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展讯发布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北京]2019第11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宋庄记忆”

    [北京]2019第11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宋庄记忆”

    2019-09-26 15:49:05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

     

    2019第11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展览项目

    “艺术为人”之宋庄记忆

    策展人:徐弘滨、张海涛

    摄影图片:陈博、黄文亚、张东初、李毓琪

    动态影像:徐星+老安、刘是+冯兮+齐中华、齐中华、陈红汗+刘斌、史绪、李建彰、冷美(杜丹)

    物件文献:冯国东、王楚禹+王洪、刘海舟、陈进、何必、大毛、张淼

    出版物:王笠泽、陈晓峰、秦竩、马越、赵铁林、苏非舒、李勇A、吴黎浪、阿琪阿钰、徐弘滨、张海涛等

    展览时间:2019年9月28日一10月13日

    开展酒会:2019年10月5日下午4点

    艺术节开幕:2019年10月5日上午

    展览地点:宋庄小堡村国际艺术区B-130国中美术馆第三展厅


    “有温度的宋庄记忆”

    文︱张海涛

    “宋庄记忆”是以长年居住或客居宋庄的艺术家拍摄、书写、收藏整理的纪实文献展示,前提是这些文献都是以“宋庄”的文化艺术社群为背景和主题的作品和资料。记忆是当下与未来作为参照的“大数据”,里面蕴藏着人文情感的温度和发展经验的沉淀。希望宋庄记忆的轨迹为宋庄未来艺术生态的演化创造有价值的积累,因此“宋庄记忆”纪实文献集中展示非常重要。

    这些文献的特点是:一、创作者居住或长期调研其中,与宋庄艺术家共呼吸同命运;他们在纪录身边发生的事情时,自己也会切身的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和所在的生活空间的解释权。二、记录宋庄最重要的转型阶段、时间跨度大,这样很多的个案通过时间的载体进行对照、梳理。通过这个群体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来反映一个时代背后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也表达了事物自然物态变化的规律,通过一个群体与一个个体的生命维系来延展一个时代的生存现象,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记录能很快影响文化和社会,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作品更有直接性。“宋庄记忆”纪实文献中被摄对象既有底层的艺术家也有精英艺术家的生存状态;有个案微观叙事,也有艺术公共案例宏观的纪录;还有这个特殊群体艺术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自然生命现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立体和综合的群体特征。

    宋庄记忆中的影像语言方式多以快拍或摆拍呈现鲜活的画面,而宋庄纪实文学也以生动的描述而具有一定感人的温度,这正是当代艺术中概念化表达方式所缺失的一面,即凝固情感真实、朴素、自然的记忆。

    这次展出的物件文献来源于艺术家衣食住行、生存方式和个人业余生活爱好和状态,有的艺术家甚至为生计所迫做着自己不得不做的行业很多年,反映出艺术家对理想化生活的积极态度;另外当代文学与传统纪实文学的不同之处是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宋庄作为世界最大和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化艺术社群,就像一个独立小社会,里面同样有群体生存的物竞天择,也有艺术人生的功利和压力,还有民间与官方生态的平衡关系。文化艺术社群随着政府介入和现代化进程,由早期94年入住时自发、波西米亚式的草根特征也开始转向产业化和时尚化,这与中国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作为上层建筑分不开的。文化群落作为平衡一个城市物质和精神的支点,也面临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冲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我们希望政府在保护群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因此纪录这段群落的生存史料就更珍贵。

    宋庄目前在中国相对完整的社群生态现象和宋庄艺术生态的关系,可以成为宋庄可以探讨的话题 。笔者游走于国内其它几个重要的艺术城市,如广东、成都、上海、杭州,发现在这些城市的艺术机构都叹息自己的城市缺少有活力的艺术生态。宋庄的艺术生态建构让我这个老住户有种参与的动力和责任,因为文化群落是平衡城市物质与文明的一个亮点。近几年发现宋庄的生态艺术和生态构想其实也让我们存有很多的焦虑,如:宋庄未来艺术创意业态建设中城市化进程对宋庄自然文化可能带来冲击;艺术家和机构生存保障问题及艺术家创作形态的独立性等等。

    结语:

    整体的观察,做这个展览也试图吸收以往经验,如果宋庄记忆能呈现宋庄历史变迁的特征,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会为以后的艺术社区和文化艺术群体建立良性的生态做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019年9月2日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 摄影图片 ——

    陈博

     (注:图片及文字由陈博提供)

