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河原温(On Kawara)

河原温(On Kawara)

2014-12-25 23:30:55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河原温(On Kawara)

艺术简历
河原温(On Kawara)1933年1月2日出生于日本,自学成才,在1953年创作了第一批雕塑作品。从1959年起,他离开日本,到美国和欧洲旅行。自1965年起居住在纽约,过着隐居生活。他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可算是一位“看不见”的艺术家。

David Zwirner画廊于2014年7月10日宣布日本概念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逝世,享年81岁。

河原温的主要作品有在1966年7月4开始创作的《今天》系列和《日期绘画》作品系列,从1966年到1979年9月17日的自传《我读过》、《我遇见过》、《我去过》、《我逗留过》系列。

河原温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今日”系列,这位居住于纽约的艺术家在全世界创造了标志性的“日期画作”,遵循他每到一地的当地日期、语言习惯。当艺术家身处没有拉丁字母顺序时,他会使用世界语代替。

终其一生,河原温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他作品的采访。

艺术家作品

以1965年定居美国纽约为分界线,河源温的创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赴美之前,他以素描作品响誉画坛,画作呈现的是具体的事物。他也曾在墨西哥逗留,尝试创作实验艺术作品。在定居美国纽约之后,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具象走向观念,创作题材也从具体事物变成了“存在”“时间”等抽象概念。1966年之后,他就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及采访记录,也从不把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和形象投放到作品之中。从此,他成为了一位藏身迷雾之中的“看不见”的艺术家。

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的简单记录:已经超过了两千张的“日期绘画”;定期寄给朋友的含有“我依然活着”信息的明信片;还有卷帙浩繁的“一百万年”。河源温的某些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创作过程其实也并非容易。以“日期绘画”为例,河源温会在特定的某一天里,用极其细致和繁琐的笔法去完成一张构图简单的日期画,如果在当日无法完成,这张画就会被销毁。通过对“生命”和“时间”的呈现,河源温用简单而又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图层里,人的生命只是寥寥数笔。生命的意义何在?也许,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答案。

《明信片系列》

在众多明信片的背面,你会看到这样的字眼:我读(具体阅读的东西),我碰到(列出碰到的人的名单),或用橡胶图章将自己起床的日期和时间印出“我…点起来了”,例如:“我9:39起床了”。

《一百万年》

这是两个相互补充的作品,分为“过去”和“未来”两部分,共有12组,包含10卷20000页,每页上有500个按顺序排列的日期(西方日历)。“一百万年——过去”是从公元前998031开始到1969年,“一百万年——未来”则从1980年开始到公元1000980年。人的生命只是书中某一页上的几条记录而已。

河原温(On Kawara )《一千天一万年》,日本,1997年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现场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Date Painting(s) in New York and 136 Other Cities”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开幕现场。这场展览展出了150多件由艺术家本人挑选出来的作品,别出心裁地呈现了河原温从1966年至今的著名的“日期画(Date Painting)”(即“Today”系列画)。

这场展览同时在David Zwirner画廊位于525与533 West 19th Street的两个展厅中展出,展现了河原温持续的艺术实践中时间与地域的范围这主要以他对时间、空间与意识的概念所使用的冥想性方式为特色。自开始创作“Today”系列以来,每一年的日期画都将被集中到一个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大型装置中;综合选择出来的在纽约创作的画作专门放在了一个展厅中进行展示,另一个展厅则将展出河原温在其它城市旅行时创作的作品。

纽约这座城市在河原温的“Today”系列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他的第一幅日期画(“JAN. 4,1966”)是在纽约完成的,而且该系列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此外,三幅在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期间创作的作品(“JULY 16,1969”、“JULY 20,1969”以及“JULY 21,1969”)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这三幅作品的尺寸是河原温在日期画中使用过的最大的尺寸(61 x 89英寸)。当时的剪报与这几件画作同时在展览里展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叙事元素。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百年的日历”:一本来自20世纪,另一本来自21世纪。从自己出生的那天开始,河原温用黄点在日历上系统化地标注出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用绿点记录在一张完整的日期画上(红点则表示那一天完成了不止一幅画作)。

