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成都]坊间·首届社区公共艺术节

[成都]坊间·首届社区公共艺术节

2019-09-21 21:32:35 来源: 坊间·社区公共艺术节 作者:本站

首届 坊间·社区公共艺术节

The first Gathering·Community public Art Festival

主题:遇见

策展人:刘飞、胡燕子

时间:2019年9月24—11月3日
 
主场地:成都市东部副中心市政景观公园(文献展/论坛)
分场地:成都市各相关社区(讲座/工作坊/专题研究/在地创作/创意市集)
 
内容板块:
09.24—10.18讲座/工作坊
09.24—11.03专题研究/在地创作/创意市集
10.19—11.03成都社区公共艺术文献展
10.19艺术与社会创新高峰论坛
11.02坊间·社区公共艺术节观察员论坛 
 
学术观察:
陈建军、丁奋起、郭虹、黄奕、李杰、田萌、熊宇、余玥、翟一涛、张颖川、张原、邹乔
 
讲座/工作坊嘉宾:
崔英杰、芬雷、冯果川、胡越、李杰、刘磊、刘向晖、马立安、王莉莉、王子月、熊文韵
 
专题研究/在地创作艺术家、社工:
崔英杰、陈伟才、“公司”艺术小组、郭牧+谭方德、何利平、胡燕子、黄燕、李洁、李杰、刘飞、彭智烨、普耘、沈劲风、王子月、徐浪、杨欣嘉、赵雪彤
 
创意市集:
一山市集+图南市集+义集
 
资源统筹:杜灿灿、杨玲
组织统筹:杨玲、卢华
策展助理:唐玉鑫
执行工作组:邓梅、申权、田德全、王玮异、吴光琴、张大龙、张利君、郑宇航、曾婕
   
主办:
爱有戏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 
 
协办: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十方艺术中心  
麓湖·A4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跨媒体工作室    
      
支持:
成都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
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与民艺活化工作室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成都迪冉印象广告有限公司
成都云顶动画有限公司
Fondo Studio 设计工作室
 
视觉设计:Fondo Studio
 
合作媒体:

新华社、中国网、人民论坛、四川新闻网、四川广播电视台文艺频率fm90.0、天府文化杂志社、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成都志愿者网、雅昌艺术网、1314设计与艺术、一筑一事、艺术人人网、艺术档案网

 

 关于社区

社区,英文为community,这个词同时也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从词 根来看,其中com指“共同”,mun指“公共的”,ity指“具备某种性质,状况”。很明显,这种状态指的是一种群体的公共状态。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及社区的时候,我们必然是在公共性的语境中展开的讨论。
 
中文“社区”一词于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意译而来,在共同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地域的含义,意在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人类是群居动物,自远古先民合群而居繁衍生息耕作渔猎之时,社区便形成了。人类社会群体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满足生产生活条件的固定区域容易成为社群聚居、活动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而以农业为根基生成的社区,我们通常称之为“村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农业社区的人口数量,社群关系,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村落因防御而筑“城”,因交易而 成“市”,最终在迁徙与聚集中发展为城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区进入快速都市化的过程,城市社区数量日益增多,集群日益变大,其经济基础与结构功能都不同于以往的社区。

如果说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是“有机的共同体”,那么城市社区中,因工作、贸易、消费、安置等原因聚集在一起的当代城市社群关系,其实就是“想象的共同体”。需要有意识有组织的构建共同的意义系统,需要构建“社区感”。

 关于地域

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来文明从未断续过的古老国度,中国生成了自己独有的以“定居”“农业”为主的陆地文明形态。在全球现代化浪潮的裹挟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个国家开始进入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建设期,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城市大量生长,城市生态成为人群聚集、文明发展的主要现场。

与长三角的百年城市历程、珠三角的政策改革背景不同,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枢纽,成渝一带的城市化进程似乎更具有中国特点。这里地势如盆,来自世界屋脊的丰沛水脉,保证了这里的水土丰茂、生养众多,周围环绕的群山又成就了相对封闭,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这种地缘格局使得“天府之国”自成一隅,如同中华文明之“腹地”,文脉之“丹田”。

天赋于之的地缘独立性得以使农耕原住民特有的原乡文明持久延续。

悠久的农业传统与未曾断续过的历史文化使得这片土地作为最接近乡土中国特质的区域样本,在整个国家转型的历史节点肩负起独有的历史使命。
 

关于背景

社区营造——在“个体化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能量激活行动

人类在近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在逐渐往“个体化社会”转变。工业革命以后,原本在村落里的人、城邦里的人、土地上的人开始变的一无所有,变成“自由劳动者”,人的个体化趋势初露端倪。而21世纪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成为通用技术以后,人们现在已经可以分别孤立地存在,由看不见的信息纽带组装成一种隐形而高效的合作。“宅”文化和“外卖”行业的兴起是最容易看到的个体化现象。

我们日常参与的社会互动的确在急剧减少,人越是趋向于独处,生活就越缺少变化,记忆就越缺乏附着之物,个体       独特性就越难以体现,个人存在缺少价值也缺少意义,体验不到自身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 在发达地区,大城市里尤为突出。这是现代性带来的社会亚健康状态。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社区工作中,强调人与人的直接对话、合作,建立起密切地交流和信任,构建共同的意义系统,进而唤醒人们关于自我存在的感知力的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何为