    2000

    ▲ 2001

    ▲ 2003

    ▲ 2004 宋庄摩托队,左起:策展人张海涛、艺术家冯国栋与窦金军,在当时大部分艺术家还是骑自行车游走在村落之间,摩托车一族已是较为奢侈,而且也并不多。

    ▲ 2005 宋庄第一届艺术节 常崇贤参展作品 栗宪庭 方力钧 杨少斌岳敏君画像

    ▲2005方力钧从自己的雕塑作品前走过

    ▲ 2006 宋庄艺术工厂路,工厂路属于宋庄镇宋庄村管辖。是连接小堡村与宋庄村的一条大道。西口紧临小堡广场。其时两边还都是庄稼地。远处的民房就是宋庄镇宋庄村。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09 万盛园给栗宪庭提供的工作室一直空置着 冯兮在这里给父亲冯国栋举办了个展,墙上还留着一张海报。冬天有人在栗工作室门前晒满了冬储大白菜

    ▲ 2009宋伟醉倒在小堡村广场上的长凳上 之后不久就听说他被人送进了位于小堡村的精神病院。再见到宋已是两年多后。

     

    ▲ 2010

    ▲ 2013 著名诗人芒克,在艺术园区祁志龙的家中举办生日派对,捧场人数众多。右起第二位是诗人芒克。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5

    ▲ 2017

    ▲ 2019

     

    作品名称:宋庄二十年

    作品类型:摄影图片

    作者:陈博 

    时间:2000年—2019

     

    黄文亚

    ▲2001年,张海涛、张建俊等人去串门 

    ▲ 2009年,张建俊婚礼后的闹新房

    作品名称:宋庄纪实(部分)

    作品类型:摄影

    作者:黄文亚

    时间:2000—2011

     

    李毓琪

     《藝術家肖像》

     

    ▲ 陳進open餐廳

    ▲ 陳博

    ▲ 沈敬東

    ▲ 胡介報

    ▲ 岳敏君

    ▲ 芒克

    ▲ 楊少斌

    ▲ 彭淵

    ▲ 張巍

    ▲ 陶宏

    ▲ 慶慶

    ▲ 阿覃&伊瑞

    ▲ 張鍵墻

    ▲ 張業宏蜜蜂書店

    作品名称:宋庄肖像

     

     

    作品类型:摄影图片

    作者:李毓琪

    时间:2017年

    李毓琪

    《艺术家的钥匙》

    ▲ 陳進鑰匙

    ▲ 芒克鑰匙

    ▲ 慶慶鑰匙

    ▲ 胡介報鑰匙

    ▲ 阿覃鑰匙

    ▲ 楊少斌鑰匙

    ▲ 岳敏君鑰匙

    ▲ 張巍鑰匙

     

    张东初

    作品名称:东初影像2012—2019

    作品类型:摄影图片

    作者:张东初

    时间:2012年—2019年

     

    吴黎浪

    (图片提供)

    ▲ 宋庄小堡大门

    ▲ 宋庄小堡大门

    ▲ 2004年的小堡文化广场

    ▲ 2012年的小堡文化广场

    ▲ 小堡商业街旧址

    ▲ 2007年原宋庄小堡村的防空洞

    ▲ 2008国防工事艺术区

    ▲ 2009年的国防工事艺术区

    ▲ 崔大柏、方力钧、胡介报、李学来在环岛雕塑建设现场

    ▲ 工业时期的环岛雕塑

    ▲ 环岛雕塑施工

    ▲ 环岛雕塑

    ▲ 2004年这块地方还是空地

    ▲ 2006年领导在建设中的宋庄美术馆合影

    ▲ 2006年宋庄美术馆建设中

    ▲宋庄美术馆

    ▲ 青创中心 效果图

    ▲ 村民盖房


    ▲ 村民盖房

    作品名称:乡村巨变

    作品类型:摄影图片

    作者、图片提供:吴黎浪

    时间:1997-2017

      
    —— 动态影像 ——

     ▼ 

    刘是+冯兮+齐中华

    《快乐的苍蝇》 

    ▲ 视频截图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快乐的苍蝇

    作品类型:动态影像

    作者:刘是+冯兮+齐中华

    时间:2005

     ▼

    齐中华

    《宋伟》

    ▲ 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作品名称:宋伟

    作品类型:动态影像

    作者:齐中华

    时间:2016

    陈红汗+刘斌

    《白庙计划》

    ▲ 视频截图

    作品名称:“白庙计划”记录片

    作品类型:动态影像

    作者:陈红汗+刘斌

    时间:2013

    史绪

    (注:版权归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 视频截图

    作品名称:《生存空间》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者:史绪

    时间:2005


    ▲ 视频截图

    作品名称:《第二届宋庄艺术节》

    (注:此届艺术节由艺术家自发举办,地点任庄严宇家,与镇府正式办的第二届宋庄艺术节区别开)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者:史绪

    时间:2005

     

     