模仿河原温

日本观念艺术家河原温逝世享年81岁

来源:HYPRTALLERGIC

位于美国纽约的大卫·兹沃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7月10宣布日本著名观念艺术大师河原温(On Kawara )于2014年7月10日逝世,享年81岁。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美术流派,又称思想艺术(Idea art),信息艺术(Information art)。观念艺术家们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将日常用品、照片、地图、录像、图表,特别是语言自身用来创作艺术作品,从而到达对某一观念或思想的陈设和反映。后来观念艺术家从M·杜尚的现成品艺术《泉》中得到启发,观念艺术的表现手段开始多样化,只要艺术家主观上认为是艺术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

河原温 《日期绘画》系列 1967年

河原温是一位当代艺术中重要的日本观念艺术家,他1933年1月2日(有待考证)出生于日本,自学成才,在1953年创作了第一批雕塑作品。从1959年起,他离开日本,到美国和欧洲旅行。自1965年起居住在纽约,从1966年起,他发展了概念艺术关于时间的流逝的表现。1971年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河原温的主要作品有在1966年7月4开始创作的《今天》系列和《日期绘画》作品系列,从1966年到1979年9月17日的自传《我读过》、《我遇见过》、《我去过》、《我逗留过》系列。他还曾幽默地向艺术界发出了明信片说“我还活着。”

以1965年定居美国纽约为分界线,河源温的创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赴美之前,他以素描作品响誉画坛,画作呈现的是具体的事物。而在定居纽约后他的艺术创作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也是现在广为人知的阶段,从具象走向观念,从具体事务到表达“存在”与“时间”等抽象概念的思考。

河原温 《我还活着》明信片系列

有道是“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河原温在移居美国后就将自己隐藏在了纽约的高楼大厦中潜心创作。自1966年之后,他就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及采访记录,他从喜欢把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和形象投放到作品之中,也拒绝接受采访不愿解释自己的作品。他就是这样一位神秘的艺术家,甚至在自己的简历上也从不写出生日期,而是给出一个量化性的描述,告诉观众他活了多少天。比如,“到1992年的5月7日为止,活了21,684天。”

河原温 《日期绘画》系列 1969年

抽象主义艺术家艾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曾说道“一个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画的越少,他所表达的目的就越纯粹越直接。”河原温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日期绘画》系列就是这样一种在纯粹与直接中表达生命存在意义的系列观念艺术作品。在单色的丙烯底上,他会表明创作当天的日期,如果作品到了午夜还没完成就会把画毁掉。在创作完成后他的作品不在展览的时候会用一个纸筒包裹起来,再在纸筒上贴上当天的报纸。例如他三幅在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期间创作的作品(“1969年7月16日”、“1969年7月20日”以及“1969年7月21日”)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这三幅作品的尺寸是河原温在日期画中使用过的最大的尺寸(61 x 89英寸)。 在展出他这几幅画的时候通常都会将包裹这些画的报纸一同展出,观众能在报纸上清晰的看到头条为“人类首次登月”。

他的观念艺术有一种萨特存在主义的思考蕴含其中,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的简单记录。到目前已经超过了两千张的《日期绘画》系列,定期寄给朋友的含有“我还活着”信息的明信片,还有卷帙浩繁的《一百万年》的书,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创作过程其实也并非容易。河源温用简单而又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存在于世的责任与意义,他并不是简单的在记录日期那几个数字,而是将自身的存在记录了下来,将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了下来,将生命的含义记录了下来。

河原温 《一百万年》

据悉,他的首次大型回顾展“沉默”将于2015年2月在曼哈顿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呈现给大众,将展出他从1964年创作的所有系列作品,是第一次对河原温作品的全景式展,也是对他艺术生涯作品的梳理和对这位观念艺术大师的深切悼念与缅怀。(编译/孟媛)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