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包容性、可感性、以及因应于社会现场的生长性,使得它成为人类面对这个世界,进行表达, 建立交流的绝妙语言方式。也是一种没有文化地域区隔的国际语言。

公共艺术的概念最初来自西方,不管是public art(公共艺术)还是communal art(社区艺术),这里的“公共” 都包含了自发的、集体的、社会的、地方性的含义。也就是说,公共艺术更多的是指向一个具有自组织的、在地的、集体性的公共实践,具有这样性质或特征的艺术,我们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

通过艺术项目的开展,让整个城市的生活与秩序成为待定的场域,以艺术家与社工的共同工作,联动城市居民们的参与,探索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空间,让空间随时随地被创造、被转换、被呈现。

公共艺术转化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产生公共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中,城市里的社群关系得以重塑。

在参与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开展艺术的工作:

审美——审美是非利益的情感判断,以美育补德育、智育,以美育重塑社群的价值判断

艺术语言——具有创造性的,可感性转化的专业能力

交互媒介——营造“社区感”,搭建居民之间产生关联的组织结构的关键要素

知识生产——在艺术的语言发展层面,创造更及物的语言方式,同时拓展社区工作的知识边界

对人的塑造——“艺术,让人成为人”,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具有尊严感和存在价值感的人

 关于一种新社区的土壤

今日所做之一切,无非是为了培育一种新社区的土壤。这种新社区尝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之域,人们在这片共享之域上自发自主,共享共建,开放包容,博弈共生。

通过艺术的参与,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去面对日常,去转化人生中那80%的平凡,以使之在“日常”之中彰显出生命之“非常”来。并因这种“非常”,获取生而为人的尊严感,认同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构建生命的意义。从而激发城市活力。

希望籍此生长出更好的公共关系,更完善的人。每个人的日益完善,就是一座城的日益完善。 每个人的幸福感,就是一座城的幸福感。

复归是由致力于民间之精神振兴,社群之生态更新的第三方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学术机构、个体同志联合发起的知识自律反思的理念倡议;复归也是文化艺术复归鸿蒙,以复归元时空、元叙事、元语言再出发的“一期一会”行动,以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复归无远弗届,以之合现场、炼逻辑、促思行的文艺实践倡议。

How do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form our lives? By what inner rules of life do they transform it into a form of flourishing and come to be revised? REVIVAL asks these questions of us. An initiative of non-profit, government-affiliated,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individuals, REVIVAL is dedicated to the renewal of the ecology of community and cultural and spiritu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people.

REVIVAL is also an artistic and cultural return to Hongmeng, our origin. We return by way of time and space, narratives, and language, attentive to these means, and, launched from an expectant and open desire, arrive once more at a meeting of the minds. We return, crossing 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s, to that which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We return to practice an art and a literature that motivate, suited to our locales and perplexing our logic.

四个价值维度 Four Academic Values

 

行动组织倡议 Cooperative Initiatives

共情而自发(和光同尘) 

Empathic and Voluntary

共生而自主(立本生道) 

Symbiotic and Autonomous

共同而自由(聚沙现塔) 

Harmonious and Diverse

 

复归是基于各同好自发的“共情倡议”,和光同尘以直面时空场域,汇聚时代精神与社群民间的共情倡议

复归是基于各同仁自主的“共生倡议”,立本生道以链接破碎时空,反思知识逻辑与场域众生的共生倡议

复归是基于各同志自由的“共同倡议”,聚沙现塔以护生多元交融、助力思虑相和到实践相合的共同倡议

REVIVAL is an initiative based on fellow feeling—built by those with common interests who chose to come together, doing so in deep sympathy—which intimates, as light that radiates and dust that diffuses to permeate a field of space in tim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a community.

REVIVAL is an initiative to live and let live. It asks us to see our shared needs as the foundation for flourishing and to connect, so as to break down unnecessary barriers. It invites us to reassess whether established patterns of thought and reasoning still benefit people.

REVIVAL is an initiative to be together freely. If as children who mass sand to mold towers, diverse people associate, all intent on valuing life, they will be mindful to harmonize their deliberations so as to harmonize their practices.

共情而自发,思共情者同愿;共生而自主,愿共生者同志;共同而自由,志共同者同行。

To sense empathy in ourselves is to witness our common human yearnings. To build a life together, yet do so as autonomous, self-determining beings, is to understand that common yearnings lead to a common vision. To be together in each other’s presence, and free, is to be reminded that those who share a common vision may yet flourish together.

基于“自发、自主、自由”的原则和“共情、共生、共同”的愿景,2019年7月,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刘飞女士和十方艺术中心驻馆策展人胡燕子女士联合发起了成都的首届“坊间·社区公共艺术节”,以思行呈现“历史之定命、自然之要求、人性之反映、知识之逻辑”四个价值维度。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pontaneity, autonomy, freedom” and the vision of “sympathy, symbiosis and commonness”, in July 2019, Ms. Liu Fei, director of the I U S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Center, and Ms. Hu Yanzi, curator of the Dimensions Art Center (DAC), jointly Initiated the first “Fang·Community Public Art Festival” in Chengdu, and presented four values of “historical fate, natural requirements, humanity reflection, and knowledge logic”.

这是复归倡议在成都坊间的回应。

This is the response of the reinstatement initiative in Chengdu.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上一篇: [北京]第二现场  下一篇: [北京]2019第1..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