顾。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每一个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但凡在合美术馆做展览,都会殚精竭虑;所做的展览与他们过去的所有展览都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生动揭示了合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态度和文化追求的标准。每个艺术家在做展览的时候,都在试图呈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自己——无论是思想、方法还是形式。可以说,这种不同凡响的历史感正是合美术馆所追求的价值所在,也正是鲁虹先生用心着力的意义之所在。

▲鲁虹为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所做的部分笔记

克罗奇曾经讲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不外乎是说,从当下的视野看过去的事情,任何人都脱离不了他自身和所处社会情景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才对历史的阐释充满了独特性和现实的人性——即人的色彩和当下的色彩。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术馆的意义(区别于博物馆的)不是简单记录作为过去完成时的艺术史,而是介入到艺术史发生过程之中,参与历史,并以这样的身份解读历史,甚至是创造历史。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