     ▲ 视频截图

    作品名称:《宋庄中秋之夜》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者:史绪

    时间:2012


    杜丹

    作品名称:宋庄日记:“自由的翅膀 ”诗人与诗人的诗之后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者:冷美(杜丹)

    时间:2009

     

    —— 出版物 ——

    王笠泽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宋庄房讼纪实》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王笠泽

    时间:2013


    李勇A

    作品名称:千万别当艺术家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李勇A

    时间:2004

    赵铁林

    作品名称:《黑白宋庄》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赵铁林

    时间: 2003

    马越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长在宋庄的毛》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马越

    时间:2007年

    作品名称:《瓦斯狗》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马越

    时间:2013年

    陈晓峰

    作品名称:《宋庄疯——中国艺术创新第一现场观察》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陈晓峰

    时间:2013

     ▼

    苏非舒

     

    作品名称:《喇嘛庄》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苏非舒

    时间:2005

     

    宋庄艺术促进会、吴黎浪等


    作品名称:《宋庄当代艺术年鉴》、《中国艺术名镇宋庄》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宋庄艺术促进会、吴黎浪等

    时间:2005—2008

     

    徐弘滨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逐河而居—人类学视野下宋庄艺术家研究》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徐弘滨

    时间:2017年

     

    秦 竩

    作品名称:《当代艺术与宋庄的三重解读》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秦竩

    时间:2018

     

    张海涛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宋庄丛书

    作品类型:出版物

    作者及提供者:张海涛

    时间:2000-2018 

     

     —— 物件文献 ——

     ▼

    王楚禹+王洪

    “王冕粮油商店”

    《"王冕粮油商店"档案》 作品计划

    作者:王楚禹 王洪

    "王冕粮油商店"开业于2005年8月20日 注册法人:田海珍 

    店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市场

    经营管理人员:王洪 田海珍

    主要进货渠道:北京市通州区八里桥批发市场

    经营范围:零售粮油、定型包装食品、干果。 

    经营家庭成员:王洪(丈夫)  田海珍(妻子) 王冕(儿子)

    家庭经济来源:“王冕粮油商店”收入


    作品的实施计划和过程:

    1 作品将从2006年元月1号开始实施,至该粮油店在不可抗拒的外力情况下终止经营时宣告结束。

    2 在此期间,每天将经营与生活的所有帐目进行登记整理,按月发布经营的财务报表,每年进行全面报帐盘点,总结经营情况,全面公布收入及支出恼誓俊

    3作品完成后将产生"王冕粮油商店"的所有档案文献。

    4 作品完成后将产生粮油商店在整个经营期间的经营档案、家庭生活档案及文献,粮油商店经营和生活的财务帐目。

    作品呈现方式:

    1 按月在网上公布"王冕粮油商店"的经营财务报表及经营者生活财务报表。

    2按月公布一副"王冕粮油商店"的经营现场照片。

    3制作记录片《王冕粮油商店》

    4 作品结束后,将举办"王冕粮油商店档案"作品展 展出粮油店全貌、照片、所有文献档案、经营者生活资料及粮油店记录片。

    作品浏览网站: tom美术同盟 画家村 西维艺术网

    2005年12月24日王楚禹 王洪发布于通州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王冕粮油商店”

    作品类型:行为+物件文献

    作者:王楚禹+王洪

    时间:2005年

     

    ▼ 

     

     

    刘海舟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艺术家足球队”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物件提供:刘海舟

    时间:2004-2019年


    张淼

    作品名称:荷香居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张淼

    时间:2019年

    何必

    作品名称:草潭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何必

    时间:2019年

    陈进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OPEN味道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陈进

    时间:2018年

     ▼

    大毛

    作品名称:八仙桌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大毛

    时间:2017年

    阿琪阿钰

    作品名称:《阿琪阿钰的三轮车》

    作品类型:实物装置

    作者:阿琪阿钰

    时间:2017

    张海涛

    作品名称:《张海涛的摩托车》

    作品类型:实物装置

    作者:张海涛

    时间:2007

     

    老金

    作品名称:《老金签名的车》

    作品类型:实物文献

    作者:老金 

    时间:2005 

    冯国

    ▲ 展览现场

    作品名称:工具

    作品类型:物件文献

    作者:冯国东

    时间:2005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关于策展人

    张海涛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档案网主编、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1999年前学习于湖北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1999年后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已策划百余场学术展览与论坛。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2009—2017年先后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荔空间策展人、NO!SPACE艺术总监。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人;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评委;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2012年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曾在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教授课程、工作坊指导或参加论坛、讲座。

    徐弘滨

    出生于河南,学习于北京大学。艺术家、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当代公共艺术社会实践。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个人著作:《逐河而居:人类学视野下宋庄艺术家研究》2017年2月第1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